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路在脚下--我的免试推研经历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07 15:29 新浪教育 |
北京大学六月(友情客串) 北大第四年,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当然我也不例外。应天街小雨之邀,我把其中推研的一个小片断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回头想想,人生不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才有了色彩,进而更加绚丽多姿的吗! 一 先期准备 推荐研究生是直研的另一个途径,可以由本院系推荐到另一个院系,也可由本校推荐到外校的相关专业。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一步,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各学校的推研信息。例如,要清楚哪些学校、哪些专业会接收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他们的具体要求又是什么之类。在了解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情况、并且自己有意向前往继续学业的学校发出推研申请书。第二步,就是推研资料的具体准备。这些资料中包括了: 1、申请书 大家可以从网络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有些学校有自己固定的表格,只要download下来,根据要求填好即可。还有一些学校,并没有规定格式,你可以自制或者利用其他学校的表格,这样是不违反规则的。申请书的内容,除了最基本的个人信息之外,还包括了你对学校专业申请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表明你申请的专业)以及研究生阶段你要从事的研究展望。 2、个人信息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犹如找工作时的个人简历,内容包括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其中会涉及本科阶段的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及成绩的排名、推荐学校的意见等。我个人建议,重视这个部分,力求将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因为,毕竟你的第一印象是通过这些树立起来的。 3、专家推荐信 大部分的学校会要求两封专家推荐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邀请两位老师作为你的推荐者。如果你是申请攻读会计专业的研究生,你可以请本科阶段的会计老师作为你的推荐教师,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有幸拿到了专业权威人士的推荐信,我想这将对你的申请更加有利。 4、证书复印件以及本科阶段成绩单复印件 这点不再过多的赘述,只要按照程序获取相关证明即可。 寄出以上推研资料后,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二 意在笔先 十月初,我收到了C大的面试通知书,现在想起来,当时我是着重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第一,一份英文自我陈述(也就是自我介绍)。 我把它列为重要的一项是有原因的。在大学期间像我这样第一外语不是英语的学生,也叫小语种。入学后,我们不用参加英语分级考试,直接进入英语ABC班,我们也叫它-1级班。两年必修的课程结束,虽然之后也从未放弃过,但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米国语言,却始终没有让我有过一点半点的征服感。我觉得可能通常情况下,自学或者是较晚开始接触英语的人,都会遵循以下定律:看的好于听的,听的好于说的。当然,既然已经被众人归纳为了定律,我也未能侥幸逃脱(这点给我寻找免试推荐的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时高考报考时也差不多,我必须在众多学校中选择具有小语种报考资格的学校和专业。)。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只要有"面试"这两个字的,但凡都会有一段英语口试,为了不犯"I can fuck do computer"类的错误,我认为准备一下英语陈述极为重要(据我所知,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出国,这部分内容是必修的)。 第二,重温专业课知识。 理由不用多说,我申请的第一专业是国际贸易专业,所以当时主要复习了一下国际贸易实物和国际经济学两部分的内容。作为经济学基础的宏微观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是加上这些,那内容可就多了。还好当时我同时做着考研的两手准备,所以虽然还未系统复习过,但起码还不会觉得太陌生。 面试前一天到了上海,找好了住处,晚上还特地去了趟学校,跟当年高考看考场一样。指定面试地点的牌子上写着"院长室"三个字。 面试当天,我提前四十分钟到了考场,在外面的台阶上,再准备了一下个人陈述,定了定心。我走进给我们安排的休息室,那里已经密密麻麻地坐了十多个人,分为两拨,里面几个很熟的样子,有说有笑的,后来听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是本校的保研生。外面的一些显然跟我一样,都是从外地赶来的,偶尔两个坐到一起聊聊各自的学校,课程。看时间还早,我坐到一个角落,翻出那本国际贸易实物,眼睛盯着书,但其实心思全不在这上,这时耳朵发挥了其卓越的功能。"呀,这都是你的呀",顺声望去,本校的一个女生往身后藏着什么,旁边的另一个女生一把夺了过来。天!应该怎么也有20多页了吧,用订书器订好的一摞,什么"十佳",什么"最佳",什么"优秀"……再看看自己那几页的申请资料,两个字--可怜。 老师叫了第一个人,心一下子又吊起来了,我看了一下表,第一个人用了大概20分钟。她叫了第二个人,就被剩下的我们几个围住了。问什么问题了?有用英语的吗?老师严吗?专业题都有什么?你都怎么答的?林林总总。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英语题,其他的都是专业题,她太紧张了,只记得有一题是要素禀赋什么的,其他的问题和她怎么答的一概都想不起来了。接下来的时间,心里就一直算计着那些事:不用英语口语,挺好的;要素禀赋是什么来着;还会问这些问题吗;能问我一些什么问题呀……该来的总会来,这可是我第一次面试,用微笑来面对它吧!