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校培养完整男孩?市场创造男校生存空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22 11:45 青年时讯 | ||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桂杰 张杰 实习生姚茗芳 梁君健 男子高中,到底是现代教育精细化、特色化的体现,还是应试教育的新花招?为什么女孩子就要温柔、男孩子就应该阳刚?那些老男校的毕业生,谁能看到他们成功后面的遗憾?北京市汇佳私立学校校长王家骏注定要处于舆论的搅拌状态下——— 这几天,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校长王家骏处于媒体的包围之中。随着新学年的到来,他创办的“男子高中”即将正式开课。“办教育,要么办第一的,要么就办惟一的。”王家骏这样对记者说。王家骏选择了“惟一”,全北京目前就他这么一所男子高中。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完整男孩。”在智力、心理品德和体质三方面都很很优秀,这是王家骏提出的“完整男孩”的标准。毕业于辅仁男中的王家骏校长特别强调,男子高中可以更好地培养男孩子的绅士风度,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 据了解,汇佳男子高中将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除了开设普通高中文化课外,还将开设武术课、越野课、生存训练等特色课,班级按部队建制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一个月回一次家,学校全面培养男生的约束力、忍耐力和智慧,学生还要剃板寸头、睡木板床,早上要出操、有体能训练,按照严格的课程安排,进行统一化的行动。 汇佳男子高中教务主任张弘培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承认,创办男子高中是经过市场考察的。他说:“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数都很忙,顾不上孩子的学习,他们希望学校能充当严父的角色,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放心的学习环境。” 当时讯记者提到,长期单性别的生活,是否会给青春期的男孩带来心理问题时,男子高中教务主任张弘培直言:“男孩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升学考试哪个更重要?显然是学习更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 张弘培还向记者透露,现在的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孩子“早恋”,大多数选择汇佳男子高中的家长,就是冲着“男子”两个字来的。 据王家骏校长介绍,男子高中的招生情况非常好,预计两个班的招生计划已经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今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为360分。当记者问及生源情况时,王校长说他们定的录取分数线是260分,报名的学生大多集中在270分、280分这两个分数段,300分以上的学生很少。 记者在8月16日举行的汇佳男高招生咨询会上碰到了一位前来咨询的家长温女士。她说,“我把孩子送过来,就是希望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概。”温女士告诉时讯记者,由于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很担心孩子长大之后缺乏男子汉气概,而汇佳男高实行的准军事化管理和开设的帆板、跳伞等课程,对她很有吸引力。 咨询会上,在北京市某机关工作的李先生对校方工作人员说:“汇佳的口号不错,但关键是能不能落实。校方搞男子高中是第一次,以前没有什么经验,其实我也是在冒险。”但李先生还是相信这种教育模式有前途,他希望学校能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与那些跃跃欲试、心动手痒的家长不同,部分学生却对读男高不太情愿。16岁的肖文毕业于东方德才中学,今年中考286分,可以读比较好的普通高中,但父母仍然带他来咨询。肖文告诉时讯记者:“说老实话,我其实不想来这儿。我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不愿受约束的人,我怕这里管得太严我会受不了。”他同时表示,虽然自己的自制力比较差,但是对于考大学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他感觉自己上课外补习班的课都可以跟得上,学起来并不吃力。 我看男校1 男高不过是应试教育的新花招 对于男女分班、男女分校,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家长的态度是决然对立的:学生表示反对,家长表示欢迎。尽管汇佳学校有关负责人说创办男子高中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阳刚之气,但是不可否认,创办男子高中之举,在客观上正好迎合了很多家长防止学生早恋的意愿。也许,这所民办学校正是瞄准了学生家长的这种心理,才大胆推出“单性教育”借以吸引生源。首家男子高中报名者众多并不足为怪,更不能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某种先进性。 男女分校能不能防止早恋,是一个无需多费口舌就非常明了的问题。男女学生分了校,却无法阻止他们在校外进行接触和交往,有了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便可能发生早恋。用男女分校的办法阻止中学生早恋,很可能让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早恋行动转入“地下”。 