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撂笔操刀开肉铺:有文凭就是人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7/29 09:36 北京晚报 | |||
北大毕业生西安街头卖肉仍然向往书桌 1985年,陕西省长安县的农家少年陆步轩从中学毕业,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北大中文系,是当年所在县的文科状元。4年苦读毕业后,陆步轩被分配到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县计委曾将他借调到机关工作,后来陆步轩自告奋勇去了计委办的企业。遗憾的是,企业几年后垮了,此后,陆搞过装修,开过小商店。2000年,陆步轩租房开起了肉店 新闻关键词 人才浪费 人才是否被浪费了?近年来,关于人才浪费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大学毕业生从空调安装工做起,或是深圳酒店出现拥有大学文凭的职业擦鞋匠,还是博士在家“相妻教子”……都让人感到和传统思想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拥有的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差异。而“北大毕业生沦落到街头卖肉”的新闻,则更像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将“人才是否浪费的争论”推向高潮。 新浪网上,一位自称为lovablebee的网友认为:“让北大毕业生去卖肉,真是天下最大的一桩资源浪费。国家一方面培养人才,一方面却不注重人才的利用,造成人才的浪费,应该重视一下了,否则我们读书还有什么用,人才的社会价值又怎么体现呢?!” 但也有网友对“人才浪费”表示出了质疑说:“是北大毕业的就一定是才子???是才子就一定要出人投地???适应能力差的,自我位置没放正的……怎么办?千万别把大学生捧上了天,其实他们只是比同龄人多了点基础教育和一些专业基础,捧得太高没好处。北大毕业的卖肉,但不是所有的北大毕业生都在卖肉;甚至大学毕业卖肉恐怕也没有几个。为什么别人没有卖肉,就他一个人?还是要从自己想想问题出在哪儿。所以个把北大生卖肉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说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其能力与北大毕业相符(即使一般大学毕业生),也应该找到与其能力相符的工作。” 网友haozi95213发表评论说:“这年头,生活不好过啊!我本人是武汉大学毕业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毕业双选时本来有供电局说要我后来我准备签约时候又说不要了。在我苦苦哀求下,负责要人的领导才道出实情,原来有个什么人的儿子技校文凭走了后门把我的指标要去了,上面的安排他们也不好得罪。于是没有办法我和另一家国有企业签了约,但是进去了以后才知道非但待遇不好,而且里面的净是些“马屁”流,当着几十个人面前拍马屁真是面不改色。我实在受不了在这种气氛下工作,于是辞了职开了一间粉店。一个月收入不多,但足以养活自己,还不用一天到晚阿谀奉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就不相信只要努力还会饿死人。至于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做别的,相信以后会更好的。不要以为大学文凭就有多了不起,现在不知道多少大学生连份工作都找不到呢!” 人才浪费是谁的错? 古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之说,“武松打虎”、“伯乐相马”、“庖丁解牛”的故事更为许多人所熟知。但是,“伯乐”去“解牛”、“庖丁”去“相马”,恐怕是用非所长,难于胜任;而让“武松”去“做烧饼”、“伯乐”去“看门”、“庖丁”去“杀鸡”,那就更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了。虽然我们目前还很难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但还是应该尽量减少人才的浪费,尤其是避免人才的“高浪费”。浪费资源是犯罪,浪费人才也是一种犯罪。让人才得到合理使用,使人才各得其所,是各级政府、各个单位特别是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责。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已经转变成为一个自我推销的时代,所以一个人即便有很高的才能,如果自我封闭,守株待兔,完全受制于命运和生活的摆布,机会也会跟他失之交臂的。陆步轩的遭遇不仅值得人们关注和同情,也给我们的“人才”以前车之鉴。命运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在竞争的社会中做到善于变通和发挥自我,才能避免人才的浪费。 新闻观点 人才标准不是学历 陆步轩算人才吗?昔日的北大学子、今天的西安屠户陆步轩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人才问题的思考:什么样的人算人才?大学毕业做简单的体力劳动算不算屈才?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与以往相比,这次大家对“陆步轩现象”的态度迥然不同。有人认为“文凭不能代替能力,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自己能否正确地估计自己,然后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或许卖肉就是他最合适的工作”;还有人认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小学毕业的人都能当老总,都能不断完善自己,他是才子为什么不能?”也有人认为实际上这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人才是社会最珍贵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应有合理的尊重和待遇,不应随意糟蹋人才,浪费人才。要求大学生转变价值观念,在就业时放得下面子,并不是要求他们都去从事初级劳动。一些大学老师也表示,国家和社会乃至家庭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什么样的职位招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人才浪费或人才高消费,否则的话就是一种变相的“知识贬值”,也会加剧“知识贬值”。 重新审视人才的评判标准 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里,大学毕业生就是人才,南方某报日前撰文认为“让每一个人都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发展”才是对人才的人文关怀。对于这样的观点,本主播不敢苟同。窃以为,人才是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前途和人民福祉产生积极作用的参与者,仅有一纸文凭而对社会无所作为的人根本不是什么人才。现在不是“让每一个人都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发展”的问题,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的问题。千里马是要通过伯乐才能成为骏才的,而人如果像千里马那样等伯乐的赏识便太可悲了。古人讲大丈夫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决条件是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合适位置,试想一个连自己的事都拎不清楚的人,能指望他利家利国?只会张嘴嗷嗷待哺、一切等组织安排是我们几十年养成的思维定势,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学无所用你怪谁?当街卖肉你怪谁?何况连卖肉的生意都维持艰难的人当算哪路人才呢?现在,是我们重新审视人才的评判标准的时候了。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