虽然比较紧张,但总的来说心态还是很平和的。 三 面试实录 六月:各位老师好!(傻笑) 一位老师说:请坐 六月:(傻笑)谢谢! 六月:(对面做了四位老师,就暂时称A、B、C、D老师吧,A老师是和蔼的教务老师。并且在之后的交谈中,我知道了B、C两位老师是我申请的专业--国际贸易系的老师,D老师是产业经济学专业的老师。) 看了一下我的资料, C老师:哦,你是北大的,那能不能用英文自我介绍一下。 六月:(哇塞!不是没有的嘛)(倒抽一口气,准备开始第一句hello) B老师:哦,你是日语生啊, 六月:(插不上嘴) C老师:啊,但成绩单上英语成绩比日语成绩多嘛。 六月: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的要求是英语必修两年,但对日语没有相应的要求,我只是选修了学校开设的公共日语课和商务日语课,所以英语有四个学期的成绩,而日语只有两个学期的。 C老师:这样,那就用日语作个自我介绍吧。 六月:(啊!用日语了,想想,反应不过来了,很久没说了,生疏了很多)好的,(接着)米那商…… 建议:本来想在用日语说完之后,用英语再说一遍的,毕竟也准备了一些,但后来放弃了。原因是,我认为如果有些东西是你想自告奋勇想表现给面试官看的,那这些一定要是你比较出色的,也就是能给你加分的内容,如果你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就全力做好面试官要求你做的。 B老师:好的,像他们这样的情况,日语应该是不差的。 六月:(谢谢老师呀) C老师: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学校呢? 六月:(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 8月份的时候我第一次到上海,那天晚上,我站在外滩,看着对面霓虹闪烁的浦东,我感觉心里汹涌澎湃,那个时候我就下了一个决定:我要来上海。(比较土吗?可是我回来之后跟同学说起这事,他们都先是笑了,接着笑着对我说,其实挺好的,感觉特别诚恳。)在上海,我将贵校作为了第一选择,因为我知道C大是一所财经类的专门院校,本科阶段,我接触到了一个很广的经济学,可以说对每个角落都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我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就我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我想这也将有利于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建议:轻松的话题,不要想太多的答题技巧。我曾经也了解过一些师兄师姐找工作面试时的经历,网上看过的那些比较稀奇古怪的问题(如考场门口有一位受伤的老奶奶呀之类的考题),至今为止我认识的人还没遇见过。因此,比起那些精心准备的眩目回答,朴实的、生活的回答会更好一些。 接下来是几道专业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专业题,另一类是可发挥的专业题。比如,请分析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情况之类,这就属于第一类问题;国际贸易实物中,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以举一些案例,这就属于第二类问题。 建议:第一类题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的问题。如果你会,那当然最好,但不巧正好遇上你不会的,我觉得也不要过于紧张。不知道别人面试的时候是什么情形,我的面试老师在我感觉比较困惑的时候,是微笑着给了我一些提示的,比如,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啊之类(老师真的很和蔼的,他们一笑,我就一点都不急了,慢慢想。)。至于第二类,这是看你的积累还有应变力的,这里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的能力。 面试继续。。。 B老师:(突然地)对了,谈谈你对法轮功是怎么看的? 六月:!!!!!(愣住了) 这个,我对法轮功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我知道它是一个邪教组织,祸国殃民。但据我所知,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亲戚的朋友,我朋友的亲戚,没有一位是接触过这个邪教组织的,所以它为什么会迷惑这么多人,至今我还是不太清楚。(是不是很差劲?) B老师:可以了。 建议:我去上海面试的时候是住在朋友的宿舍的。朋友在读上海F大的法律双学位,当我晚上吃饭跟她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拍案而起:你怎么这么说呀,笨呀,这个很明显是考你的政治觉悟嘛,你还用说什么呀,你就直接说,它造成了怎样怎样的恶劣影响,我们要坚决取缔法轮功组织之类的就行了呀!看你说的什么呀!听她这么一说,我突然反应过来了。对嘛,还有政审呢,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这点算是一个小小的不足,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面试,不清楚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在这里也算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出国,这类政治问题一定要顾及到。(不过出国要是去美国之类的地方,好像也会涉及人权之类的问题。) 接近尾声。。。 C老师:除了我们学校你还申请了哪些学校啊? 六月:我只申请了C大一所,没有申请其他学校。(当时我是只申请了C大一所,如实回答。) 提醒:尾声时有的时候会有这样的问题吧,写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也有个准备,至于要怎么说,我想大家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好了,请让下一位同学10分钟后进来。 结束。 四 结语 自从2002年底,定下了去C大之后,下学期就没有这么为一件事用心过。有人说多几次面试,多几次拒信,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可能要在2006年的冬天才能切身体会一下了。 最近我总是说这么一句话:2003年,北京的春天和夏天是这么的不易。祝愿所有的人健康平安!另:祝福"双双居"六个女孩,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