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学校“养”大的孩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7/29 13:22 南方都市报 | |||
图:卧室里除了床板,用几个木棍支起来的书架就是唯一的家具。邓柏希的眼神里有一种历经苦难的淡定和坚强,沉重中充满希冀。 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哥哥外出求学,从化六中的邓柏希自己种水稻吃饭,菜靠邻居给一点,学校减免他一切学杂费,陪伴他的是一只捡来的小猫…… 靠学校“养”大的孩子 姓名:邓柏希 家庭住址:从化市城郊镇塘下村 高考成绩:635分 录取学校: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用邓柏希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从化六中的孩子。从初一第二个学期开始,从化六中就全免了邓柏希必须交纳的学费和各种杂费,一直到高三毕业,“我被从化六中养了六年”。 没钱买书站在书店读 前日中午,我们在从化六中的图书馆见到了邓柏希,他是惟一暑假还在母校图书馆打工的已经毕业了的学生。 高考完后,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来到图书馆,最近图书馆新进了一批书,他要全部贴上标签然后上架。据了解,这份工作是六中特地为邓柏希准备的。邓柏希每天的工资是3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六七百元的收入。他准备一直做到大学开学。 谈起邓柏希,从化六中校长余灿源感慨万千,“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但他很争气。学校规定学生晚上10点离开教学楼,10点半宿舍楼熄灯,他发现校园里有些路灯开到11点,就跑出去在路灯下再学一个小时。学校规定每天早晨6点学生起床,不到5点钟他就爬起来,开始看书学习。没钱买辅导书就跑到书店站在柜台前读。他本来可以考得更好的,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了......” 邓柏希的班主任欧柏炬也有同样的想法,“一模二模他都考了全年级前十名,但高考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他心里还是有压力的”,“这个孩子很懂事,他很担心上学费用的问题,所以他的志愿只填报了华师、华农。” 余灿源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这个坚强、懂事的孩子。为了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余灿源对他学杂费全免的事情一向都刻意地保持低调,“不想对外宣传,但现在他要上大学了,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希望社会的支持能助他完成学业”。 我们见到邓柏希时,他穿着洗得有点发白的蓝色T恤和六中的校服裤子,头发有点长了,但相当整洁;沉默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低处,透着一股淡定和坚强;不过,谈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含着笑,还跳动着些许刚拿到通知书的放松和兴奋。 十几岁与哥哥相依为命 邓柏希告诉我们,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不久,身体不太好的母亲改嫁了,家里就剩下自己和哥哥。这时,邓柏希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会因为没钱交学费而无法上学了。初一第一学期,亲戚借给他的1000元解决了邓柏希的学费问题,但交了学费后,每个月90元的伙食费他就交不起了,只能拖欠着,不久就被班主任发现了。从初一第二个学期开始,学校开始减免他上学的全部费用。中考的时候,他考了从化市第三名,但他只填了一个志愿“从化六中”。 面对腼腆又懂事的邓柏希,记者与他有了以下对话: “你平常有零用钱吗?” “没有。” “一天就是在学校食堂吃饭?” “嗯。” “同学知道你的事情吗?” “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你难受的时候会和同学说吗?” “不说。” “自己憋在心里不是更难受吗?” “......习惯了。” “哥哥两年前到武汉上学后,家里就剩你一个人了,妈妈常回来看你吗?” “不经常。” “那你恨妈妈吗?她丢下了你们。” “......生活所迫。” “你多久回一次家啊?” “周末会回去,高三要补课,只有星期天回去。” “家里就你一个人?” “嗯。” “听说你还养了一只猫。” “是啊。” “你不在家,谁喂猫啊?” “不用喂,它自己会抓老鼠。” “你周末回家是一个人做饭吗?” “嗯。” “可是你没有钱,怎么买菜买米啊?” “邻居会给我一点菜,我自己种了水稻。” “你还种地啊,多大的田地?” “不到一亩,收成很少,不过够吃了。”