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临工:常年朝九晚五不如短期通宵达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04 14:24 新上海人 | |
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是或仍然是白领。但是,他们不需要天天系着领带、身着White Collar的衬衫进出于写字楼;每个月只有固定的一段工作日,或者干脆没日没夜地干上一段日子,任务完成便能好好放松一个月,甚至在下来的一年里四处度假。 这样一群人,他们厌倦了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转而寻求起工作的真正乐趣,肆意追逐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很高的学历和过硬的技术,从事于高层次的工作,他们的名字叫做白领“临工”。 临时状态1:由“稳”入“变”型 主人公:林女士 职业:财务 和林女士的会面是在星巴克咖啡馆,上午时段的星巴克安静而舒适,十分适合交谈,全然不是下午的门庭若市。一身休闲打扮的林告诉记者,当她从四大会计事务所“退休”后,已经养成了每天在星巴克吃早餐的习惯,因为可以顺便送宝贝女儿上幼稚园。 想当初,林女士带领着整个组的成员整天周旋于客户之间,俨然一副女强人的作派。加班是家常便饭,往往是下属都回家了,她还得留下来继续打拼。“四大”的工作强度有目共睹,林虽然早已结婚,却始终不敢要孩子,生怕产假回来后地位不保,这一拖就拖到了35岁。终于丈夫发话,是要工作还是要家庭?林经过痛苦抉择后,选择了回家。 闲不住的林为打发时间,产假期间竟然考出了CIA证书。在朋友的介绍下,林为2两家公司做起“临工”,每个月只有固定几天工作日,收入还相当可观。 点评 林女士这种现象在国外的已婚女性中非常普遍。她们有能力、有经验,喜欢在工作中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结婚生育后,又深谙母亲对子女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为了兼顾工作和家庭,她们选择了“临工”。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她们丈夫的收入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甚至日子过得颇为滋润,并已经为未来子女的教育费、生活养老费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临时状态2:由“变”回“稳”型 主人公:小刘 职业:工业设计 小刘自1995年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在专业公司积累了四五年的工作经验后,年少气盛的他决定跳出来与朋友合伙开自己的公司。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创业的事儿后来没了着落。可既然已经出来了,也渴望那份自己把握时间的自由,小刘没有选择找寻工作,而是投入了一种飘忽不定的工作方式。 回忆起那段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小刘反显得异常平静。当时,工业产品设计这项工作在国内尚未得到充分认同,工作开展很难,Case当然不多,小刘还陷入过断粮的尴尬境地。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兼做橱柜设计、销售、安装。但他心里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工业设计,绝不会为一斗米而暂时放下自己的主业! 现在的他,又重新回到了上班族的队伍中,受雇于“临工”时期自己的客户,专门从事汽车音响的设计。小刘坦言,这完全是个人原因,一方面年轻的棱角被岁月渐渐磨平而激情不再,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各方的压力也需要他稳定下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在工业产品设计开始得到社会认同,他让他现在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都不止。只是,许是曾经的不安定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经历过大稳大变的小刘声称,只有在求稳的前提下,他才会考虑创业,更别提“临工”了。 点评 虽然会有一定风险,但就时间投入和收入的比例来看,自由度更高的“临工”还是相当诱人的。因而像小刘这样从事设计和策划的年轻人,成为“临工”的可能性更高。比起干起活来就昼夜不分的工作状态,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时间对他们而言无疑过于限制。 最重要的,能够得到客户的尊重和理解是每个做创意的人最为渴望的。如果企业、行业现状限制了他们与客户直接沟通的机会,这就势必需要一个能够理解其理念的好领导;而自己做,中间环节全能省略,和客户的关系也更为平等。 此外,与客户的直接沟通能够帮助他们得到一手的市场需求和流行信息,而信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香港数据 香港人才资源管理学会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香港公司有88%的职员仍属于长期雇佣的全职员工,短期合约性的“短工”只占11%左右,但有62%的香港公司表示今年会增加合约期少于两个月的员工,而没有一家公司表示会减少这种超短期员工的录用。