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味重、像算命、可预习 人才测评有误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08 14:39 新闻晚报 | |||
日前一项调查显示,逾六成企业在招聘时引入测评工具,通过电脑答题、团体讨论、情境设置等方式,想真实反映人才是否适合岗位。但是,记者在本市不少招聘中发现,洋味太足、电脑算命、可预习成了人才测评三大误区。 专家说,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应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测评工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误区一:挂“洋”头开天价 日前,上海一家人才中介声称其人才测评工具是国外经典,主要面对高级人才,并开出测一次先付万元的天价。 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咨询顾问包亮说,由于测评对象是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结果,洋味太重有时反而无法客观反映求职者的能力。 他举例说,某国外著名测评中有一题问求职者在开车时通常想什么,面对类似问题,大半求职者会傻眼:“我还从来没开过车呢,怎么答。” 前程无忧职业顾问说,一种国外人才测评技术进入国内,事前至少要在上万个求职者中做测试,准确率须达70%。但是,目前一些测评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唯一的变化是把说明翻译成中文。 包亮说,用人单位在为求职者测评时,选取已本土化的工具,试题应为求职者看得懂,测评方法、评价体系应尽量丰富,以适合上海的各类求职者。 误区二:测试题可预习 “现在不少测评题目,我可以事先预习、事后复习。”一位参加过多次应聘的求职者深有体会地说。 他说,不久前自己应聘一家公司,做人才测评题第一次只有20分,不符合公司要求。我回家反复研究题目,第二次去应聘竟然得了80分,结果对方说自己十分适合该岗位。 一位知情人士说,目前,不少公司给求职者做的测评题十分雷同。一名普通求职者很容易知晓题目的得分点及测评自身何项能力。通过预习或复习,他们可随意“创造”老板的性格。 前程无忧职业顾问说,正确的测评问题本身应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其具体用意也不应被轻易看破,最好请优秀咨询公司度身定做试题。 误区三:便宜货像算命 日前,本市的一场招聘会内有一个人才测评区。工作人员声称,只需20元钱就能让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 这位求职者将信将疑地做完题,并输入自己的生日姓名。30秒后,打印机里吐出一张纸,纸上说事业、爱情、命运一应俱全,内容倒像是一次算命。 一家人才中介机构负责人说,由于成本不高,利润相对丰厚,使目前市场、互联网各种测评工具泛滥,增加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选择难度。 咨询顾问包亮说,用少量、简单信息给求职者定性是对后者的不尊重。以后应该对测评工具进行认证,相关行业应指定一个标准规范它,求职者也不应轻信街头小贩式的人才测评。(记者徐哲)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