更为重要的是,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异性观确立的重要时期,把男女学生人为地分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男人教育”必须通过与异性的交往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男生的“阳刚之气”必须与女生的“阴柔之气”相对比才能得以塑造。将男女生强行隔离开来,没有了异性作衬托,“男人教育”和“阳刚之气”也就无从谈起。 据报道,韩国举办的女子大学和男子大学,十几年前很受欢迎,却由于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活力、人为造成畸形小社会等等,目前正日渐萎缩。在21世纪的今天出现男女分校教学,是教育理念上的退步。 说到底,男子高中之类的“单性教育”其实是应试教育的新花招。在男女分校这个问题上,学校和家长的愿望是一致的,都担心学生出现早恋,影响将来考大学。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愿望亦无可厚非,然而他们恰恰忽视了教育的一项根本职能———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精神。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比应试教育的高分数更为重要,如果获取高分数以学生心理扭曲和人格缺陷为代价,那么这样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晏扬/文 我看男校2 不能用传统的性别角色培养孩子 ●卜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首先想问:什么是阳刚之气?是打打杀杀还是勇敢进取?如果指的是勇敢进取,那我觉得女孩也需要,如果单纯打打杀杀,我不赞成培养孩子的暴力倾向。 我不知道,他们认为青春期的女孩比男孩优越有无科学的统计数字。北师大教育系专家对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做过研究发现,教科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军事家、领导者等成功的角色,多以男性为主。有关的统计数字也表明,目前高中阶段男女生的比例已经出现失调,男女生的正常比例应该在103—106比100之间,但现在比例已经达到120比100,有的省份还要高。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社会对于男性的偏爱。更现实的例子是,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大学生相对于男生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他们认为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多受到压抑,是对中国性别平等状况的基本判断错误。 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能用传统的性别角色培养孩子,如女孩子就要温柔,男孩子就应该阳刚。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我不知道男孩子拥有细心、温柔、忍让的性格有什么不好,也不知道有的女孩子像假小子一样开朗坚毅有什么不好。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并相互融合。如果我们只是给他一个固定的性格模式,这对孩子自身潜能的发挥没有好处。 据我了解,在丹麦,男孩子就有学习家务做饭的课程,女孩子则有学做木匠活的课程,这些性别开放的课程,事实上对于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很有好处。因而我希望,男中课程不要都以固定的性格模式来设定。一味培养男孩的阳刚是不会有好处的。 我看男校3 希望男校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王晋堂(北京一中校长) 男女分校本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中学的主要办学形式。大概是“文革”时实行就近入学,才混了校,直到今日。也许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吧,先是1999年北京出现了几所女子高中,今年又有了男子高中。其间还有学校男女分班。举办者都是教育的行家里手,都是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希望把学校办出时代气息和因材施教的特色,是有益的尝试。 女性、男性各有特点,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办女校者说要培养时尚女性、现代女性;办男校者说要摆脱男生的女性化趋势,强调阳刚之气。都挺有想法。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今天和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理念已不可同日而语。有戏言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合校合班自有其性格、心理互补之益;大规模男女分校分班已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目前北京小学、初中生源已经锐减,高中生源高峰有个两三年也要大幅度下降;但应试机制仍然占据高中办学的主导地位,这些都是实验者、改革者不能忽略的因素。希望他们的尝试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我看男校4 如果重新选择,我宁愿男女同校 ●罗庆朴(北京四中老男中毕业生)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上男女混校的中学。