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使净土不再平静 我国的青少年怎么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23 16:52 时代商报 | ||
惊心数字: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我的野蛮同学:校园暴力风波迭起 日前,本报对沈阳市和平区99中学的一起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初二学生进进被打并非孤立的事件,在他的周围编织着一张校内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组成的巨大的网。校园暴力这种情况“几乎沈阳每家学校都有”,被称为净土的校园已不再平静…… 案例一:不交保护费被毒打 刘某是沈阳市铁西区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今年3月15日1时许,几名初三的学生把刘某叫到学校附近的一个车站旁,那里还站着四五个社会青年,其中一个姓杨的是这些人的“老大”。当时,他们要刘某拜姓杨的做“大哥”,之后又向刘某要300元钱。当时,刘的身上只有150元钱,给了他们后,对方仍说不够,又让刘某买两盒烟给他们,刘某一再表示身上实在没钱,几个人仍不放过他。最后决定,由刘某自己抽签,在这几个人中选出一个人“单挑”,不论刘某打输打赢,就都放他走,而这算是执行“家法”。刘某虽然不愿意,但还是被强迫抽了签,和其中一个人动了手。刘某被打伤后,由原来叫他出去的高年级学生带回了学校…… 案例二:打折老师的鼻子 校园暴力正在逐日升级,不仅一些学生是受侵害对象,老师也在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高老师是沈阳市132中学的德育教师,2002年10月份,在一次校园殴斗中被学生打成轻伤害。 事情起因是,铁路中学一名学生小刚(化名)转到132中学借读,所在班级是初二五班,一天,小刚与同学发生矛盾,矛盾逐渐激化,小刚一怒之下找了以前的七八个同学来到132中学为自己报仇。事情发生的当天中午,高老师正在收发室值班,见小刚先领了一名外校学生要进校,高老师上去拦截想问明情况,但没拦住。小刚在学校内没找到要打的那名学生便又出校了。高老师看出他们是要打架,怕控制不住局势立即又找来四名体育老师。几分钟后,小刚带着一伙人又要强行进校。高老师等人让小刚他们先到德育处等待处理。小刚等人不去,于是他带来的七八个人动手将高老师包括在内的五名老师给打了。 高老师当场被打得鼻口穿血,当时便住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为鼻骨骨折,伴移位,轻微脑振荡,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害。 案例三:口角升级发生群殴 2003年4月9日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发生一起恶性校园暴力事件,该校高一一班11名同学被同校初中生打伤。高一一班同学中午在学校里踢球,王某与一名初二一班的一位同学发生口角,打了他一个嘴巴后,王某的同学周某用手指戳了一下那位低年级的同学,紧接着那位低年级的同学坐倒在地上并放话说:“你们有能耐就别离开学校”,随后就离开了。他们以为没事就回教室上课了,下午英语课刚上15分钟左右,三四个人拿着棒子由那位低年级的同学领着冲进教室。进屋后,老师质问这几个人:“你们干什么,有事到校长室谈,这是干什么。”其中一个拿着棒子的人说,找校长也没用。不容其他人再说这些人上去就开始打人。其中,同学张某被打的头破血流冲出教室后,又遭到一个人的追打。教室里血迹斑斑。 日前,记者走访了沈阳市内的一些学校,让人震惊的是几乎每个走访到的学生,都能说出他们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的让他们感到恐惧的受侵害或敲诈事件,虽说事件有大有小,那些“人物”的能量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每个校园都存在着让学生们害怕的“老大”或是“霸王”,更有学生在校园暴力浓重的阴影下忍气吞声,校园暴力问题已不再是冰山一角,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个“校园霸王”的自述:其实我很胆小 我叫小黑,今年15岁,因为抢劫和敲诈同学钱财被送进的工读学校。 小时候从我记事起,爸妈就成天的为一点小事吵架,有时候还动手。爸爸就知道喝酒,要不就是到外面赌钱。妈妈找不回爸爸就拿我撒气,我好好在那坐着她也把我拽过来打两下,还不许我哭。我就盼自己快点长大,好离开他们。上小学后,在一次吵架后,爸爸妈妈终于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爸爸,妈妈好像跟别人到外地去了。 在学校我不怎么爱说话,学习成绩也挺一般的,老师从来都没有注意过我。班上有的同学知道我爸妈离了婚,就老笑话我是没妈的孩子,谁那么说我就拼命和他打架,时间一长,谁也不敢说我了。老师也觉得我无可救药似的,告诉我她不管我学习,只要老老实实不给她惹麻烦就行,时间一长,我就成了班里的最后一名,只有一个叫“小胖”的同学和我好,有时候还从家里拿东西给我吃。上了初中后,我还是和小胖一班,我们成绩都不好,还迷上了玩游戏,整天混在一起逃课。初一那年,我和小胖有一天出去玩,被初三一个外号叫“黄毛”的人给截住了,他们四五个人硬生生地把我俩拽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黄毛让我拿50元孝敬他,可我们身上根本没有那么钱,黄毛把我身上20多元搜走后,还踹了我们两脚。打这以后,他就开始盯上了我,经常从我要钱,没钱就打我,有一次我挣扎了几下子,还了手,但根本打不过他们,脸被打得肿了起来,门牙也断了两颗。黄毛说,每个月必须交给他100保护费,要不就往死里打我和小胖。 回家我俩特别害怕,最后小胖跟我说,要不咱俩也敲别人去!第一次我俩盯上的是家里做生意的亮亮,那天放学,我和小胖把他截到了学校附近一个小胡同里,也学黄毛的样子恶狠狠的说,老子缺钱花,赶紧拿钱孝敬大爷!其实我当时特别害怕,心里一个劲叨咕他可别喊,要是喊就完了,吓的够戗。之前还和小胖商量要是不对赶紧跑,哪想到看起来人高马大的亮亮竟比我更害怕,老老实实把身上的100多元都掏给了我。我俩把钱给黄毛后还痛快地玩了好几天。尝到甜头后,我和小胖也开始敲别人钱,不服就抢。慢慢身边也聚了好几个小兄弟。