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停车库 别把学生推向消费神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14 14:54 东北新闻网 | |||
东北新闻网特邀评论员陈栋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在其教学楼规划中,要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建一个拥有2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北京大学已经奠基的畅春新园研究生公寓每幢楼都设置了地下停车库(《南方日报》8月13日报道)。 北京高校为学生建车库,表面上看是给学生以后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是一种关怀学生的善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将会助长学生的攀比之风,从而误导学生的消费观,进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金领大学生”会越来越多,但从学生群体的总数量来看,靠自己赚钱读书的“生产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花父母钱的“消费者”。即使“校园金领”越来越多,但学生有钱后也不一定非要买车开进校园呀。 物质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关隐忧,学生车库也不例外。它可以给学生停车带来方便,但又是因为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车库,在学生拥有私家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开私家车上学的也将会越来越多,不免会有很多学生把车子堂而皇之地在校园内乱串,这必然会给校园管理带来相关难题。 在购车族中,学生靠自己赚的钱来买车可谓是自食其力,但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学生为了个人方便或是为了“面子”会用父母的钱买车或是直接使用父母的车,这无形中会削弱这些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增强对家庭的依赖感,同时也会在学生车族之间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攀比之风。正是因为这些学生间的心理攀比导致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物质攀比,这不仅会加重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更会让学生们在思想上形成拜金主义,还会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多赚钱,出现荒废学业的现象,于是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从而影响到学生们成人之后的工作与生活,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是我们所应该警觉的。 最近,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的一份调查显示,“勤俭节约”已是当代学生心目中最不被重视的社会人格类型。在南京大学,不少学生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在这些观念的引导下,他们毫不犹豫地成了超前消费者,花起父母的钱来心安理得。建学生车库只会让学生“追求生活质量”的心理更进一步。因为,学生车库建起来后,无疑就成为了校园高消费的一个坐标尺,这对大学生的高消费将会起到很深刻的诱导作用。显然,这种诱导大学生开展高消费的行为与学校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的校园风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当然,学生普通的教育消费也是要的,不能因为必要的物质条件影响了自己学习、成才的进程。对于学生而言,上大学是心理追求上的上大学,而不是物质追求上的上大学。在大学就读,理应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不应恣意享乐。可现实中很多修养、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仍然不能理性消费。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情之风、追赶潮流、盲目攀比,加上商家有意无意地引导,可如今又来了一个学校政策行为的公开诱导,大学生们的消费怎能不节节攀高? 因此,要让大学生回归到理性消费的轨道上,在学生的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仅靠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和学校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我认为,学校的政策行为首先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而不应该为他们开拓诱导空间。在高价消费面前,学生自身不要盲目地去“追求生活质量”,社会也别把他们推向“消费神坛”。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