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语、数、外各个攻破--2004年高考复习攻略

http://www.sina.com.cn 2003/09/01 11:49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编者按: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降下帷幕,2004届的高三毕业生们又“重装”上阵,备战2004年高考。摆在他们面前的几座“大山”都需要征服。那么,“利器”在哪?在团结出版社的特别帮助下,本报特推出由全国九大名校的名师为2004年高考学子们量身打造的各科攻略,希望它们能为考生们提供有益的帮助。

  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2004年高考复习指导之语文篇

  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放箭要瞄准靶子,复习要认准目标。这靶子、目标是什么?一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能级要求,尤其是今年新提出的要求,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阅读能“根据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作文要“感情真挚”等。二是高考试题的变化,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三是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总体上看,除作文外,考生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对于学校来讲,今年语文复习应考可注意这么几点:

  (一)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二)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三)重视“语用”训练。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四)作文训练要到位。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多种形式和内容要顾及到。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训练审题能力。即使是如近年的开放式作文,审题不当也很难写出内容深透的好文章;②关注生活,关注优秀文化传统,关心社会,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能力;③重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矩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④加强思想修养,进行思想感情训练;⑤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

  黄冈中学供稿

  以本为本有的放矢

  ———2004年高考复习指导之数学篇 

  数学复习,面广量大,不少考生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体会,提出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以纲为纲,明晰考试要求

  所谓“纲”,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教学大纲》则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结合上一年的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

  今年,全国有的省份用的是新教材,有的省份用的是旧教材,高考命题肯定要兼顾二者。因此,对新、旧教材中都有的内容和交叉的内容要多加注意。

  二、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三、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

  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四、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每次考完后,学生自己都应认真总结,教师也要尽可能讲评到位。教师讲评最好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④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

  教师自己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河南省实验中学供稿

  持之以恒提高能力

  ———2004年高考复习指导之英语篇 

  英语复习,考生应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积极作好备考复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认真研读高考考试说明,特别是所列的词汇表。对每一个词都要做到会念、会写、会译、会用。

  二、完成综合模拟试题10—20套。

  三、做听力练习题(高考模式)30套。

  四、每天阅读文章4篇左右,在半小时内完成。

  五、每天练习写作英语5—10句话。

  六、背诵6—7篇小短文,例如《新概念英语》第2册上的小短文。因为背诵对听、读、写均有好处。

  为什么要做好这6件事,并且把听、读、写的训练放在首位呢?因为这是由高考试题的特点决定的。2004年英语高考与近几年的英语高考相同,均把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放在首位。也就是说,你只有具备了很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至于说语法知识,掌握它的基本的规则是必要的,但完全没必要花大量时间去钻研语法的细枝末节,去死扣语法单选的难题、怪题。高考对语法的考核,主要考查会用不会用,而不是看你理论上说得如何。为此,笔者建议:

  (一)要以听、读、写的训练为主,不要做过多的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只占全卷的十分之一。须知,听、读、写的能力是靠练出来的,并不是哪个人能给你讲会的,它需要大量的实践,以积累经验、增强语感。

  (二)要以中低档题为主,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过难、过怪的试题上。一个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好坏,主要取决于在中、低档的题上是否能保证拿分。越临近高考,越要适当降低复习的难度,越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弄扎实。有的同学以为,做的题有多难,就能达到多高的水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三)要以自己为主,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练习的难度和进度。有些同学盲目地找一些各地的模拟试题逐个演练,这种做法不妥。别的模拟题,并不是对你来说都合适,有的过难,有的过于容易。最好听从自己老师的安排,因为只有你的老师对你最了解。

  (四)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光有语言使用的实践还不够,还要适当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纠正错误,以利再战。有的同学在复习时不断地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对头,这是对的。因为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因而,有同学准备了一个“错题登记本”,把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分类记录,随时翻看,这是很有意义的。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常常是记忆力准确,不让同一块石头第二次绊倒的人。

  (五)要持之以恒,天天与英语见面。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学英语是慢功夫,每天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不小的进步。临时突击,哪怕你一天复习10个小时,也无济于事。

  北京师大附中供稿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