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3年高考试卷及评析 > 正文

解析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程卷)

http://www.sina.com.cn 2003/07/08 11:47  中国青年报

  作者:山西省阳泉市教研室 檀中世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方案在全国的逐步实施,2003年高考,我国有9省1市使用了新课程卷,而过去的3年仅有山西、江西、天津使用新课程卷。2004年高考,全国将有更多的省份采用新课程卷。因此,研究分析近年来,尤其是今年的高考新课程试卷的特点,将会给新课程教学提供许多启示,对于明年将首次面对新课程卷的高三师生备考也会有所帮助。———编

  一、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新课程卷)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新课程卷)继续坚持了“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方案。

  1.注重基础,体现了努力考查学科重要及主干内容的设计思想

  试卷考查内容基本覆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主干知识,紧扣2002年调整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紧扣新教材。比如,生物考查了新教材中现代生物工程方面的基因工程、酶等重点内容(第5、6、7以及第28题),化学考查了热化学方程(第13题)、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第30题)等旧教材没有的内容,体现了新旧教材的差异;物理覆盖了牛顿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重要内容。试题中基础知识占有很大比重,生物包括生物体的结构、遗传、免疫以及生态知识等;化学涉及了同位素、氧化还原、化学平衡、溶解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等,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占学科分值的近40%。

  试题第Ⅰ卷起到了覆盖考试范围、平衡整卷难度的作用,多数试题能够送分到手,整体难度不大(山西抽样分析为0.683);第Ⅱ卷则行使了考查学科综合能力,以及调整试题区分度的作用,整体难度大大高于Ⅰ卷(山西抽样分析为0.341),远远高于上年(2002年山西抽样分析为0.4844)。全卷整体难度大于上年(山西抽样分析为0.492,2002年山西抽样分析为0.594),这与试题综合程度加大以及试卷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对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2.突出实验,体现了基础自然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

  2003年试题中三学科实验内容的考查分值占全卷的24%,远远大于2002年的16.3%,突出体现了理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实验在理科学习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检验考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助于促进学校实验教学,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在实验题型设计方面,依托教材和考纲,扩大了综合范围(如物理实验题),指向了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如化学实验题),加大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如生物同时出现两个实验设计题),这是近年来少见的题型组合。

  此外,为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试题在选材背景方面,也做到了尽可能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如种子堆放与选育、甘薯种植、月球资源与恒星演化等。这种选材有助于强化自然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责任,有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调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关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思想

  通观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题,对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在逐渐加大,《考试说明》中提出的理科能力结构理论也已趋于成熟。

  2003年试题几乎涵盖了《考试说明》中提出的所有理科能力要求:如生物的第26、27两题,着重考查考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其中第27题虽然实验内容相同,但新课程卷的设计要求明显高于全国卷的实验方案解释要求;第22、28、29三题考查了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原理表达能力,其中第28题虽然与全国卷背景知识相同,但第3问的解释要求新课程卷明显高于全国卷;第30、31两题是对考生推理能力的考查,其中第30题的分析难度也明显高于全国卷。Ⅱ卷多数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与上年相比,尤其加大了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以及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查力度,其难度整体高于去年。同时在用图表表述实验(如物理实验题)和对实验方案评价(如化学实验题)方面也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实验题目分量的加大,无疑是造成试题偏难(尤其是生物部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4.稳中求变,体现了稳定和发展相结合的题型设计特点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程卷)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以及“三个有利于”的命题原则,试卷结构和题型设计更趋合理。全卷在保持一定传统题目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改革。如物理实验题是在2000年和2001年题目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化学实验则是在2001年和2002年基础上围绕教材,通过不同实验内容考查对创新实验的理解能力。试题内容方面,突出了学科重点和主干知识,保持了相对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求得创新,如化学计算推出了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毛估方法,又兼顾考查精算能力的第31题(本题抽样分析难度系数为0.122,成为全卷中平均得分最低的题目,是使化学部分整体难度加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切入点或转变问题指向,考查相同内容,成为构成试卷整体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因素。上述设计思路都有助于中学教学内容的落实,也有助于减轻考生在大量陌生题目面前容易产生的动荡心理。

  新课程卷在学科分值比例分配上与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比例大致相当,保持了相对稳定,有利于中学安排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新课程卷)较好地实现了《考试说明》提出的命题思想,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加强实验、稳中求变、适度调整等特点,但在个别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并列两道生物实验设计题是否脱离中学实验条件不平衡的实际,不同学科试题的编排顺序如何设计更趋合理等等。

  二、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新课程卷)对中学教学的启示

  2004年高考,全国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新课程卷。研究近年来,尤其是今年的高考新课程试卷,将会给新课程教学提供许多启示。

  1.夯实基础,努力实现大纲与教材的基本要求

  从实施综合科目考试以来高考试题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命题充分考虑到了目前中学实行分科教学的实际,坚持依据《教学大纲》确定考试范围,坚持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原则,重点考查学科重点和主干知识。所以,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试题中能力的考查总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实现,而这两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平时教学中打下厚实的基础,以及培养灵活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应克服那种只重教材、忽视大纲的行为,还要避免那种教学管理中只重高三、忽视基础年级的恶性循环状态。

  2.培养能力,全力打造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能力的培养是叫得最响的,但在实际考试后,考生能力弱又常常是说得最多的。从山西省的考卷抽样分析看,2003年理科综合考试得分率最低的第31题,是一道较为新颖的化学推算题,所需知识均为基本的计算关系,只是由于题目知识容量较大,设问指向陌生使许多考生手足无措;第30题则是由于考生不会把握信息暗示(如多处提示“足量”)而造成失误。实验设计能力是理科考试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26(难度系数为0.333)、27(难度系数为0.212)的解答情况明显地暴露出考生在这方面存在的能力缺陷。学生的卷面就是平时教学的一面镜子,也是学校落实新课程要求状况的反映。学校只有积极实践新课程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全力打造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

  3.跳出题海,尽力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双赢教学策略

  不少教师在分析高考试题,并对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后,很有感触地说,高密度、大运动量的做题练习,已不再适应理科综合考试。新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如前所述,高考题型和试题内容保持相对稳定,2003年高考理综试题中有许多能够从前几年考题中找到蓝本。所以,组织练习应以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重,量多并非一定取胜。应改变那种违反教学规律,提前结束课程,随意挤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进行大量训练的做法。

  4.改进教法,精心组织互动性强、探究氛围浓的课堂教学方式

  考生答卷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实现的,比如,不能准确使用物理、化学用语,不能恰当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文字表述能力差等,都与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注重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常常受教法的制约,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实验教学在理科学习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改革实验教学的迫切性也越来越突出,学校实验教学状况如何,会在考生试卷中反映出来:做与不做效果不一样,开放做与封闭做效果也不一样,保守做与创新做效果会更不一样。此外,学生学习心理调节、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太原理工大学赵庆生老师向作者提供了2003年山西省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试卷分析的有关情况,在此表示感谢。———作者)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