当时我特威风,别的同学都不敢欺负我,对我特别礼貌,而且说话时声音都比别人高。由于打架出手狠,大家都听我的,黄毛也不敢从我要钱了。得意了半年多的时间,有一次我们抢钱时我不小心把人打伤了,被警察抓了起来,并送进了工读学校。 家长心态面面观 面对校园暴力,家长是何心态?对此记者进行采访时发现一些家长的错误心态使得孩子成了校园暴力的无辜受害者,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震惊气愤型:大多数家长在得知自己孩子被人勒索钱财或是拳脚相向时,第一反应都觉得特别震惊,不相信校园会发生这样可怕的事件。 以暴制暴型:一些家长在得知孩子被人勒索或欺负后,不是积极地去找学校或老师进行沟通,而是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要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甚至跑到学校给孩子出气。一位家长就对记者表示,从小他就教孩子谁也不能让谁欺负,人家骂你你就打他,人家打你你就踢他……要是打不过了还有爸爸呢!他认为现在很多人都这样教孩子,孩子不能太孬了,否则长大了到社会也会吃亏。甚至有些家长还为此送孩子学武术,练功夫,好对勒索者还以颜色。 忍气吞声型:在得知孩子被人勒索甚至被打时,这些家长都担心得罪坏孩子后自己的孩子会遭到打击报复,告诉孩子要离那伙人远远的,看见他们就跑。 纵容犯错型:一些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孩子或勒索人时,往往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或是根本就不相信在家看起来特别老实的孩子会当上小“恶霸”,认为是夸大其词,根本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在错误的深渊中越滑越远。 心理医生谈成因 沈阳市心理卫生医院刘晓云主任分析了校园暴力产生的种种心理成因。 刘晓云主任认为,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 其次她认为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校园施暴者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贫寒者的,父母离异的。总之,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学校的应试教育也使得一些孩子走上了施暴的道路。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以这种‘特殊方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承认’。另外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直接诱因。” 教育者:给德育教育出题 日前,记者专访沈城多所中小学校的校长,与这些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专家共同探讨校园暴力存在的根源。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被访者:沈阳市皇姑区歧山路第二小学校长郑斌 记者:为什么会在学校产生暴力事件呢? 郑校长:目前,校园之中确实存在着暴力,而且,在一部分学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产生校园暴力,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社会传媒对学生的影响。现在,一些如书刊杂志上刊登的带有暴力倾向的故事、小说,电视中播放的暴力电视剧、电影。以及现在流行的一些暴力十足的电脑游戏等等,对孩子的毒害很深,使孩子的思想发育畸形,认为采取暴力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其二,家庭教育的欠缺。现在教育界有一种5+2约等于零的说法。也就是说,孩子在学校受到5天的教育后,2天在家里几乎没有受到家庭教育,甚至连在学校受到的5天教育都白搭了。 其三,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盲区。德育教育教学内容老化,没有评价手段。如,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德育课,往往是流于形式。再则,如何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做出评价,也同样是一道难题。现在,有很多学校,包括歧山二小学,都采用一种“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试图记录学生德育成长的全过程。 因此,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整个义务教育的始终,因为义务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材的基础。学校应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教学氛围。逐渐引导、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说 被访者:沈阳市第12中学校长袁万贵 记者:在校园暴力中充当主角的施暴者为何采用暴力解决问题? 袁校长:学校里施暴的学生存在的特点是,这些学生大多是受到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极度贫困等负面的刺激,导致学生的心理产生的单亲家庭一种自卑感,自信不足,总是会怕别的同学瞧不起自己。这样就致使他采用暴力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以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 记者:为什么有的学生甘愿承受暴力对自己的侵害呢? 袁校长: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12中学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些高年级学生,经常向一位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同学索要钱物,如果这个男同学不给,就会招来一顿拳脚。