我是1962年考上北京四中初一的,一上就是六年。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男女分校的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还比较封建,男女生交往本来就少,也觉得男女生分开读书没什么不适应。当时的男中与女校的联谊活动也基本上没有。现在看来,缺少和异性的交往,对我们来说是成长体验的一种缺失,尽管当时并没有太渴望这些。 我觉得,有没有阳刚之气,和身体强壮与否没有本质联系。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东西就缺少阳刚之气,例如:对权力的敬畏、不崇尚张扬的性格、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人生哲学,还有对长官意志无条件服从等等。从这个角度讲,西方在政界、财界、军界的一些名人身上更具备所谓的阳刚之气。我记得《麦克阿瑟传》中写道,他进入西点军校之前,也整天和女孩子一起跳舞、狂欢,但并不影响他的阳刚之气。阳刚之气这种提法很好,但只想通过分校来培养未必成功。事实上,男孩为了在女孩面前表现自己,和女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更有阳刚起来的可能。 我看男校5 对新事物,不要马上去否定 ●王家骏(北京汇佳学校校长) 我们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是发现很多班级和学校中女孩子表现整体要优于男孩子。女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比男孩子早一些,所以在女孩较为突出的环境中,男孩子自身潜能的开掘受到一定影响,个性受到压抑。创办男中,就是希望针对男孩子特点进行教育。 北京过去也有男校,但我们不是它们的简单恢复,也不是差生转化班。我们所做的探索,就是创造一切条件让男孩子展示自己的阳刚之气,同时体现出优美、优雅和高品位的绅士气质,这将为他们今后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学校录取时,除了有一定分数的规定外,还有一条规定:必须在孩子和家长都愿意的情况下,学校才会接收,一方不乐意今后都可能出现问题。 当然,这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开办男子高中没必要。但我们觉得,现代教育已经到了精细化和特色化的年代,而通常的学校缺少针对学生性别特征或个性的教育。男子高中是顺应教育的特色需求的。 社会上还存在一种认识,就是男孩子在女孩子面前会更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如果一帮男孩子在一起,他们反而不注意形象。对此,我们的老师会教男孩子在女生面前应该怎样怎样做,然后通过学校安排的男女生联谊活动去让他们实践。至于人们常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那是指干活,不是指学习。 我希望我们一个新事物出现,不要马上去否定。希望大家都能够参与到这种实践中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体制。 世界各地男女分校的状况 美国 当今的美国教育,尽管以男女同校教育为主流,但男女分校教育从美国教育形成、发展的早期开始,就始终也没有停止过与前者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反映了宗教力量与世俗势力的斗争,同时也表现为学术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孰优孰劣的问题。 1960年,美国的女子大学有298所,目前已经降到不足百所。基础教育阶段的“男校”或“女校”目前共有11所。据介绍,最初建立女校是为了在19世纪中叶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长期以来,坚持男女分校,尤其是坚持办女校的人,有一种看法,那就是,学校里在数理化方面普遍有一种重男轻女的倾向,女校可以有效地纠正这种倾向。但以后多年的趋势则是男女同校。另外,限制与异性交往似早已不是分校的本意,因为男校女校常常在一起搞交谊活动,目的就是让大家交友。 英国 男女分校是英国的一个传统。2000年,英国教育联盟成绩表上的最佳20所中学里,其中12所是女校。许多英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西方男孩子的文化是竞争文化,而女孩子的文化是合作文化,男女合班会使女生感到压抑,而分班则可以使双方都发挥各自优势,教师也能因材施教。当然,男女分校的反对者们也做了自己的分析,他们认为许多单性别学校的成绩好主要是由于其学生来自中产以上的家庭。这种家庭比较重视教育,学生本身的素质就比较高,跟分校与否没有多大关系。 亚洲和非洲 在阿拉伯国家和非洲,由于在文化中还存在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长期以来女孩子就学率很低。所以许多国家首先从建立女校入手,来提高妇女的教育程度。另外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像沙特、伊朗等,男女分校是出于宗教要求。在沙特,虽然国家明文规定,选择上男女分校还是男女混合学校完全是自愿的,但除了外国人以外,本国的家长鲜有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混合学校的。 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都有许多男女分校。一般来说,分校学生的成绩高于男女混合学校学生的成绩。谈起分校的原因时,这些国家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有分校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的说法。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