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3/09/18 15:38  新浪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首届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于2003年9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六届科博会首届中国教育峰会·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政府官员、人力资源机构在论坛活动中共同交流了大学生就业的最新、最具权
威的信息,广泛探讨促进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图为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在本次论坛上发表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分析”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演讲主题:中国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分析

  谢维和:刚才刘大为司长从整个大学生就业形式为基本判断、描述,以及对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以及将来的一些基本的走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描述。他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谈一些看法,我从研究者的角度,特别是这些年,也是参与学生司做大学生就业的分析和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教材和研究,和参与社会、政府的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我自己在大学里做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领导的工作的一些体会,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有些地方讲的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今天主要讲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基本观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已经超出了高等教育本身,而日益成为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将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作为一个社会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且从体制的角度说明和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

  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目前当学生就业难的初步的分析。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介绍社会上目前的各种看法。第二介绍我自己参与学生司和几个部委共同开展和几个大学共同开展的研究我们所发现的问题。下面介绍目前社会上理论界,包括我们管理部门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大致有几个问题。第一,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大规模的扩招还是有关系。特别是在99年扩招以后,到今年第一次扩招大学生毕业,在短期内体制要完善和适应,在短期内产生的影响相关,这是一种意见。第二种意见,就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的压力和大环境的控制。我们有1400万的就业的学生。第三,非典的影响。第四,我们目前的教育结构和整个就业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之间的不协调。比如说我们每年做大学生就业形式的分析,过去我们做分析的时候,不同的学科,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和不同的专业,在就业的时候,在就业率的统计上,有些学科这个问题往往比较突出,包括本科和大专层次上的问题,另外,目前大家看上去很热,但是失业率上明显滑坡的有十个职业,这个不协调也是一个原因。第六,社会和各种体制性因素所形成的障碍。包括现在的政策,户口的制度,地方的保护等等。第七,大学生就业的主观期望过高的影响。两个期望,一个是对待遇的期望,要求在月薪两千元以上的占多少人,在三千元、四千元以上的多少。另外,在沿海、政府部门当公务员,在外企当职员的比例多大。第八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的指导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概括起来有八个方面。

  我自己参与教育部和大学生部委,在今年年初对十万个样本,2003年的毕业生所做的调查,从他们反映出来的问题,看看大学生就业难,从大学生的角度看有哪些因素。我不可能在这里全部的介绍这些问题,但是我集中讲几个。一个是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流程和相关的就业制度是否了解。大家可以看,了解的只有17.33%,不太了解的占到62.82%,不了解的占到了19.83%。不了解的大于了解的人数大约是20%。这是反映突出的问题。第二,关于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比较。在这里,从问卷的设计上,最主要的因素选择,按照重要的顺序一次排列,第一个是个人的学习成绩,个人的学习,你的学习成绩的高低,你的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在学生中也认为这个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第二,大家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家庭背景。第三认为比较重要的是社会交往。因为社会交往对学生的就业也很重要。其他方面,就是像专业、学校和教师的评价。第三,按照大学生预计在就业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或者说已经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我们根据选择,列了半开放式的问卷,根据各个的要素和人数的不同,第一个认为专业不对口,和所学的和社会上的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不一定完全一致。第二,信息严重不足,得不到什么信息。第三,缺乏社会关系。第四,是性别的歧视。第五,户口不好解决。第四个问题,你认为当前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按照选择的多少,我们来排列,第一个是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才的需求总量减少。选这一条的占67%。目前的大学生对当前整个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应该说有充分的认识。第二条,这条反映的非常值得我们注意,认为就业市场不规范,他们认为这一条对于学生的影响,对于他们择业中影响非常大。换句话说,凭关系和走后门的现象非常严重。选择这个占了41%。第三,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解释。第四,毕业深的就业思想不端正,期望过高,择业的时候过于挑剔,占了29%。第五是用人单位在毕业生聘用上过于挑剔。第六,是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占了27%。在下面是学校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过于薄弱。还有毕业生就业政策不够完善和不尽合理。第七是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第八个是国家急需人才的重点部门和边远地区得不到足够的毕业生。

  从前面社会上的一些看法,我们对它的概括和我们自己所做的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这样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的供给发展比较快,供这方面的增量和增率比较大,而且他们的质量及其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这种高层人才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整个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出现了一些体制性和功能性的障碍。从前面的各种因素分析,我们对它的概括,有体制性的障碍和功能性的障碍,具体表现在这种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并不能够足够有效的传达劳动力和人才供求的信息,以及劳动力质量的信息,也表现在工资这个劳动力市场价格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很好地起到调节供求的功能。

