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助学说明写进通知书 上海助贫困生走绿色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3/08/16 13:36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徐敏褚宁)16日消息:刚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恐怕没有比较,但这件事确确实实:装着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的信封变厚了。打开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整3页都是关于助学的说明,贫困生因此心头一暖。校方附函告知学校的各项帮困措施,缴费办法中,还允许贫困生先上学,后解决学费问题。新学年开学在即,上海各高校再次承诺:决不让一名新生因经济贫困而辍学。

  对上海高校近6万名贫困生与6000名特困生而言,上大学不再是个难题。上海高校帮困工作已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向综合资助;从靠减免学杂费上学转向以助学贷款为主;从直接赠予补助转为以勤工助学为主。一句话,帮助从“输血”转为“造血”,帮助贫困生走通“绿色通道”。

  奖:给一把学业向上的“金梯”

  奖学金,给贫困学子一把学业向上的“金梯”。

  目前,本市已有2410名大学生获得首期“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专门用以资助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该奖学金奖励幅度大、额度大,全国每年定额发放给4.5万名学生,一等奖每人每年6000元,二等奖每人每年4000元。获奖者所在学校要减免其当年的全部学费。面对高额奖金,有的贫困学生一下子“不知所措”。不少高校“后续服务”做得到位:为获奖学生开设辅导课,指导他们如何用好这笔奖金;寄上一封告家长信,希望家长能帮助孩子一起作经济规划。

  各高校设立的奖学金,也拨动着贫困学子们“奋发向上”的心弦。

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创立“自立自强”杰出单项奖学金,专门表彰家境贫寒,但在科研、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多年来,已有500多名学生受到激励;为激励那些学习较为困难的贫困学生迎头赶上,学校又设立了“学习进步”助学金。目前,复旦大学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多达70余项,获奖学生覆盖面达35%,其中许多获奖者都是贫困生。

  奖优,是一种激励。激励的同时,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也如涓涓细流,伴随着贫困学子成长。冬日来临,市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深入学生宿舍,为贫困学子送上冬衣和棉被;寒假里,各高校纷纷向困难学子发放回家路费补贴。去年一年,全市高校总计减免学杂费1392万元,受益学生4600多人;高校发放临时困难补助1194万元,受益学生2.4万余人。

  贷:从根子上助你经济自立

  在高校帮困的各项举措中,

助学贷款的“地位”逐步提升,以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经济自立。

  上海从1997年开始,由市教委与上海市浦东发展银行合作,试办全国第一个按照市场运行机制运行,由政府贴息、商业银行为主管理的普通高校助学贷款。之后,经市教委牵线搭桥,在高校与银行间这张助学贷款“网”越织越大:目前,包括民办和高职院校在内,本市各个高校都有一家对口银行办理助学贷款,不留一个“空白点”。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助学贷款的行列,上海银行业向贫困学子敞开大门。今年上半年开始,本市高校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申请一个批准一个,申请人数和金额的满足率均为100%。每位贫困学生每学年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数额最高为6000元,可解决大部分学费。银行服务到位,新生报到时,许多银行“坐镇”校门口,发放助学贷款指导手册、为新生进行贷款咨询;开学后,还为学生进行

理财指导,开展资信教育。 

  推动助学贷款,银行和高校一度也有“心结”:贫困学子申请助学贷款,无须担保人,但如果学生“赖账”,风险将由银行和学校来承担。 

  上海又一次首开先河:去年,中国首家个人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为上海高校学生开设了个人信用档案,并通过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对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及其他信用情况进行跟踪,并出具个人信用报告。大学毕业生的个人信用报告将成为跟随其一生的诚信记录,“一处失信,处处受制”。此举大大降低了助学贷款的风险,更在大学生中树立起了“诚信为本”的理念。 从1997年至今,上海高校已有5万余名学子贷到国家助学贷款,签定合同总金额6亿余元,实际发放约5亿元。 

  助:搭建从依赖变自强的平台 

  贫困是一种磨难,而高校的勤工助学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将磨难变成“财富”。这份财富便是:自强自立,锻炼才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高校已建立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4万余个;去年一年,各高校勤工助学补贴达2076万元,3.4万余名学生受益。华东师大开发了家教、文秘、礼仪、促销、翻译、计算机等工作项目,并在校内开发了700多个长期岗位,每个提出申请的贫困学子都可以找到岗位,每周工作8小时左右、月收入250-600元,基本能解决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上海交大勤工助学的岗位已拓展到3000余个,每个困难学生入学后3个月之内都会得到岗位。 

  勤工助学,让学生们体味着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也从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1999年,市教委拨款,在各高校建设了一批标准化书亭,取名“上海教育书报亭”,由此又“生长”出一批勤工助学岗位。全市高校100多个教育书报亭,1000多名学生营业员,其中一半以上为贫困学生。他们一般每周工作8小时,月收入从210至240元。书报亭不过一平方米左右,却是大学生们钟爱的实践基地。方寸之地练“武艺”,书报亭经理和营业员都由学生担任,实行亭长负责制,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奖惩细则,员工通过竞聘才能成为管理人员。学生们说,在经营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额外锻炼。 

  以贫困大学生为主体的勤工助学项目,打出了一个又一个“品牌”:华师大家教每学期接到社会“订单”数千份,炙手可热;上师大将校园、教室、学生宿舍的清洁工作交给学生,由此在全市高校树立起一道大学生“文明修身”的亮丽风景;水产大学的大学生礼仪队多次在国际会议的会场展示上海大学生的素养和风采;外贸学院开辟“主任助理”岗位由学生担任,使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同时积极融入学校的建设管理中。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