如何“一报一个准儿”--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09 15:17 京华时报 | |||
绘图:李涛 报志愿之直中靶心 今年北京考生的确赶上了不少的变化,考试上的变化就不提了,出了考场就不去想它。但是报考上的变化却不能不提,因为大家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如何为自己找到一个好“ 在了解了有关志愿表的各种信息之后,考生就要进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阶段了。在高招热线咨询填志愿活动中,很多考生或家长向专家提出这样的问题:“考生的成绩目前处于班上××名,您说我可以报什么学校?”可见,面对如此多的学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和家长不知如何下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下面给您介绍填报志愿三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 □自我准确定位确定填报志愿的重点 究竟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关键还是在于考生自己本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这可以说是选择的根本依据。因此,自我准确定位非常重要。这里要强调的是,定位不单纯指估计考生能考多少分,更指考生处于哪个位置。 □具体操作方法 今年北京实行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填报志愿,成绩出来后,广大考生可根据自己成绩在学校中的水平给自己一个定位。然后,你要了解所在中学每年的录取情况如何,确定一下大致的比例,再把你在学校的位置放进去考虑。 假设学校的录取率大致在80%左右,你的水平在80%以内,那就有录取的可能。你可以再把学校的80%分成三类,例如重点线上占30%,本科线上占30%,高职和高专占20%。如果你在40%左右,那么你填报志愿的重点应该放在二本。 当然,重点高校的志愿也要填报好,因为如果你超水平发挥的话,重点高校完全可能录取你。这种情况下,一本的志愿中,你应该填报相对来说招生计划多一点的高校,这样录取的概率就大大提高。 第二步 □填好第一志愿提高填报的命中率 对自己的定位心里有数后,考生可以开始填报志愿了。首先当然是填报第一志愿,而历年的事实也证明,选择好每一批录取的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第一志愿人数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招生院校一般就不再考虑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了。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来考虑,学校也总是乐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样做是合理的。 近几年的统计表明,高校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录取数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在85%-90%,其中第一批重点高校录取的第一志愿人数比例最高,本市高校高达98%以上。 这表明,考生被录取的最大几率存在于第一志愿中,一旦第一志愿落选,你所填报的同一批次的平行院校也往往录取满额,填报的第二、三志愿很有可能失去被录取的机会,就有可能落到下一批院校或专科层次,甚至名落孙山。 □具体操作办法 在填报第一志愿时,考生要充分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考生自己的兴趣志向,如果考生从小对某些高校或专业情有独钟,那么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学校或专业。客观因素是指考生的实力能达到哪些高校或专业的录取标准。 考生可以参照上三年的分数线,看自己大概可能被哪些高校或专业录取。当然,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大小年、考生的体检结论等(这些在后面会有所介绍)。 填报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攀高型,也就是报考一所自己的分数刚刚能够上线的学校,这样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求最好放低些,并且要填报好同批次的第二志愿和下一批的第一志愿,尤其是后者。一种是保守型,也就是发挥正常的话,分数可以比较稳当地进入学校的分数线,这样的考生可以在选择专业时挑剔些。 第三步 □保持梯度增加录取的机会 填好第一志愿固然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着非第一志愿就可以随意填报。毕竟近几年来,高校录取的非第一志愿的考生仍占一定的比例,考生不要轻易错过机会。 在同批志愿中,要增加录取的机会,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处理好志愿的梯度。所谓梯度,是指同批志愿中等级志愿之间的高低层次。 具体而言,在考生填报的同批次志愿中,第一批志愿应当是录取“层次”较高的学校,而其他志愿则由高到低,降幂排列,不能填写成“并列式”,也不能填写成“波浪式”,更不能填成“升幂式”,否则非第一志愿填了也白填。 □具体操作办法 保持梯度,首先是要划分好学校的录取“层次”,这要求考生认真研究分析近几年来院校之间、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梯度”(相对稳定)。 简单而言,如果某一分数不能被这所学校录取的话,基本上也不可能被另外一所学校录取,那么这两所学校就属于同一录取层次的。 另外,可以了解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看它是否招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如果几年的情况都是肯定的,考生就可以考虑把这所学校填为第二志愿。不仅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同一个学校中的几个专业间也应保持梯度。