邓柏希不好意思地笑了。 “高三那么忙,你哪有时间干农活?” “邻居会帮忙。” 与记者说话,邓柏希一直是笑着的,不仅是脸上,还有一双眼睛。但只有那些了解他的人,才知道这种笑容里浸透着多少无助的泪水,在笑容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生活的艰难。 “不求富贵,莫做庸人” 从从化六中坐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从化市城郊镇塘下村,那里有邓柏希的家。 说是家,其实仅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瓦房————土墙已经斑驳脱落,并且墙壁透着风;屋顶已经变黑,有些瓦片已经变形,稀稀拉拉地透着几缕阳光,加上一片瓦片大小的天窗,屋子里就有了些光亮。不过,这些缝隙和天窗带来阳光的同时,也会带来滴滴答答的雨水。 客厅里的家具已经相当破旧了,一台还盖着防尘罩、但已经坏了的旧电视机是家里的惟一电器。客厅的旁边是厨房。锅里有一盘豆干,还冒着丝丝热气,没有一点油花,这就是邓柏希兄弟俩一天的菜。而这盘豆干是当天早上邻居送来的。厨房的台子上有半瓶油,这足够兄弟俩吃上几个月。 厨房再进去就是邓柏希兄弟俩的睡房,不足4平方米。两张床是用木板搭起来的,一横一纵地挨着;床的旁边是邓柏希用木板钉起来的简易书架,上面堆着一些试卷,还有一盏灯泡已经快要掉下来了的台灯。 我们注意到,屋子的内内外外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所有的家具、碗筷都各就各位。显然,为了迎接我们,屋子被精心地收拾过了。 邓柏希的哥哥邓柱根在家。邓柱根在武汉大学读大专还没有毕业,现在他一边准备着今年12月份专升本考试,一边在一家皮具厂打工,一个月600元的工资支撑着他和弟弟的日常生活。哥哥也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为了上学,已贷款两万多元。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在学校每个月为麦当劳打工工作到100小时以上就有600元收入,生活费基本上可以解决。对于未来,哥哥有个很好的设想,毕业后找到工作,每个月赚1000多元没问题,几年时间就可以还清上学的债务,并使两兄弟过上不错的生活。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我的问题我可以自己解决,现在主要是我弟弟上学的问题。” 在邓柏希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经常给他们送菜的黄阿婆。一说起兄弟俩,黄阿婆的眼圈马上就红了,她连声说:“这样就好了,有了国家、学校、好心人的支持,孩子就有希望了。” 在黄阿婆眼中,邓柏希是一个非常“生性”的孩子,“没了父亲,母亲又不回来,完全靠自己生活,但这个孩子从小学到现在都好争气,一天到晚都看书,很让人心疼啊!能支持他一点就一点了。” 在送邓柏希回六中图书馆的路上,他告诉我们,他已经向广州市招办申请了一份资助。而他今后的打算是,先勤工俭学完成大学学业,然后考研,读完研后再找一份好工作,“报答母校,再让哥哥过得舒服一点”。 这时,我们想起了邓柏希兄弟俩写在门板上的一句座右铭————“不求富贵,莫做庸人”。 记者手记 淡定的眼神里看见他的沉重 在见到邓柏希之前,我一直无法想像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见到邓柏希和他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的家之后,我明白了,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坚强的、懂事的苦孩子。 父亲病逝,母亲改嫁,毫无经济来源,在哥哥外出求学的日子,他不得不一个人生活,守着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破旧瓦房,还有一只捡来的毛色黑白相间的小猫。但邓柏希挺住了,他不仅完成了初、高中学业,还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为自己赢取了改变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机会。难怪邓柏希的老师们由衷感叹,“他能完成六年的初、高中学业,考上大学,实在太艰难了”。 邓柏希刚满20岁。虽然他略显瘦弱的身材看上去还像个初中生,在他的眼神中,我们却能读到一种历经苦难的淡定和坚强。但这种眼神过于沉重了,不应该属于像他这样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孩子,但愿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邓柏希能重新拥有本应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灵动眼神。 采写:本报记者肖小冰刘有才罗斯丁方常君 摄影:本报记者卢汉欣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