  第三,与这种高层次人才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无法吸收新增加的各种人才。

  按照我自己的观点,在这样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应该是第二个方面,而且,这里反映了一种体制性的问题,大多数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往往都具有一种体制的特点。我们应该从一种体制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大学生就业难的初步分析,我归纳了三个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体制问题。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有没有理论,实际上是有理论的,一种没有理论的工作是盲目的工作,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也是盲目的实践。目前,在国际上大学生就业的理论,实际上探讨的就是一种从学校到工作,到职业之间的过渡,怎么完成这个过渡,大学生就业就是解决这样的过渡和流动的问题,反映了教育和职业之间的联系,目前国际上对这样一种大学生就业,这样一种从职业到学校,到职业之间的流动,主要有两个理论,一个是信号理论,一个是网络理论。什么叫信号理论呢?说的简单点,就是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和雇主在招聘雇员的决定和选择过程中,必须通过应聘人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大学生通过各种信息,反映自己的能力,承担某个岗位特殊的要求,这里最典型的就是你的证书制度。所以一个大学生的高等学校的证书是影响就业的非常重要的一点,高等学校的内容丰富,合理的证书,对就业提供这种信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理论是网络。所谓的网络理论,雇佣的决定不仅关系到企业和雇主,以及应聘人员,而且还涉及到其他的许多方面,包括家庭、朋友、学校、工会、商业团体和政府机构,这些因素都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企业与雇主的选择和决定,以及应聘人员的选择和决定因为,某个工作岗位和职业与应聘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之间能否适应,往往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而且各种就业的信息和机会也常常与这些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前面谈的第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谈到社会交往和协调的问题。实际上都反映在里面,很显然,从我自己的看法来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尽管信号理论存在问题,尽管有信号理论方面的不足,但是我更倾向于选择网络理论作为指导和依托,来支撑我们将来就业政策以及就业工作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当前,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体制有哪些特点和问题,我归结为三个方面。从体系和网络的角度分析。第一个特点就是转型过程的二重性。这是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转型过程中的二重性。就是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的二重性。这两者要很好的结合,但是在转型过程中两者如何结合,两者的作用和位置到底在哪些方面,这值得我们研究。大家知道,就业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的因素,涉及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政府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积极的参与进去,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目前的状态又是什么,我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目前的二重性是属于积极的调控过程与疲软的市场配置。刚才刘司长的报告中提到,很多的政策出台,很多的政策我参与了讨论,也是非常有成效的,而且从目前的政策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比较好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志愿者的政策,这个效果非常好,我非常的赞成。

  但是劳动力市场在大学生就业的配置方面则显得必须比软,这种比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大学生就业市场本身的建设和规范不够,从而对大学生就业缺乏必要和有效的调控作用。包括必要的引导、信息、管理等等。疲软第二方面,原来的传统体制内或者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仍然不受劳动力市场信号的引导,而且按照过去的机制去运行。本来这些岗位,这样的就业机会,由于在原来传统体制中按照传统体制进行分配和配置,并没有受到劳动力市场信号的引导,这样加上另外的因素,这部分往往是大学生期望比较高的单位,这样由于期望值比较高,而又没有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样客观上放大了大学生失业的信号。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其次,两重性就是自致因素与先赋因素共存。按现在社会的特点,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该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所谓自致性流动性的基本特点,但是在我国大学生的就业体制中,先赋性的流动模式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本身具有的社会条件,父母和社会关系,影响他的竞争。我们前面看到,走后门、拉关系等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仍然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样的话,往往出现了在劳动力市场,本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外界的资本,在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就充满了挫折感,这很危险。

  一方面使得许多优秀的学生不能获得适当的工作和职业,一方面由于某些本来需要具有比较高的素质的工作岗位被其他的人员所占据,实际上也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机会,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就业的不稳定的现象。

  第二,整个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体制分化程度比较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分化的过程,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的过程。目前,我们国家大学生的就业体制,目前分化的程度比较低,大概有几方面。第一,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十分简单,缺乏分化和必要与规范的中介机构。所以,我刚才听到刘司长介绍说,现在大力建造缓冲机构,我非常的高兴,我认为国际间和我们国家的走势非常一致,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分化,需要一些中介因素需要联系,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非常简单,一对一,而且靠计划调整。在市场经济调节下,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中,这种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这样一种大学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简单性,缺乏分化的问题,是当前就业体制中的问题,现在开始注意到,但是要加强建设。第二,大学生就业市场本身缺乏分化。我们看不到一些比较专业的或者专业化比较强的就业市场。刚才讲到四化的问题,信息化和全程化好做,还有专业化和全员化,专业化是非常重要,你说信息多不多,很多的,但是为什么会感到信息不足,因为他所需要的专业化的信息部多。我们的体制指导工作做的细不细,细,但是他们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指导,不是泛泛的指导。所以,我讲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分化,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体制的问题。

