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学新生扫描 大学生求学在外有点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03 12:19 申江服务导报 | |
双胞胎姐妹
一姊一妹,同中有异(摄影/崔益军 邵如芸) 新生名册上,“安一姊”和“安一妹”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爸爸妈妈说,当时准备了一箩筐名字,最后这几个字一下跃入眼帘:“一”是依靠、连在一起的意思,“姊妹” 人家双胞胎都喜欢打扮得一模一样。但姐妹俩慢慢长大,开始追求个性,穿衣服常常会故意错开:“别看我们不少衣服相同,要是姐姐穿了这件,我就不会穿了。”这一阵,又多了一个区分姐妹的办法:前几天她们去同一家店店剪头发,因为不是同一个理发师,妹妹的“马尾巴”稍微短了点。 不过,这一次,姐妹俩在读大学这个问题上又不谋而合。几年前,她们的小姨调动工作到上海,姐妹俩的一次上海之行让她们同时喜欢上了这里。当复旦大学到哈尔滨招生时,她们又一起选择了管理学院——之前,姐妹俩做过一个选择大学专业的测试,结果,适合两人就读的专业排名几乎惊人的一致! 学费准备双份 “能不能让我再试一下电风扇?”姐姐轻声问着售货员,把手伸到电风扇前,探了探风力。“就这样吧,差不了什么的。”妹妹在一旁插话。于是,付过钱,姐妹俩拎起两个电风扇往寝室走。 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买东西,父母自然都要准备“双份”的钱:挂钩、洗发水、牛仔裤……就连学费也要一下子准备双份:学费每人5000元、住宿费每人1200元……光是这次报到,爸爸就准备了1.5万元。虽然完全能承受,但爸爸觉得,毕竟也是笔不小的支出。 好在姐妹花考上大学,亲戚们都很开心。姐妹俩的新手机,就是小姨奖励给她们的,一样的型号,不一样的颜色:一姊用黑色的,一妹用红色的。 让女儿自己去飞 除了有一年去北京新东方学校读书,姐妹俩平常从未离开父母生活过。而父母也有意培养她们的独立能力。4岁的时候,父母带她们去爬山,结果两个小家伙把新买的鞋子都磨坏了。 在家里的时候,姐妹俩是分房间睡的。不过,她们还是会时不时地“串门”拼床睡。这次分寝室,姐妹俩打定主意要独立。两人一个楼上、一个楼下,成了“睡在上下楼的姐妹”。 爸爸很想让女儿自己去“飞”。那两只刚买的电扇,原先是爸爸禁不住女儿的央求,亲自帮她们去买的。可后来发现不太合用,爸爸执意让女儿们自己去换,再自己装上…… 告别,总是来得太快 爸爸妈妈准备4点钟回宾馆拿行李,然后飞回哈尔滨。时间还早,屋子里,姐妹俩倚着写字台,妈妈坐在凳子上,看着女儿,眼角流露出关切。爸爸的手机不时响起,但只要一谈到女儿,眼中总是充满了幸福…… 偶尔,有新同学进来,好奇地问一声:“双胞胎吧?真漂亮!”每当此时,姐妹俩便会报以灿烂的微笑。 听不到时间嘀嗒嘀嗒的声音,但屋子里的每个人都清楚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分手即将来临。3点一过,空气中有一丝异样的情绪在飘浮,整个屋子变得凝重起来。当爸爸的手机再度响起时,一姊再也忍不住了,悄悄地,走到爸爸身后,依偎在爸爸怀里。爸爸惊觉,转身拉住一姊的手,低声劝慰。 4点,父母终于坐上出租车的一刻,姐妹哽咽着,爸爸的眼圈慢慢变红…… 澳门新生李韵姿 1.在寝室里见到李韵姿,她正“埋”在3台呼呼生风的台扇中间。 那天上海的最高气温是38度。“我本来以为房间里有空调,有电脑……”李韵姿和其他同学一样,住600元人民币一年的宿舍——很多地方她一下子还不太习惯:为什么盥洗室里的厕位没有门?为什么浴室里没有单独的隔间? 她没有想过另外找房子,她想和内地同学过一样的大学生活。但在复旦的第一个晚上,她还是流了眼泪。 2.宽松的背心,多袋裤,一双旧旧的nike鞋,李韵姿的打扮很休闲。 她的左手上有5根链绳,两根是彩色的幸运绳,还有3根,是扎辫子的粉色头绳。小姑娘带来的大箱子有33公斤重,里面塞满了漂亮衣服。她平时喜欢穿大领子的衣服,最爱粉色、绿色、红色这些鲜艳的颜色。 开学典礼那天,问她这里的女生穿衣服和澳门有什么不一样,她顺手指着一个穿凉皮鞋的女生:“我们好像不会在里面穿一双这样的白袜子。” 这几天,室友们已经给了李韵姿一个昵称:“小资(姿)”。 3.宿舍区有自行车厂商设的摊位,李韵姿跟着澳门籍的学长去挑自行车———刚在校园迷过路,有辆自行车就方便多了。不过,挑自行车还要学长帮忙,因为在澳门,她可没什么机会碰自行车:“澳门路窄,还是双行道,大家一般骑摩托车。” 试了一圈,李韵姿花289元买了一辆新车,听学长在一边念叨:“一般车子不会被偷吧,不过也要看运气了。” 4.第一次在大学食堂吃饭,饭卡也是学长帮忙加的钱。因为普通话还有点“夹生”,打菜时,她想要一份土豆丝,结果给了她一份凉瓜炒肉片。