如果填报的所有专业都集中在一个水平线上,一旦一个不行,很可能就全军覆没,再加上填了“不愿意调剂”,就只能被高校退回了。(信息采集林盈) 报志愿之关键词点击 ●大年、小年 所谓大年,就是指某学校或专业在某年内特别火,报考人数特别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年就是它的大年。而小年正好相反,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线降低。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交替出现的。因为如果前一年某校或某专业分数特别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或专业,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这一年分数低,则都集中到这里来,分数线自然又上去了。以此循环往复。 提醒:填报志愿不能仅仅参考去年的分数,而应该多往前看几年,至少要看到前年。 ●加分 加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市级加分,也就是市教委出台的加分政策;另一类是校级加分,是学校为了争取优秀生源,自己制定的加分优惠政策。这两类在录取时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前一种加分是加在考生的原始分上,也就是说,这个分在投档之前加,在考生进入志愿学校竞争中起作用;后者则是在考生已经进入学校投档线后才给予的加分,所起的作用是在专业选择上。如果考生的分数达不到高校的投档线,那么该校的加分也就无从加起了。 提醒:如果具备条件的话,两种性质的加分是否可以累计,同一性质不同条款的加分是否可以累计,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向学校咨询清楚。 ●体检结论 体检结论是针对考生体检的结果所下的该考生不能报某些专业的限制结论。 体检结论的依据是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其中详细列举了有哪些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被某些专业录取,或者不能报考某些专业。 根据以往高校录取的情况看,在同等条件下,身体状况好的或无专业限制的考生更容易被录取;一些高校或某些专业对视力、色觉、心律异常及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考生较为谨慎。 提醒:体检后发现有专业限制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避开不能录取的专业,还要注意学校招生章程涉及到的相关要求。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为入学后还要复查,如果到那个时候再发现问题,轻者调换专业,重者则被退学。 ●补填志愿 今年招生录取时,对原填报的志愿都不能被录取的考生,不再调剂录取而是重新补填志愿。 在补填志愿表上列有“愿否调剂”栏,由考生填写。凡表示“愿意”,届时由该所学校在有余额计划的专业志愿中统一调剂录取;凡表示“不愿意”或不填的,一律不予调剂。 提醒:录取时完全按照补填志愿表中所反映出的考生意愿进行录取,不会再重新征求志愿,因此,考生务必在填写前考虑清楚。 发给每位考生的六位数密码一定要保存好,这是补填志愿的依据。 电话补填志愿时,一本、二本征求补填的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而第三批高职与专科的征求补填志愿是并列的,没有先后顺序。 ●120%以内投档 按照教育部规定,招生院校在招生计划数120%以内投档,由学校自主录取,录取结果由学校负责。 具体而言,凡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多于招生计划数的学校,由计算机按学校计划数的1∶1.2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提供考生电子档案信息。比如某高校招生计划数为100人,按照1∶1.2的比例,该校可以调阅120位考生的电子档案信息,综合考虑考生各方面情况后,从中选择录取100位,因此出现分数排在第120位的同学被录取,而第100位的同学未被录取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 第一志愿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数的学校则由市高招办根据第二、第三志愿的人数情况,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校计划招生的一定比例提供考生电子档案信息。 ●高职(专科)的招生自主权 在第三批一、二、三、四志愿正常投档录取完成后,招生计划尚有余额的高职(专科)院校自主确定最低报名资格线,各校独立接受考生报名,考生可同时报若干所符合报名资格要求的学校,各校按事先向社会公布的方案依法自主规范录取。考生若被多所院校录取,在规定的期限内由考生自主选择一所学校报到。 提醒:考生一定要保存好高考成绩单的原件,不能遗失,这是报到的凭证和依据。尤其是在高职(专科)放开录取后,考生只有在接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并确定一所学校前往报到后,才能交出成绩单原件。(信息采集林盈) 报志愿之招生信息 -清华大学 从今年开始,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计划将纳入清华大学总体招生计划之中,凡愿意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报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可同时报清华大学其他专业。该专业2003年计划招生90人,其中60人计划在北京、天津、重庆、江苏、浙江、上海、四川、河北、安徽、湖南、广东、福建12个省市招收;30人计划从保送和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的理工科新生中,通过自愿报名及面试,二次择优选拔录取。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于2003年的招生计划有一定的预留机动计划,哪个省报考生源踊跃,哪个省考生质量好,可以适当增加考生计划,这要根据考生的报考和志愿来确定。 -中国人民大学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增的招生专业及方向有5个:汉语言、编辑出版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贸易经济(国际商务方向)、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 -北京师范大学 因抗击“非典”而光荣牺牲的医务工作者的直系子女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享受自主招生政策优待,即达到当地第一批控制线(重点本科线)以上的优先录取。对于在抗击“非典”中有突出贡献(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医务工作者直系子女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只要达到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北师大的调档线以下20分以内者,可予录取。对于参与抗击“非典”的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直系子女,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师范大学,高考成绩达到北师大在该省调档线者即予录取。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今年新增加了3个本科专业:经济学院的保险专业、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和艺术教育中心的艺术设计专业。 -同济大学 今年普通本科招生专业共68个,职教师资、应用技术本科(二本)专业7个,招生计划共5050人。今年新增了多个热门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物流工程、生物信息学、社会学(含社会工作)、经济学、戏剧影视文学等9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学、摄影今年不招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上海地区不招生)。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2003年在招生工作中推出了三个“第一”的新举措: 1.第一次在部分学院试行按科类招生。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首次试行按大科类招生,国际商学院10个本科专业按两个大科类招生,该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8个专业按工商管理类招生;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按图书档案学类招生,根据规定,新生入学后前三个学期学习共同的基础课,第四学期开始进入专业的选择和学习。 2.第一次与天津大学共同创办新专业。 3.第一次实行弹性学制。自2003年开始,南开大学将实行弹性学制,一般学制仍为四年,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可用三年完成四年的学业,也可延长到六年完成四年学业,这就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 同时南开大学今年新增招生专业7个,分别是德语、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光电子技术科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光电子技术科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是与天津大学合办的专业。 -南京财经大学 今年新设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保险专业、税务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 -内蒙古大学 新增了社会工作、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表演等5个本科专业;增加了计算机应用、公路工程造价、交通设备营销等高职专业的招生计划。 -山东财政学院 今年山东财政学院招生总计划3500人,其中:本科统招2050人,比去年减少50人;二级学院500人,比去年增200人;高职专升本350人,专科600人。生源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共招收经济学等22个本科专业,其中保险和物流管理为今年新增本科专业。 今年山财对录取原则做了较大调整。根据山财全国招生的特点,在制定录取原则时,除执行以往从高分到低分的录取顺序外,若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采取分数级差的投档方式,学校可接收与第一志愿同时投档的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为30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该校今年首次开投资学专业,是我国首批开设该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同时新设日语、物流管理和保险等3个本科专业,恢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除日语专业只招收文科考生外,其余四专业为文理兼招。 治安学、侦查学、侦查学(经侦方向)和边防管理专业为公安类专业,实行提前批招生,今年对此类考生不进行体能测试,只进行书面面试。第二志愿比例控制在2%。 -西安理工大学 扩大了信息类、经贸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新增了“制药工程”、“水文及水资源工程”和“软件工程”等专业,恢复了“市场营销”专业的招生。 -电子科技大学 2003年,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实施学分制。学生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选课程、选教师、选专业方向,同时,允许优秀学生转专业。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将继续开设双学士、双专业。