  最后,我觉得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本身也缺乏必要的分化。现在国际上考虑学生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经验,讲三条第一条讲分层,就是整个学校之间的分层,体制之间的分层。第二讲标准,不同的学校培养不同的标准,第三讲证书,这三个因素,在国际上分析大学生的时候非常重要,就是分层、标准和证书。在分化方面不够,就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结构方面本身就缺乏分化。我不展开说了,因为前些年,到底再就业问题上,强调对口到适应这之间,我们从97年高等教育改革,当时金部长提出这样的模式,我们提出了宽口径和厚基础,用适应的角度提供过去的模式,但是这种是不是专业和学科就不要分化了呢,这在理论上和现实需要进一步推进。

  第三个问题,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活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实际上是体制的问题,是一个流动的问题。从中国整个人才数量,我们的人才是不够的,问题是一种结构性的不平衡,而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流动体制的问题,只有通过比较充分的流动才能够解决好结构性的问题。解决结构性的问题,靠资源的配置,而这种资源的配置,包括政府的配置和人员自身的流动需要具有的做工作。我认为配置上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户口的问题,第二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流动问题,第三是临时性的工作之间的流动问题。将来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不需要拿派遣证,可以从临时的简单性的工作,但是变化非常大。学生在选择这些工作的时候,往往抱着过渡性的想法,但是实际上从将来我们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增加点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特点就是变化比较快,流动比较快,周期比较短。如果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学生选择安定的就业机会,是一个就业体制的活力问题。

  最后一项,讲一下关于就业体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1.支持、鼓励和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包括刚才刘司长讲的缓冲机构的建设和其他的市场就业机构的建设。我曾经听北大的原来的副校长王长讲过一个故事,他从南非开会回来,介绍欧洲的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他讲有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包括高等教育发展的比例和学生的升学率比较高的国家里,就业不是没有问题,也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社会上有一个专门的劳动力的人才机构,人才机构起什么作用,就是把大学生毕业以后,目前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放在这,由这个机构和很多的不同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合作、沟通,不断的由这些机构把项目提供到中介机构,他们根据需要,安排不同的大学生做这样的工作,这样成为大学生毕业和就业之间的非常好的工作。这个过程发生了观念上的变化,在这样的就业体制上,大学生从事的不单单是一个职业,他们做的是一个一个项目,今天完成这个项目,做完回到中心来,然后再做另外一个项目。所以,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包括刚才刘司长讲的缓冲机构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分化,大学生的差异以及不确定性非常重要,所以从中介机构的规范和建设的角度来说,应该成为连接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纽带,其功能是为用人单位和学校和毕业生服务。它应该具有比较规范的运作规则和模式,它本身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的部门。

  2.关于就业体制创新的几点建议。加强大学生就业体制和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就业指导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就业信息系统的专业化建设;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讲到专业化建设的时候,我想特别的提出个问题,专业化和分类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专业化的研究,专业化的建设,与分类有联系。我们对大学生的分类,对毕业生的分类,实际上还是按照一个非常有狭隘的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根据大学学习的内容,这一点是非常不够的,如果从信息,我刚才从信号理论的角度来说,不能完全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分类,除了本身的学科和专业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标准。对大学生需求的分类,大学生就业的期望的分类,对大学生就业条件的分类等等,我刚才很注意听了刘司长的报告,对困难学生的分类,这个困难指什么?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对于研究国际上的大学生就业,这部分的作用,政府除了规定市场的秩序,建立市场,规定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很重要的就是对弱势群体的支持非常重要,但是有一些标准。所以,我在想,大学生就业体制和机构的专业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是适应市场的要求,适应劳动力结构的要求,来对大学生毕业分类研究,在这个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化建设,仅仅根据学校本身的专业化建设和学校本身学科的分类,我认为是必要,但是不够充分和足够。

  最后一个问题,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活力。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政策引导,增强地区、城乡和各种短期工作之间的联系与流动性。活力问题非常重要,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有没有活力,反映市场化程度高不高与完善不完善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劳动力市场完善,不是在固态的情况下,而是一种流动和活力方面。在这几个方面,户口的问题,农村和城市的问题,这之间的流动的问题,是体现或者下一步增强活力的最重要的方面,包括各种缓冲性的工作。第二,建立更加统一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刚才刘司长的报告中也提到这一点,要有流动性,真正的流动起来,必市场统一,没有统一的市场就流动不起来,就会有障碍和壁垒、就会有保护和限制,只有有一个统一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的流动性才能够有一个更加好的机制和条件,通过这种流动,就能够东方不亮西方亮,通过流动缓解挫折感和形成一种更好的发挥职业的岗位。

  当然,我这里讲话和发言,只是我自己研究的一些非常粗浅的体会,也是一些起重队体制的个别的看法,真正的就业体制的问题,是一个长效的体制,也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东西,我这里肯定有很多不对的地方,讲的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大奖天天送帅男靓女等你约!
《新概念英语》移动课堂,北外、新东方名师讲解!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海安经洽会招商项目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白兔强奸了一熟睡的狼。狼怒而追之。白兔将毛染灰假装…
每日2条,30元/月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