香港短期弹性员工占员工的比例已由去年初的9.1%,升至今年年中的接近12%,增幅达三成,聘用短期员工的趋势在香港迅速扩大。 北京数据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需求与减员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选择长期用工就业方式的仍占了83.1%的份额,但在某些行业和岗位上用人单位更趋向于选择灵活的用人方式,弹性就业、短期用工在劳动力需求中占有一定份额。令调查人员感到意外的是,教师、法律顾问、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计算机应用人员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市场也显现出“短期”效应。 在2003年人员需求中,希望用工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为1.2万人,占全部需求的2.8%;不超过6个月的约1.5万人,占3.4%;不超过1年的约4.8万人,占全部需求的10.7%。 名词争议——为“临工”正名 “临工”,在英语中的对应词为“part-time job”,译成中文却有诸多版本,以致引起多方争议。《职场指南》在请教多位专家,并对争议名词作了一番比较后,将这种工作方式定位于“临工”: 1.与“兼职”的区别——兼职者拥有双重身份,也就是说必定拥有两份以上的工作。虽然“临工”也可以同时拥有几份工作,但二者仍有很大的区别:兼职者的的双重身份必定有主次之分,而“兼职”身份一定是次要的;兼职者可以长期从事其主要和次要工作,而“临工”从字面上来看,是指临时的、短期的工作。 2.与“钟点工”的区别——“钟点工”顾名思义是按小时来计算报酬的,虽然“临工”中的顾问、企业诊断师等职业也是按小时来计算,但“钟点工”无法包含“临工”中一些承接项目者几个月工作的事实情况。 3.与“SOHO”族的区别——工作方式有点类同,但并非所有“临工”都可以在家里进行工作,财务方面的工作是必须亲临企业才能胜任。 4.与“临聘”的区别——“临聘”一词包含聘请之意,而“短工”和企业并未发生任何聘请关系,相反倒是一种商业协议的关系。对“短工”而言,企业是其客户。 哪些行业适合“临工”? 一般而言,翻译、咨询、设计、企业诊断、律师、财务、电脑编程等具有一定技术性行业是“临工”较为容易出现的领域。“临工”一般出现在非核心技术的范围内,而涉及到研发等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领域,就不大有可能交给“临工”来做;其次还要取决于工种的工作性质是否必须每天出勤。 总体而言,只有兼具技术性、应急性、独立性、服务性和自由度的工作,才是适合“临工”生存的土壤。 “临工”出现的背景:供需两旺 “临工”,在国外早已普及并发展得十分完善:只要拥有一张某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政府会将其个人资料悉数输入网站供用人单位挑选。 “临工”在中国的出现时间不长,在技术发展的支撑下,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了企业管理外包化,这就将很多企业管理的问题分流到了社会上。于是,个人服务和专业公司应运而生,随后便形成“临工”、自由职业者等个人行为和人才派遣两种不同的临时用工趋势。 “临工”的特别技能 专业技术 这是“临工”的吃饭工具。这项技术要与企业要求相吻合,最好是一门领先于一般同类技术的“独门秘技”,才能吸引企业的眼球。同时这项技术应具有不易模仿性,以免市场被轻易分流。 开放观念 由于该工作方式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并非能为一般保守的职场人士所能接受,这就要求“临工”们有着绝对超前的开放观念。 从业经验 只有在某行业摸爬滚打了一定年限的人才能展示有效业绩、拥有丰富从业经验、拓展广泛人脉关系,从而得到比旁人更多的case。 市场意识、服务意识 一来在竞争激烈的业内必须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才能把握住机会,二来只有良好的服务才能争取到回头客。 高学历 若要成为高级“临工”而非扫地端水的体力劳动者,只有高学历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客户服务。 HR眼中的“临工”:合算但不提倡 现在,雇用“临工”的不再是不成气候的家庭作坊,很多大型跨国公司也频繁求用“临工”。企业选择“临工”总有自己的理由,资深人力专家、安派首席顾问张建勤女士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原来使用“临工”的好处有5点: 降低直接成本。既然公司并非一直需要某些职位,那么长期养着这批人就毫无意义。 降低间接成本。召之即来的“临工”个个自己练就了一身“绝技”,省去了一大笔培训费,同时还能省下管理成本。 有利于精简组织架构。作为一个好的HR,必须关心公司员工的思想、生活甚至情绪诸多琐事,“临工”则全无管理上的麻烦和费心,管理层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发展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 提高工作效率。