允许二年级优秀本科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攻读双学士、双专业,学生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的前提下,修满双学士、双专业规定课程50学分者,授予学位证书,不足50分学但达到24学分以上者,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新增了生物信息学、资源环境科学、动物生物技术和植物生物技术等5个新专业。该校汽车学院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报名人数与计划数之比超过5∶1。 -武汉大学 今年新增加4个本科专业,即生命科学学院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商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动力与机械学院的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水务工程专业。2003年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试行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而是分别按新闻传播学类、物理学类、生物科学类、水利水电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招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同一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两年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选择专业。 医学院今年将招收20名预防医学本科生。同时,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开设学习穿防护服、发热门诊设计的实际操作课程。组织预防医学、传染病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学科专家,在一个月内编辑出版相关教材。 -厦门大学 2003年厦门大学招收的学生全部按专业类进行培养。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按专业类的通修课程进行学习,二、三年级的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在学校的指导下,通过选修方向性课程进行分流和确定学习专业。另外,2003年继续试行从本校在学的二(三)年级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选拔部分本科生跨转专业到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习。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入学本科新生中选拔120名优秀新生进入实验学院本—硕连读班学习。 -山西大学 普通本科院校分三批录取,即本科划定三条分数线,该校今年有部分专业参加第一批院校录取,即重点批次录取,大部分专业参加第二批录取,第三批是民办批次,今年该校第三批招生600人。 -天津大学 2003年的招生规模在2002年基础上略有增长。2003年招生计划总数为4260人,其中本科3700人、第二学士学位50人、高职510人。天津大学今年新增了动画、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软件工程、光电子技术科学、分子科学与工程6个专业。其中光电子技术科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为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办专业。 -中央财经大学 今年将不再招收专科生,停招经济管理系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新设3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分别是社会学系的社会学专业经济社会学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系的体育经济专业体育经营与管理方向和经济数学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济数学方向,每个专业各招收30人,在北京地区各招收2人。 -北方交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今年计划招生3500人,其中在北京地区计划招生320人。 今年交大的招生重点将向通讯、计算机、电器信息、信息科学、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热门专业倾斜,在以往这些专业招生人数的基础上增加大约30%的名额。在总体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从一些冷门专业均出部分名额。 -四川师范大学 所有批次的投档比例一般都控制在1∶1.2以内。在第一志愿不满额的情况下,不拒绝第二志愿(志愿级差一般控制在40分以内)。 现行的网上录取软件采用三种录取方式:分数优先原则、专业优先原则、分数级差原则。前两种方式容易造成考生的专业志愿过于集中,使考生的第一专业录取率降低。分数级差原则强调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准确填报专业志愿,可适当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在择优录取新生时执行分数级差原则,分数级差一般控制在5分以内。 -首都师范大学 招生计划大部分在北京,今年首师大招生总数为2791人,在京招生计划数将达到2335人,其中师范专业招生1223人,非师范专业招生1568人。北京市招收的全部为统招生。外省市招收少量定向生。 