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愈演愈烈 “高消费”不足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10 11:56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 |
大学生逃课去考证早就不是新闻了,掐指一算,大学生“考证热”已有10年的历史了,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传统的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胃口”了,而各种高级证书,如CPA(注册会计师)、CFA(注册金融分析师)、保险精算师、CCIE(互联网专家)等则成为大学生的“新宠”。 复旦大学有一个“CFA学习小组”,那是由一群热衷于考CFA的复旦学生自发组织的, CPA是大学生青睐的另一大热门考试项目。小陈今年7月从复旦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没找工作,专心在家备考CPA。他告诉记者说:“CPA考试通过率只有10%,我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我很想试一试。如今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太好,如能获得CPA证书,对找工作用处很大。”对此,非财经类专业的谭淑芳也深有同感,她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学士学位这些证书都太普通了,要想找份好工作,我必须让自己更有资本。” 据了解,考高级证书的现象在大学里并不罕见。英语专业的小倪,几乎把英语类的高级证书一网打尽:专业八级、剑桥商务英语三级、高级口译;计算机系的小李,一口气报考了6种计算机证书:微软、IBM、CISCO等顶尖证书,一个也不拉;新闻系的小马更是出了名的“考证专业户”,她的抽屉里有英语四六级、法语四级、日语二级、驾驶证书等,今年又报考了保险精算师。种种迹象表明,继“人才高消费”之后,“证书高消费”现象开始浮出水面。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持有这些高级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却并不买账。 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多考几张证书,就业时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大学生都瞄准高精尖的证书,这种做法可能徒劳无功。就像手机开发商,为了在市场中出奇制胜,拼命开发各种附加功能,如外观、铃声等,但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手机接听、拨打电话的功能。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通过考证可增加“附加值”,但必须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本末倒置。(杨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