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助学贷款和一个贫困生求助的样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8/27 14:1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国家助学贷款真能帮助我吗?”许多家境贫困的准大学生,面对随大学录取通知书寄来的助学贷款政策说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此,8月25日新华社的报道说,让每个贫困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辍学,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报道所说的许多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事件大都缘于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不了解,我不知道有多少事实的依据。 但在我手头,却有这样一个“样本”。 8月25日《华商报》的一则报道说,一位名叫曾青的贫困学生从1998年到今年连续参加了6次高考,每次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每次都没有进入大学校门。 这6年,也正是他争取助学贷款的6年。 1998年他考上西北大学公安学院,但他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跑了23次,甚至提出拿房子作为抵押,最终还是没有贷到款;2000年,在当时的旬阳县一位领导的过问下,信用社给他贷款3000元,但远远不够学费之需。1999年,当时一家商业银行给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但因他迟到耽误了3天时间,又没贷到款。2001年,他被延安大学录取,他先给学校打电话,学校答复没有助学贷款,于是他连学校都没有去。 6次金榜题名6次被拒校外,这样的情形可能是不多见的。如果报道事实无出入的话,他寻求助学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了“样本”的意义。 慷六年之慨,举六年之力,维六年之艰,他依然没能通过助学贷款跨过学费这道门槛。在这其中,显然难说他不了解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而他历年来寻求贷款资助的经历,却足以让人体会到想要得到助学贷款到底有多难,也足以让人看到助学贷款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华商报》记者向我们进一步揭示了当地实施助学贷款的现状:记者在旬阳县随意走访了几家商业银行,询问助学贷款的事情,工作人员都说没有此项业务。当地一家银行的负责人说,国家在2000年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要求金融机构重视贫困学生上学问题,但操作性不强,学生原籍所在地的银行几乎都没有实行,一般都是等高校与银行联系,再发放助学贷款,而有的高校尚未执行这一政策。 在网上搜索,不期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8月20日指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在我国还是一个开办时间不长的新型信贷业务品种,有关制度办法要进一步完善(8月20日桂龙新闻网)。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表明此前的制度办法确实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制度的不尽完善就难免使得一部分贫困学生可能无法享受到助学政策的关怀。旬阳的曾青无疑就是其中之一,而他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也使他成为不完善助学政策所制造的“标本”。一句老生常谈却又足以让人感同身受的话是:一个人一生能有几个六年可以浪费?这也使我们对于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及办法的要求更为急迫。(杨耕身)
全球最大中文网上图书音像店当当网天天低价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