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注:浙江高校今年自主招生遭冷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11 10:46 中国青年报 | |||||||||
浙江高校今年自主招生的结果让人们感到有些意外:浙江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获准享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之一,在录取的6000名考生中,只有一名学生真正享受到了破格录取的优惠。另外6所被确定为开展省内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院校,情况也大同小异,浙江工业大学251个名额,最后也只有42位考生受益。 试行“自主招生”试点,本来是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招模式,让那些有特殊
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高校对自主招生都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其“门槛”颇高。浙大今年自主招生的对象及条件要求是:文艺、体育特长生通过相关选拔程序后,适合学校录取条件,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并且高考第一志愿为浙江大学者;在特定的重点中学公开推荐基础上,浙大对综合素质全面且有突出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进行全面测评,一般为该校高三年级前3%至8%名次,通过笔试、面试后,确定为预选资格生,高考成绩达到浙大在考生所在省提档线下10分到20分内者。 其他高校青睐的学生也大都是学生干部、各学科竞赛的获奖学生。如浙江工业大学自主招生的对象一是参加国家、国际学科大赛获奖者(参赛项目还须经浙工大认定)、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并获得国家专利(第一申请人)者、出版发行专著者、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独著论文者等。 除了对综合素质的特殊要求外,高考成绩依然是招生的一道硬杠杠。比如,浙江工程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都要求,自主招生对象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且高考成绩达到省内相应批次控制线。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中学生对自主招生的反应便没有预想中的热烈。一位考生说,“分数线放在那里,即使一些同学有兴趣也会望而却步。” “教育部规定各试点院校自主招生的标准必须量化,也就是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因此,不可能有太多弹性的选择。”浙江省高招办的有关负责人说。 对此,浙江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主招生不是降分,也不是为走人情、留后路,而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因机械的惟分数录取而导致的优秀生源的流失。 另一方面,在学校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选择学校。由于自主招生采取的是考前预选制,这其中还有志愿填报的不确定因素。有关老师说,由于浙江是先知考分后填志愿,高校事先的“降分许诺”在揭晓的高分面前,往往失效。有的考生发现自己的分数能进清华,哪怕事先你再允诺,他临时也会变卦。 采访中,浙江省内一些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自主招生遭冷遇也许是因为时候未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允许“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自主招生政策,在实际操作时陷进了许多人为设置的怪圈:人们习惯于以数字、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哪怕你是偏才、怪才,也必须拿出相关的证明,否则都会被排除在外。(本报记者 董碧水)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