由于首师大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招生数量各半,为了在调剂时照顾到学生的志向,采取这样的调剂方法:对于5个专业志愿全部填报为师范专业的,只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调剂;对于5个专业志愿全部填报为非师范专业的,只在非师范专业范围内调剂;5个专业志愿既填报了师范专业又填报了非师范专业的,可以在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两个范围内调剂。如对不服从调剂的考生进行专业调剂,学校会事先征求考生本人意见。 报志愿之过来人说 民主型 我参加高考那年正是扩招的第一年,虽然入学的名额增加了,可是考生也多了不少,竞争依然激烈。在复习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同学们之间会开玩笑,考完了就啥也不管了,报学校的事情就交给爹妈全权负责,总之,一定要玩到没力气。 可是,考试一结束,就被爹妈从书桌揪到了饭桌,每天热烈讨论设想中的美丽校园。首先是争执,爸爸希望文科不错的我学中文,完成他未了的作家梦;妈妈希望我学法律,做一个正直勇敢的律师;而我自己则想学国际贸易,将来做一个精明的跨国商人。这番讨论进行了三天,最终形成了一个妥协意见:第一志愿报经济,第二志愿填新闻,第三志愿则是法律。 接下来便是学校。我们全家分工协作,一遍又一遍地查找各类招生指南和学校简介,隔一段时间就汇总分析,跟研究什么重大课题一样。每一个专业,都会找出几所不同的学校分析比较,每天都会有一个咱家自制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超过当年“英兼文”(英语兼文科)方向国家录取线40分,于是我们很高兴地填报了一所心仪已久的北京经济类高校,那所学校前一年在我们当地还未招满,并不属于热门;第二、三志愿专业未变,填报的也都是全国重点大学。我们全家满以为第一志愿就稳操胜券了。 最后的结果是戏剧性的。那一所并不热门的学校,却被我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们暗恋已久,当年竞争异常激烈,我最终未能达到其录取分数线。幸而我的考分还不差,被第二志愿本省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录取。最后,我爸高兴了,我妈是随我爸的,只有我有一些失落。 现在看来,当年的教训一是三个志愿没有梯度,危险系数不小;二是分析不透彻,没想到冷门也是焦点。但是,世事无绝对。我进入大学后,事实证明新闻专业可能比经济更适合我,后来我又通过努力考到北京继续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而当年那所招生火爆的经济类院校,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时候,也出现了衰落。 填报志愿是道大难题。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要擦亮眼睛,分析分析再分析,为考生找到最准确的位置。还有一点,在结果出来以后,一切要朝前看。走好未来的路才是最重要的!(王雁来) 稳扎稳打型 高考那年,我们江苏省实行的是先填志愿后高考的制度,我觉得很有点相亲时不让男女双方见面却要一举定下终身的味道。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过硬、平时成绩较稳定的学生来说,还不算要紧。但对于那些心理素质不算过硬的学生就比较麻烦了。 幸运的是,从高三一学年的月考情况看,我的成绩一直很稳定,都在原始分550分左右。这样班主任和我就都比较有底,大体在这个分数段寻找目标。说实话,那时候一般的高中以至大学在高校招生和宣传方面都做得不是太尽如人意,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我还是两眼一抹黑。所以班主任在这方面拥有绝对权威,他让我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和南开大学中文系之间选择一个,由于我校前年曾经有一位学生考上了山大,因此他更倾向于让我报山大,于是我就乖乖地报了山大中文系。 我的心态一直比较平和,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我而言,问题不是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7月底公布了高考成绩,当年我们江苏省的本科重点线为524分,我考了537分,加上我是省级三好生,可加20分,因此相当于557分,超过重点线33分。到8月中旬,我顺利地接到了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也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 上了大学才发现,我这样的高考成绩在班里排名已经靠后了,我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读书,成绩慢慢上升,如今研究生都快毕业了。有句话说得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行走,我们应该像时钟一样,不在于快,而在于准。(夏红军) 兴趣第一型 专业的选报重不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有一个高中时期成绩相当优异的同学,他能考上清华是意料中事,他的分数也满够他选填任意专业,然而那时他的专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老师的影响,报了自己学得最好的化学专业。但上了清华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并不真正感兴趣,以至于连继续考研的想法都因此打消了,毕业后随便找了份相关工作做,对工作的兴致也不是很高。一个天分很高的同学没有继续深造,真的很可惜。 高三的时候我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报专业的。因为我对绘画很有兴趣,加上从小接受过一些这方面的专门训练,所以我选报的几乎都是能用到绘画的广告专业。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抉择是正确的。因为兴趣所在,所以到了大学以后,凡是专业课学起来都很有热情。那会儿同学们聚在一起欣赏国外的精品广告,听着老师的解读,真的很享受。广告专业开的辅课“中国古代诗书画欣赏”、“音乐欣赏”等等学起来简直就不费吹灰之力。由于对专业很有兴趣,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憧憬“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未来。 