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你了解自己的可就业性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7/03 10:36 新闻晨报 | |||
2003年,我国将有212.2万名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达46.2%)进入市场、走向社会,这是大学扩招后第一批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由流动的“社会人”。也是第一批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职业者。 透视大学生求职现象,既能看出自主择业的喜悦,也能发现多数择业者的“求职恐慌”。分析原因有三:一是高校对走向社会的毕业生缺乏就业指导,学生对就业认识不清,准 为了解决“求职恐慌”,踏上社会的新人,首先要审视一下自己,了解自己的“可就业性”,也就是了解自己适应市场需求的实际能力,即社会对自己的可选择性,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概括起来,就是个人就业指数。 当今社会,就业指数将伴随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那么了解、掌握并提升自身就业指数,也应该成为初涉职场的新人应该首先关心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每一名大学生也应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就业的技术性问题。 据统计,当代大学生的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率不足30%,多数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的知识占有率和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水平偏低。这些问题的后面,反映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大学生对就业认识不清,准备不足。 应届毕业生就业前,应清醒地对自己占有的知识进行一次洗牌。理清哪些是基础性的,哪些是实用性的,具有市场价值的,其中哪些需要深化,哪些需要转化,这种作法叫做知识的筛选能力,标准只有一个,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热点和需求。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要学会知识性就业,不但要学会深化市场需要的知识、转化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也要善于抛弃已经落伍的,被社会发展所淘汰的知识,让各种知识按照社会的需要重新组合。张扬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并学会按照营销的观点来推销自己,按照动态的社会需求重组知识,是提升就业指数的一个核心能力。 人才应由五个方面组成的,统称五历(力),即:能力、学历、经历、潜力、体力(含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求职来讲,文凭固然重要,是事业的“敲门砖”,但不是求职的唯一条件。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已把求职者能为企业做些什么、能做成什么、曾经做成功过什么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在择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大学期间知识的储备及转化,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进入社会,一旦选择了岗位,要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产品特点或服务模式以及对员工能力的具体要求。比如:IT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是知识创新及协作沟通。营销岗位的能力要求是懂得用户的心理学及推销技术等。不同单位对员工能力要求主要依据岗位说明书的描述。大学生求职择业前,首先要了解想要去的企业对某个特定岗位的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然后用新标准来考量自己,围绕单位需求重新塑造自己的能力。在短时期内,该提升的提升、该充电的充电,使能力水准基本与单位需求趋于一致。 职业生涯的确立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两者之间契合度越高,就业指数就越高,就业的质量也就越高。反之个人的价值在职业生涯中不能体现,就会出现人才的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的问题。 每个人的价值要想得到体现,第一位的问题是在哪工作。如果让陈景润一直当中学教师,他自身的价值微乎其微,长期做下去还有被解聘的危险。但是回到数学研究所,扬其所长,就使他如鱼得水,世界著名数学家的价值就很快得到了体现,并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情商理论告诉我们,一旦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集中在某一个特定方面的时候,工作起来常常会达到忘我的程度。热爱一种工作就会把工作当学问来研究、当事业来奋斗,快乐着工作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也是在工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最能使人的价值与价格同步增长。当大学毕业生研究就业的技术性问题时,要多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善于发现自身的特长,使之较好地与职业生涯相结合,使个人价值定位与职业生涯相一致,是提升自己就业指数的基础工作。 就业指数要针对每一个人的不同特点,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来决定,它反映了一个人可就业的程度,实际的就业质量等等。就业指数是动态的、弹性的,随着社会需求而动,跟着就业趋热而变,按照个人特点而定。检验就业指数的唯一标准是市场,调整和提升就业指数的标准是社会需求,提升个人就业指数的动力是创新。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新人,在就业市场中谋职,别忘了经常检查一下你的就业指数,看看你的可就业性是否令他人满意了。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