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话题:硕士学位不仅是“名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13 16:09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郭之纯 最近,硕士生培养政策正在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8月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清华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联合开设的体育管理硕士项目计划于今年11月开课,学制一年半。该项目在北京大学缩短硕士生学习年限引起的议论还未平息之时浮出水面,值得深思。 硕士生教育,是一种非大众化的精英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适应专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这个要求看来,一年半或两年时间就将新鲜出炉的硕士,显然难以回避“速成”的质疑,有粗制滥造和降低门槛之嫌。我以为,此现象起码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 首先,这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挤兑,形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读取硕士学位时间缩短,势必会引起攻读硕士学位热潮,教育杠杆会更多地向研究生教育倾斜,从而使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受到冷落。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现状分析,“金字塔”型的劳动力结构是理想的。因此,国务院12年前就颁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有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技术工人(很多专家指出,德国战后的经济奇迹,就得益于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但从目前状况看,该条例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如年初深圳市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表明:招硕士生月薪2400-5900元,而招高级钳工的月薪则达到3200-6600元;广东制鞋行业从业人员250万人,但只有20名高级技工。这个数字对比很能说明问题。另外,屡见于报端的是,很多工矿企业事故,就是由于“蓝领”阶层的职业技术人员缺乏,只能让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充数,出现操作失误而引起。事实上,我们目前的人才结构是“两头大、小间小”的蜂腰型,在经济学意义上,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因此,从“够用就好”的效率角度看,这种“过度教育”显然是一种浪费。 其次,该政策助长了教育事业中的“泡沫”。 硕士学制缩短和招生人数增加,让通过上学求得某种“名分”或“光环”变得更容易,而对学术水平的要求却退居次位,这是令人担忧的倾向。这将影响一代人的学风。目前,教育界的攀比现象严重,你升专我就要升本,你升本我就设研究生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升格”,实质上使毕业证书含金量降低,可称为一种“泡沫教育”。尤其可怕的是,在这股风潮引领下,各类偏离办学目的,同时也偏离求学目的的教育项目也一哄而起,在那里,办学是为了挣钱,求学也是只为了一纸文凭。无疑,这种现象在损害教育事业本身的同时,也对社会各个方面构成了危害。 如清华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联办的这一项目,还有两个关键词引人注目:学费12万元人民币;澳方将把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经验融入教学案例。从这两个词我理解,也许这首期80名体育管理“硕士”,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量身打造”,可以说意义非比寻常。但正因此我就更担心:这一年半的“囫囵吞枣”,能不能真正掌握奥运会管理的精髓?并且这12万元的天价学费,会不会阻挡真正的人才?毕竟奥运会是全世界瞩目的大事,“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合适的做法。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