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有可能并不直接与未来所能从事的工作挂钩,但如果你真的从自己的专业课程中学到了东西,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时时处处都能渗透出来。 学校至上型 我高三时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高考发挥得比较正常。报考志愿的时候,我仔细研究了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表,选定的主要目标是西安交通大学;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我也想报热门专业,于是,通信和管理分别成了我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但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如果我的成绩上不了通信,也就绝对不可能被管理录取,也就是说我浪费了很珍贵的第二专业名额。 在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性比较上,我属于“学校至上”型。在我看来,大学本科只是锻炼人的基本素质,专业的选择可能到研究生阶段才比较重要,只要有好的学校环境提升素质的氛围,专业差点也没有关系,等到了考研的时候再调整。但是,由于当时没有经验,偏偏在“是否选择其他专业”一栏里鬼使神差地填了“否”,结果没有被我心仪的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其实我当年的考分完全可以被交大录取———如果我愿意选择一个不太热门的专业),成了今生的一大憾事。 后来,我上了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高校。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有报过这个学校,只是因为在“是否愿意进入提前录取的学校”一栏里填了个“愿”字。 失败教训:一、注意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梯度,两个志愿的档次不要太接近。二、如果你很看重学校而不是专业,一定要在“是否选择其他专业”一栏填上“愿”。三、提前录取的学校多为军校或基础专业较多热门应用专业较少的师范类学校,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爱好慎重填写。(李飞) 自做主张型 我是去年考的大学。高中时代,我是班里的学习尖子,父母和老师都对我寄予厚望。高考时的感觉还不错,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报了复旦大学(我没有报很热门的专业,害怕落选)。父母很支持我的想法,因为他们希望我在本城市读书。 但是在第二志愿上我和父母出现了分歧。我填了北京的一所名气稍小一点的大学(但也是一类的),可父母坚决不同意我离开上海,更不愿意我去北方上学,他们觉得我自理能力比较差,很难想像到那么远的地方生活。经过多方了解,他们帮我选定了华东理工大学。而我却觉得,如果都选择热门专业,那么实力也不错的华东理工大学很有可能不会去招第二志愿的学生。我选择的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专业大都很热门,据我了解,历年的就业率也很高,最关键的是,我想出去锻炼一下自己。 为了第二志愿,父母跟我争执了好久,最后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主张,而父母没有继续阻止我的原因是相信我一定可以考上复旦大学,后面的志愿也就不用太计较了。可是等高考成绩下来之后,我的实际成绩比估算的分数低了整整80分,虽然也上了重点线,但远远没有达到复旦大学的录取线。我庆幸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当时听了父母的意见,以我当时的自信,一定会报华东理工的一个热门专业,而事实上我的分数只有可能被华东理工的一个冷门专业录取。 现在在北京的这所学校,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在一个和上海完全不同的地方生活,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成功经验:一、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一定要拉开档次,如果没有拉开档次专业上也要有差别。二、对于家在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地区的学生而言,撇开“固守本土”的思想往往会海阔天空,更容易被录取。三、父母的意见固然要考虑,但是还是自己最了解自己。(白林) 惟命是从型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只认热门专业,满脑子都是什么文秘、财会、新闻,其他的根本不去考虑,但是在图书馆工作的爸爸叫我再认真考虑一下。他说根据他的观察,越是热得发烫的专业,冷却得也越快。社会变化这么快,我现在选择的这些专业,很难保证到了毕业的时候还很热门。所以建议我选择一个不一定热门但很适合我的专业。 刚开始,我自然不愿意听爸爸的,但经过他再三引导,我终于把专业改成了中文。之所以选中文,首先是因为我对文学很有兴趣,写作是我的强项。(其实,我喜欢做一些很感性的工作,财会和文秘的条理性以及繁琐的计算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其次是中文专业虽不热门,但也不是冷门,适应性比较强。 后来,我被武汉一所二类大学的中文系录取。去年毕业找工作时,果然如爸爸所料,当年的热门如今不再热,而我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素质在北京的一家报社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很感谢爸爸当年的高瞻远瞩。 成功经验:一、对于热门专业,要请教业内人士对其前景做一些分析,慎重报考;二、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有充分的认识,避免“跟风”。三、父母的意见要慎重考虑,如果自己的父母对教育情况比较了解,就更应该重视。(秦昊云)(绘图:李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