后来,这个男同学就将这些非理的要求全部承受了,并没有将此事告诉家长和老师。但是,由于他经常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使得家长产生了怀疑。学校经过多次的调查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在事实面前,学生承认了自己被欺负的事实。学生之所以不愿将自己受到的暴力侵害说出来的原因,第一是讲出来,这些人一旦得知是谁揭发了自己,他们会将施暴的行为变本加厉。第二,承受欺负的同学往往不善于与人沟通,对于家长、老师、同学不信任。 记者:欺负人的施暴者是如何选择施暴对象的呢? 袁校长:一般来说,采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学生,往往是选择比较了解,性格懦弱的同学作为欺负的对象。在12中学就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在此称甲)。甲与乙是一同从小学升入中学的。甲就特别了解是个性格懦弱的人,因此,甲就经常欺负乙,而且不断向乙所要各种财物。是老师发现了这件事情后,才制止了甲的这种行为。 将校园暴力消灭在萌芽中 被访者:沈阳市第165中学校长曹淑军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曹校长: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关键是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班主任老师要细心,经常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生的每一件事。6月14日,学校就在老师的细心观察下,避免了一起打架事件的发生。当日,学校举行了一场球类比赛,比赛结束后,输掉比赛的一方中的一名女同学,在赛后就找来自己的几位亲属,欲用拳脚殴打对方。这一情况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及时找到这名女同学,反复说教,化解了矛盾。 律师: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校园暴力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的一种,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如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呢?记者采访了辽宁鼎泰律师事务所的杨功涵律师。杨律师介绍说,根据《未成年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护,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以后,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说在量刑时,从轻或减轻处罚。 对未成年人保护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在违法这些年,未成年人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多为抢夺财物犯罪。今年年初,就有一起这样的案例,在沈阳市大东区某中学就读的一名男学生,就经常向同班的同学索要钱物。但是金额不大,每次只不过3元5元。可是如果同学不给,就会拳脚相加。起初被抢的几名同学没有告诉老师和家长,这也助长了刘某的胆子。又一次次以暴力手段伸手向同学要钱。后来当被抢学生的家长得知此事后,立即到公安机关报了案,刘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 未成年保护法当中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有明确的规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应该比照刑法对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我国现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是制止校园暴力的一个法律。但是目前,该法律还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出台,在实践仍有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存在,不少专家学者面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加剧,也都在建议加强立法,还校园一方安静、健康的乐土。别让童心滑向边缘 这是一个我们无法忽略更无法回避的问题——当本应充满亮色的童年和青春被灰色所笼罩。 孩子们眼中突然增多的暴戾与恐惧诱因何在?谁又该为此负责? 我们不能去指责孩子,因为我们相信任何一个孩子本质上都是善良的,更因为他们还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业的压力太大,可能导致他们寻求最简单的方式去舒解郁闷;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可能导致他们寻求其他方式的安全感;流行文化现象流毒,也可能使他们一拥而上的去模仿。 但是,孩子背后的大人们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整个社会的合力在上面勾画着关于成长的印记,据有高度可塑性的孩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都可以在成人世界里找到相应的辐射源,学校、老师、家长以及所有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力的人和事,都充当着同样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校长说德育教育成为了摆设,比如家长对孩子在学校里遇到的很多事情竟然一无所知,再比如无良的书商们一次又一次把宣扬暴力的口袋书灌输给幼稚的头脑——这所有的一切恰恰构成了酝酿校园暴力的温床。 