员工若是没有足够的工作,久而久之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会闲得无事生非,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就难以估算了。 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和“临工”签署了商业协议,公司完全可以提要求,以求得到最好的服务,有不满也可立即指出。如果换到自己员工,便会有诸多顾忌。 即便好处如此之多,一般来说,HR还是很少会主动建议公司使用短期用工。因为在HR心中,始终将员工的忠诚度放在首位,只有那些技术含量不高、具有季节性的工种才有可能为HR所考虑。 “临工”眼中的自己: 有市场必然有人填补需求。特别在经济低迷期,很多企业更倾向选择短期用工来降低成本;大量失业者也愿意暂时屈就维持生计,本来为大量外地劳工充斥的“临工”市场开始被本地劳工接手,“临工”市场需求颇大。 当然,高层次的“临工”并不是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只是不想被某一工作束缚,才选择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他们中有的因为性格较为随遇而安,所得能自给自足就满足了;有的因为有很多兴趣爱好,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发展培养;有的则抱有超然的生活态度,喜欢享受每一分钟,而不愿为工作所累……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追求自主支配时间的强烈欲望。 有趣的是,除了一些无需考虑经济的人,剩余中的绝大多数均表示,这种工作方式并非长久之计,暂时的摆动只是为了能够正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目光远大的人才。 各种问题有待关注 “临工”的出现早已有些年头,但社会对此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振研究员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指出了以下几个可能存在的问题: 归属问题 目前,有些白领“临工”已经申请了个体工商户,有些则没有,他们究竟属于哪个社会群体尚无定论。 社会观念 在世人眼中,即便是从事高层次工作的拥有较高素质的人员,“临工”一词的概念仍然像“个体户”一词般充满低等和贬义色彩的,要想纠正人们世俗的观念仍需假以时日。 保障问题 白领“临工”这个群体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领,相较于其他群体而言是个较为富裕的群体,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仍然值得重视。本来就处于一种较有风险的状态下,非常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国家公共福利待遇交得少,一旦有事自然享受得也少。 税收问题 按照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税收是将个人的所有收入加在一起算的,最高可达45%,这对各处都有收入的“临工”将产生消极影响,而他们在就业问题上,事实上是为政府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因而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对他们采取一些优惠政策。 个人发展 当前的许多工作如果想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完成是很难想象的,长期的“临工”工作方式容易使人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性,从而对一个人的团队精神、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诚信问题 在中国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个人的信誉将通过何种方式得到保障?这点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将个人资料、诚信记录等悉数挂牌,供用人单位参考。 行业展望 尽管高层次人才的短期用工市场已逐步形成,但现实中这种用工形式的就业几率却还比较低,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或企业刊登广告这两种途径。这固然是由于上文提及的劳动者的各项保障机制还不尽完善,不管用人单位还是人员本身对这种就业形式还颇多顾虑等原因,但这种工作方式只能适合很小一部分的人,恐怕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更习惯于在稳定的基础上才开始考虑个性发展。很多人在脱离了大环境后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甚至无所适从,原先的才华和创意突然消失,只有回到集体中与他人碰撞才能重新产生灵感。这也意味着,在短期内,“临工”这种工作方式,并不会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本刊记者郑晓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