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首次赶考中考生有点“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26 11:08 新桂网-南国早报 | |||
昨天,柳州市2.9万多名在校学生与200多名社会考生同时走进考场,接受他们人生中首次“大考”——中考。受学生年龄偏低、考试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昨天首日考试即暴露出考生年少稚嫩的问题。 睡觉睡过头急坏一群人 首日考试,考生8时30分入场,可许多考场7时半左右就有考生和家长等候了。但也有个别考生开考后才急急忙忙赶到。 9时,九中考点的考试铃声准时响起。学校大门处某中学的几名送考老师急得直跳,他们又是打电话,又是跑去路口观望,个个额上热汗涔涔。仔细一问,原来他们学校的一名学生还没到。根据中考规定,开考后15分钟就不允许进考场,这可把他们急坏了。 女班主任手中的电话一直打个不停。9时10分,终于从远处跑来一个身影:“快!快!快!”班主任一眼就认出是她的学生,不顾一切大叫起来,然后跑过去拉着那名考生就往考场推……后来才知,这名考生前一天晚上因为紧张,睡不着,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地睡去,居然睡过了头。他的家长也不知什么原因,直到起床时才猛然想起今天是中考。 据悉,昨天在市区的三中、十二中、四十中都有考生因睡过了头,在开考之后才赶到考场。但市区考场只有一名社会考生缺考。十九中送考的邱老师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考生没有“赶考”经验,该休息时没休息。此外一些家长对考生也不太重视。 家长“盯梢”防范儿女 逃考在众多送考家长中,大多数目的是为了给儿女安慰与鼓励。可记者了解到,也有个别家长是为了盯住不愿参考的孩子,以免他们逃考。 昨天上午,十二中考点附近,一位姓蒋的女士一直眼睁睁盯着警戒线以内的考场,连厕所也不敢上。“我怕我那不听话的女儿逃考。”她满脸愁云地说,她的女儿一直不太认真读书,在中考报名时就曾提出过不想参考。但她认为只有14岁的女孩不该离开校园,而且自己有能力供她学习,希望女儿至少上完高中。可直到送到考场,女儿仍是心不在焉的样子,令她担心不已。 11时30分,考试结束的铃声一响,蒋女士径直走向考场,远远看见女儿的身影,就跑了过去,拉着她往外走。记者问那女孩,一些考生开考半小时就离开了,她坚持到最后,是不是考得不错?女孩说:“我早就想走了,是我们老师不让走。”对母亲的“监视”也一脸不满。 虽说中考报考时以考生自愿为主,但一些考生仍认为是为家长所考。19中的两名女生直接表示她们不想参加中考的,“是家长要我们来的。”考前一天看完考场,她们还想进网吧玩玩。中山中学的几名男生,昨天上午考语文,提前一小时出场,昨天下午考物理又提前70分钟出场。其中一位考生的父亲来晚了一步,没见到儿子,焦急地说:“要是他今天晚上玩到很晚才回去,明天怎么考?” 一些送考老师认为,这种为父母读书的思想在部分初中学生中仍存在,他们中一部分太幼稚,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另一部分则是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无心读书。杜绝这种现象必须从儿时抓起,家长要有正确的引导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考时“押送”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老师像“保姆”只为考生少出错 昨天在每个考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考前,送考老师一个一个叫着学生的名字,然后将准考证发到他们的手上;考完后,这些老师又站在显眼的位置,一个个地盯着考生大声叫着名字,从他们手里收回准考证。 “学生太小,万一忘了很麻烦。”龙城中学的邓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考生的准考证,几乎都由老师保管。除了担心考生丢失或忘带准考证之外,还有的是通过准考证的发放,了解考生是否准时到了场,没有到的,班主任可以及时查找原因,防止他们迟到或漏考。 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考生生活上的问题,也是送考老师负责。在四十中考点的送考老师休息处,有一双男性拖鞋十分显眼,十九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那是一名考生急急忙忙赶到考点时,发现自己穿的是拖鞋(不允许进考场),顿时不知所措。他的班主任得知之后,赶紧找来一名离考点较近的一名考生,去他家拿了一双鞋来才解决了问题。 “我们这些老师就像保姆。”十五中的陈老师说,他们从考前一周就不停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但考试时考生仍然会出现忘带文具、忘带准考证的现象,一些当父母的虽然想帮忙,可又不知道帮什么,只好由老师替代。陈老师说最担心的是6月25日下午的政治,考生可以带资料进考场查阅,如果他们忘了携带必备的资料就麻烦了。陈老师认为这种粗心的习惯一时难以改正,但考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出门时再检查一下必备物品,以免进考场时才着急。 作文考“感动”学生太“嫩”难感动 昨天柳州市的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生命中的感动”,要求考生写一篇体裁自定(诗歌除外)、600字左右的作文。 龙城中学的邓老师说这个作文题不算偏,在他们的复习范围之内,学生写起来应该不算难。但要写出精品、获得高分也不易,因为现在的初中学生毕竟“嫩”了点,他们所经历的、体验的、能感动他们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东西不多。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缺乏真情实感。 十二中的语文教师韦晓燕则担心会出现较多的雷同。她说正是由于这样的题目不偏,此前的复习中可能很多学校、教师都试着让学生做过这样的作文,一些范文也就在考生心中的留下太深的印象,中考时不能排除学生信手拣来的方式。但如果一些肯动脑筋的学生,则可能会避开这种方式,而是选取生活中一个亲身经历的细节,做出一篇好文章来。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则认为:这类考题不太适合十四五岁的初中考生,因为一是他们的经历不多,二是不允许考生在文中使用真名实姓、不能写出真实的校名,直接影响了考生自由发挥的能力。 记者在十二中考点,接连问了近20名考生,普遍认为这个作文不难,他们的回答都是写老师或妈妈对他们细心呵护的“感动”。问其中一位女生怎么不会想到写一些其他的事,她一脸稚气地说:“我们复习时就是这样写的呀。”(作者:罗素玲)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两性学堂--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