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分也能进大学?上海部分专科院校降分惹争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12 10:51 解放日报 | |||||||||
【由来】录取底线降至150分 高考录取即将结束,目前正在“收尾”的是本市部分专科院校。今年,在市里划定的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251分,理科226分)上,本市有26所专科院校未招满生源。为此,市教育部门允许这些院校降低分数线进行招生。最终,有几所学校把录取底线降到了文科175分,理科150分。
然而,如此低的分数线,引来一些争议:150分也能进大学?算下来,这些考生语、数、外三门主课的高考成绩平均每门不到50分,只达到总分的三分之一。这就引出一个话题:通过大幅度降分来确保生源,是否意味着高等教育正在“贬值”?150分进大学,究竟是喜是忧? 【现象】降分录取拉大生源质量差距 高招办有关人士:过去,每年高考,市里划定的各类高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就好比“生死线”,学校和考生都不能逾越。一“线”之隔,令许多“线下生”望“校”兴叹。 2001年开始,这一“规矩”被打破了。本市在一批民办高校中进行试点,允许他们“冲破”市里的控分线,自行降分招生,此举受到了社会欢迎。去年,这一举措推广到本市所有专科院校:在控分线上未招满的学校,可自定“底线”;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同时补填多个学校,最后选择一所去报到。今年,本市降分最厉害的几所高校,大都是业余大学和新成立的民办高校。 降分录取,从横向比,造成了不同高校之间生源质量差距的拉大。比如,今年复旦、交大的理科录取线分别为502分、498分,每门主课的平均成绩超过115分,比部分专科院校的最低分高出300多分,每门主课的平均成绩也超出一倍多。从纵向看,专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似乎在“下跌”,前几年考生想要进专科,各门课的平均成绩得在90分以上。 【声音】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 葛大汇(华师大教育管理系评价与测量教研室主任):150分为何不能进大学?这也许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习惯思维。在市场上,有的手机卖价千元,有的只卖几百元,都有不同的市场群体。教育也是一种服务形态,也面临着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和选择。同是高等教育,不同高校的“底线”差距越大,就越显示教育市场的丰富性,越显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在更好地“对接”。 有人担心高等教育会不会因为降分扩招而“贬值”,归根到底还是担心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含金量”是否会下跌。其实,这也不必担心。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不同的领域和岗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不同。再说,人才市场是凭能力“说话”,能力差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很正常的。 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 夏建国(电机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高校降分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这对于考生、学校和社会都是好事。高等教育中有精英化教育,也有普及化教育;有学术研究型人才教育,也有应用技术型人才教育,需要不同的高校来承担。在高等教育普及的美国,开展精英教育的大学也是个别,担当高等教育普及功能的社区学院数量占大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学生数占一半以上。上海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1%,与发达国家接近,由此带来入学学生之间差距的拉大,也是正常的事情。 【思考】降分院校要珍惜招牌 金旦生(民办建桥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我校这次也在降分录取的高校之列,自设的“底线”为文科220分,理科207分,我们有信心招满学生。不同学校降分幅度不同,但都应该珍惜这份“自主权”。从去年看,有的学校即使把分数线降得很低,也仍然招不满。市教育部门有规定,招生不满100人的高校,要重新审核,甚至停招。高等教育特别是专科教育已呈现出“买方市场”的格局,优质教育“挤破头”,反之“门槛”再低也无人青睐。应对这种竞争,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跻身优质教育之列,提升社会信誉度。 宽进严出保证质量 夏建国:每一位新进大学的学生如同一块“毛坯”,需要学校“雕琢”。对于大幅降分录取学生的高校来说,绝不是招到学生就大功告成,一定要有长远目光,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宽进严出,保证质量。如果通过努力把这些低分进校的“毛坯”培养成了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那么学校会在竞争中树起教育品牌。(本报记者徐敏)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