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博士学位近在咫尺毅然退学 再战高考为换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03/07/24 09:48  中国青年报

  23岁的刘早这个暑期收到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这意味着刘早将在4年后取得清华大学的建筑学本科文凭(清华建筑系学制是5年,因为刘早已经拥有学士学位,可免修部分公共课程,入校后可与大二学生同学);而此前他已经是国内某顶尖大学的“直博生”(硕博连读)。如果不是作出新的选择,他原本可以在4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这位已经修完一个学期研究生课程的男孩,事隔5年再度参加高考的惟一目的是:要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

  “几个月前,我的同学告诉我,有一个被保送到中国最好的大学读博士的人再次回到我们学校读书,准备参加高考,当时我以为他喝醉了说胡话,于是我和他打赌,输方为对方洗两个星期的臭袜子。”重庆市长寿中学一名高中学生说,“结果我真的洗了两个星期的臭袜子。我非常佩服刘早,不是因为他很帅,不是因为他是我们学校今年的高考

状元,而是因为他的勇气、他的自信、他的理性、他对自己未来的高度负责。”

  化工专业非我所爱

  刘早读研之后才确认,从本科学到现在的化工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1998年,刘早第一次参加高考,其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专业志愿依次是建筑学、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后以612分的成绩,上了浙大的调档线,被该校调剂录取到化学工程与工艺系。

  刘早说,本科学习强调打基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研究并不深入,因此他对自己的专业谈不上感兴趣,也谈不上反感。冲着保送研究生的指标、奖学金和学士学位,刘早学得很认真。在浙大,刘早的综合成绩从大二到大四一直是全班第一,还担任了该系学生党支部书记。

  因为家境不是特别好,从大二开始,刘早就用奖学金和各种勤工俭学收入供自己读书,不再用家里的钱。

  2002年本科毕业后,刘早被保送到另一所大学化工反应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这所大学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刘早在该校读了一个学期,听了不少学术报告会,对专业的了解开始深入。学期即将结束时,导师给刘早定下了博士毕业论文选题———一个纯理论的学术课题。

  走过一个学期,刘早渐渐发现,在化工专业学下去似乎并不是自己应该走的路。

  刘早说,其实,化工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不错,他的大学同学中很多人毕业后去了宝洁、强生、杜邦、通用等世界知名公司。而他在深入了解了化工专业的特点以后却发现该专业完全不适合自己:该专业,尤其是他的论文课题对数学要求很高,而数学偏偏是他的弱项;该学科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他却长于形象思维。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习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些的应用学科,而不是一直从事纯理论的学术研究。

  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刘早的天赋所在:中学时他去看望上美术辅导班的同学,同学正在学素描,刘早也现场画了平生第一幅素描。没想到,辅导该班的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问刘早:“你学素描多久了?”此外,中学时代,刘早的书法作品曾在全国性比赛中拿过一等奖。

  针对自己的特点,刘早最中意的专业是建筑学———一门在他看来需要创造力、想像力和艺术灵感的学科。

  放弃名校博士学业合不合算

  刘早曾和一名建筑学教授联系,询问自己这种情况的学生能否报考建筑学的研究生。结果那位老师说,“你考吧,反正你也肯定考不上”。这让刘早意识到,搞建筑需要基础知识,需要有本科学习经历。

  在对专业特点和个人情况反复进行权衡后,刘早作出决定: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经过认真考虑后,我认定建筑就是我终身的专业和事业,我学建筑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决心如果自己即使考不上清华,我也愿意到其他大学学建筑。今年高考,我还填报了重庆大学的建筑系。现在,我更看重专业,是不是名校反而退到第二位了。”“我刚有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想法时,很多同学都告诉我说这样做不划算。我的导师是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他用自己曾一度苦闷但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劝我慎重考虑。事实上,如果咬牙坚持,我肯定也能把化工专业学下来,但可能学得不开心。我也犹豫过,一边是令许多人羡慕的名校博士学位,一边还是未知数,重新参加高考我未必就能考上这样的名校。”刘早说,“但经历了并不太长时间的认真思考后,我选择了退学。对于这个决定,我有着清晰的认识,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建筑学领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我真正作出了这个决定,也就很少有人反对我了。”

  今年3月,刘早回到自己的高中母校———重庆市长寿中学学习,随后参加高考,以644分的高分实现了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愿望。

  希望后来人不再盲目选志愿

  “兜了5年的圈子,现在能如愿以偿地开始学建筑,我很幸运。”刘早坚持认为,过去的5年不是遗憾,相反,那是自己的一笔财富:“除了学习成绩外,我锻炼了能力,增加了社会阅历,多结交了朋友;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缜密严谨……”

  经过这番曲折才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专业,刘早把主要原因归于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无知和盲目。这也是促使他愿意公开自身经历的原因,刘早希望以后的中学生不要再像他一样兜个大圈之后才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刘早认为,在高中阶段,很少有学生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所在,也未必知道自己以后究竟适合学什么专业、干什么职业,所以高考填报志愿多是盲目的。同时,高考报志愿时,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太少,他们对大学和专业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甚至错误的,基于这些信息难以负责任地作出可能影响一生的选择;社会上也往往热炒某些时髦专业,极易形成误导,影响学生的判断。

  总结自己这5年的经历,刘早想提醒后来人,在高考志愿选择方面,什么都比不上自己喜欢和适合重要。“其实,想换专业的大学生挺多的。”重庆师范大学一名大学生听说了刘早的经历后感慨,“高考志愿填报就像恋爱结婚,有的人在填报志愿时就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也考上了这个专业,这样的‘恋爱’和‘婚姻’肯定很幸福;但有的是‘拉郎配’,对对方并不怎么了解,由于种种原因而走到了一起,这其中有的人经过调整还会过得很好,但有的人却无法作出这种调整,只能是要么终生郁闷,要么干脆‘离婚’。关键是最初就要选择正确的对象,可是,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刘早系化名)

  编后

  刘早和他的选择让我们惊讶。我们知道有很多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为了改变专业,有人考研,有人辅修,也有人毅然决然退学再次参加高考,但像刘早这样,在名校的博士学位已经唾手可得,后面的深造、就业肯定也是一路坦途的时候,放弃这似锦的前程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可刘早就是能为了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宁愿从头开始。更何况,以后究竟如何,对他还是未知数。

  现在又正值

高考录取之时,许多考生面临抉择。刘早的果敢让人钦佩,也让人困惑。付出如此高的成本去追寻一个有风险的梦,值吗?兴趣和能力倾向在一个人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中究竟有多重要?要知道,兴趣是可以改变的,能力是可以塑造的。即使是影响人职业选择的另一个要素———价值观,也会随着时代、环境和个人的经历而改变。刘早现在喜欢并认为自己适合学习建筑,可是如果他真进入这个专业会不会发现自己只是想当然呢?每个人无论对待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感到不喜欢、不契合的时候,这时是应该调整自己努力适应,还是像刘早这样选择放弃?

  刘早的经历更让我们深思。许多人回忆往事时,认为高考填报志愿自己作出了令现在后悔的选择,为什么?仅仅是因为招生信息的缺乏吗?想改变方向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从事自己钟情的职业,难道只能回过头再参加一次高考才能实现吗?这里面有没有教育制度自身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各抒己见。(本报记者 田文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