校园暴力的危害并不只在于对孩子们肉体上的创痛,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使孩子的心灵边缘化。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在建立一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将决定他们对价值取向的判断和对世界观的选择。比如说,他们认为积极向上是一种良性的秩序,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而如果他们认为古惑仔所谓以暴易暴的“江湖”是一种秩序,那么他们就会很狂热地崇尚暴力、信奉拳头。 校园暴力并不是个别现象,香港曾经以校园暴力为题材拍摄电影《我的野蛮同学》,而2003年度的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榈奖影片《大象》,也以美国的校园枪击事件为蓝本。由此可见,前青春期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幼稚人格所带来的校园暴力现象是整个成人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真正的爱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爱”这种情感本身,还需要有“爱”的智慧。孩子的心理很可能是一个输入很多信息的硬盘,需要老师和家长进入其中,悉心整理。而如果老师和家长没有或者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就应该反省教育的方法问题。 不能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失望,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到无助与孤单。学校、家庭必须用自己的爱心、诚心、信心、耐心,当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守门人”,不只是保护,还有了解、沟通、理解和教育。 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我们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本质上都是善良的,至于最终从他们身上激发起的是善良还是邪恶,决定权在大人们手里。 暴力文化腐蚀纯洁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暴力倾向十分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许多,但充斥在校园中的暴力文化,肯定是其中之一。 小刀帮、蒙面头套成校园时尚 看到这把与普通菜刀外形无异,只是缩小了的小型菜刀,您会将它与一脸稚气的孩子联系在一处吗。但它确实曾风靡沈城的中小学校园,成为学生的随身携带品,甚至借小刀组成了“小刀帮”。不久前,记者在皇姑区某小学的门口,就看到两个小男孩手拿小刀互相比划,嘴里还嚷道,“接招!小李飞刀来也!”伴随着金属的碰撞声,两人“沉浸”在比武的刺激之中。从外形上看,小刀约有普通菜刀的四分之一,刀柄是木制的,刀刃十分锋利。其中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他看到同班的许多男孩子拿着这样的小刀学着武林高手的动作很是威风,自己若是没有那多没面子,于是也买了一把加入了“小刀帮”的行列。 蒙面头套等也成为了男孩子的最爱。记者就曾在沈城的一家玩具店里目睹了几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兴致勃勃挑选头套的一幕。一男孩挑选了一个蒙面头套,套到了自己的脸上,然后突然转身,摆出拿枪的姿势大声喝道:“手都举过头顶,把钱拿出来,我要打劫。”同伴见状纷纷效仿,连喊过瘾!有的同学坦言,看多了武打片、警匪片后,从中学了几招,就想试试身手。 暴力音像制品冲击校园 暴力片、恐怖电影,玩恐怖、玩刺激、玩心跳也正在校园中流行。《古惑仔》中描写黑社会手持片刀打拼的场面,《剑鱼行动》中大公共汽车撞击高楼,《独立日》里外星人飞碟用激光柱将摩天大楼击毁的镜头,都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冲击。 但这些暴力恐怖影片中的情节,对于喜欢模仿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成为了效仿对象。很多青少年学生都是抱着试试看电视剧中的办法好不好使的心态,将“绑架”、“谋杀”等行为付诸实践的。还有的学生效仿影视中黑社会的情景学人做老大,别的同学稍有“冒犯”手下的兄弟就会替他出气。曾有资料记载,一个女孩子模仿《嘉丽》中的情节,在厨房里用刀叉杀死了她的母亲,还有的人效仿小说中的情节,在杀人之后,沾着鲜血在墙上留下“谋杀”二字。 “口袋书”风靡校园 另外,近年来一种64开本的“口袋书”开始在校园中流行,因其携带便捷可以装在口袋中而得名。随后迅速流行开来,也成为了中小学生的新宠。与此同时,大量非法出版的描写色情、暴力的“口袋书”也流进了校园,一些孩子因此误入歧途。 记者在沈城的一些小型书店和书摊上也时常看到,花花绿绿的“口袋书”琳琅满目不下几十种。《内衣教夫》、《恶君狂掠》、《午夜恶魔》等一些“口袋书”,描写的大都是男欢女爱、黑社会仇杀等内容。另外,一些儿童卡通“口袋书”表面上大讲正义,但强调的却是权力和贪欲。名为《破坏王》、《干架王》的系列漫画中就有这样一段话,“不杀死对手就会被杀的,……这是死亡的决赛。”“一拳就要你的命。”画面极力渲染拳脚相加的血腥暴力场面,其中对打拼的动作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些小学教师也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胆子特别大,只因一点小事就会大打出手,甚至动刀。因而人们不禁担心,这种不健康读物在校园中流行,对于审美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毒害性,甚至诱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文/田畅 王悦海 刘巍 刘冬梅)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