排队买饭,因为没搞明白队形,越排越后面…… 刚到上海时,李韵姿跟着学长在校外的饭馆吃了第一顿,她说这里的菜太咸,不像广东菜那么清淡。可几天后,她已经爱上了学校附近的“麻辣烫”,“味道浓重,我喜欢!” 5.从澳门到上海,李韵姿带了整整两大包零食,除了榴莲饼和凉果,最多的竟然是各种品牌的巧克力!草莓味的、青提味的、葡萄味的……两天后,李韵姿已经把它们消灭干净,开始找新的巧克力牌子。 不怕胖?“我以前一直做运动,巧克力可以补充能量啊!”李韵姿练的项目是帆板,在澳门还得过第一名!寝室里有好几个体育特招生,这下她们有了共同语言。 6.开学典礼那天,李韵姿起得很早,因为7:30就要到现场。新生们都是站在草坪上参加典型,不过正式开始前,队形排了半天,小姑娘等得有点累了,索性蹲下打个盹。“记得在澳门参加中学的开学礼,不要等的,到了现场就开始了。”小姑娘又有点看不懂。(文/本报记者李超 谢磊)
新生忙着打点自己的行李 美丽的双胞胎姐妹安一姊和安一妹,和父母一起走进复旦校园。几个骑车经过的老生回头了好几次。姐妹花从哈尔滨来,都是管理学院的新生。 父母陪着姐妹在校园里徜徉。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做老师的爸爸妈妈被眼前的绿意吸引:那种不同于工科学校的风景,让人心醉。 这个时候,来自澳门的新生李韵姿正在复旦校门外,迷了路:横马路、竖马路,所有的路都这么像。她翻开手中的地图,辨认着这所在澳门名声很好的学校。 和很多中学校友一样,李韵姿被保送到内地读大学,她想把这次出门当作一次旅行。 一辆巴士停靠在复旦门口的车站,走下一个穿无袖背心的女孩。以前,她常常出现在围棋比赛的现场,今天,这个大眼睛MM已经是复旦新闻学院的一名新生。她叫唐莉。从重庆到上海,从亲戚家到3站路外的复旦,她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复旦大学2003级新生在这一天报到。 报完到,姐妹花住进寝室,父母开始帮两个女儿铺床。姐姐住6楼,妹妹住5楼:一样的朝向,一样的床位。女儿长大了,想分开住,更独立。 父亲当年大学报到的时候,是没有这样的送行队伍的,也是没有这样的铺床“待遇”的。可是女儿从小到大,除了去北京新东方读过一次书,就没有离开过父母。 当姐妹花正在和父亲讨论怎么在蚊帐里装一个小电扇时,李韵姿正和新室友“切磋”语言———因为她的普通话还是“广东版”,把“胶带”叫成“高几”,把“刚才”说成“初时”。 可不一会儿,她已经成了室友们的广东话老师,大家一字一顿跟她学“吾中意你(我爱你)”,笑成一片。 唐莉有点笑不起来,因为外面天太热,而她正在参加开学典礼的彩排。1米74的高度,甜甜的笑脸,她被选作学院的礼仪小姐,一遍一遍地和旗手配合着出旗、退场。 累了,她就踢两下腿,摆弄几下脖子上的缀饰——也许她还不知道,自己经成为校园bbs上的热门话题,一有人发问:“唐莉同学到了吗?”后面就会跟上好几个页面的回帖。 父亲不停地回着各种电话,可他心里更放不下的是两个女儿。已经在上海陪了女儿好几天,今天虽然是第一次来复旦,可很快就要和女儿告别,飞回家乡。 父亲陪着一妹,母亲陪着一姊,向宿舍区外走去,很慢很慢。父亲的左手搭在一妹的肩头,右手和一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母亲和一姊也是这样——让父母最骄傲的,是姐妹花的“四手联弹”。姐妹俩把父母送上出租车,红了眼圈,父亲的话似乎还在她们耳畔萦绕:“别放松学习,也别忘了练琴……” 唐莉平时练棋很刻苦,不过进了大学,她更想讲究学习的方法。回到寝室,她忙着向来串门的师姐请教:怎么选课更讨巧,怎么听课更有效率…… 听说学院领导要来寝室看望新同学,唐莉挺兴奋。读新闻,是因为她想在今后当一名主持人。若是有一股子兴奋劲儿,做主持人也许能更好地进入状态。 一时没有电脑可以上网,李韵姿照样用手机聊得兴起:到上海才一天,就把买来的第一张充值卡打了个精光——和在澳门的父母和老友说个不停。 读高中时,她去了北京、广州、深圳……内地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今后她想留在内地工作。来上海前,在机场和妈妈告别时,妈妈哭得稀里哗啦,她只是轻松地说:春节就可以回来啦。2008年,她还想到北京看奥运。 今天,唐莉认识了来自上海、杭州、启东的室友。 今天,李韵姿在大学食堂里和很多内地同学一起吃饭。 今天,一姊、一妹将度过她们在大学的第一个夜晚。 今天,父母们在另一个地方,想念他们的女儿,想念自己的大学时代。 今天,师哥师姐们看着来来往往的新生,又聊起了他们当年的今天。 今天,大学老师们已经记不起碰到过多少个这样的今天,也说不清还会经历多少个这样的今天。 我的大学,从今天开始。(策划黄飞珏 摄影崔益军 邵如芸 文本报记者李超 调查谢磊 钱玮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