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曹殊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3/09/18 16:29  新浪教育


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择业指导处处长曹殊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首届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于2003年9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六届科博会首届中国教育峰会·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政府官员、人力资源机构在论坛活动中共同交流了大学生就业的最新、最具权
威的信息,广泛探讨促进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图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择业指导处处长曹殊在本次论坛上发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演讲主题: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曹殊: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有幸在这里,和各位同志们一起探讨一下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样一个课题。

  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思考过程的,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从1985年进行以来,毕业生就业的一个走向趋势是什么样,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而且在九十年代中期,就是95年到96年的时候,我们教育部曾经组织过对专科毕业生就业难进行过调研。这个调研过程中,专科生就业难,为什么在九十年代就出现了,这些问题引起了一些思考。

  思考的结论,大概是毕业生出路,就业的出路在于大众化就业。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我跟大家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世纪初,我们迎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经济初步迎来初露端倪之际,为了适应这个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奋斗目标,最早获益的美国,甚至提出了让每个公民提出了每个公民受高等教育的计划。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报告,指出,高等教育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6月的全国高等教育的工作不久,全国作出了高校扩招的政策,这时候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当年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由原计划的123万进行了追加,实际完成的招生数是157万,到2000年的时候,招生是完成了222万,2001年的时候是268万,2002年是320万,2003年340万,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的招生,也是一个大关,都有一个和98年的比较,应该说,现在的研究生的招生数,超过了刚刚回复高考时候的77、78年的本专科生的招生总数,大家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方案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人数,2003年达到了212万,2004年250万,到2008年超过超过350万。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在校人数美国是1420万,我们是2002年的时候在校人数达到1400万,2003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指标,是美国著名的教授马丁·科罗提出的划分理论,15%以下一个精英平台,10%-25%以上是大众化,这个被大家所通用的指标。可以这儿说,我们现在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5%。预计在2020年,我们高等教育的学历将达到30%。所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国际公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回顾这样的发展过程,可以这么说,我们用不到五年的时间,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总规模增长了一倍多,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为什么这么说?美国它是从1901开年开始用了大约四十年才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二次大战后的日本是大力发展教育,他们也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完成了由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过渡。英国也是在这个时期,用了十二三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程。那么,我们中国用短短的几年时间,走完了美、英、法、德、日,几十年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不能不说为一个奇迹。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阶段,我想我们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将要发生一些质的变化,就是提出的命题,呈现出以就业大众化为标准的时代。

  为什么会这样?第二个问题就是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改革开放以后,或者说恢复高考以来,毕业生的供需矛盾,大体上我认为三个阶段。第一,供不应求的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是八十年代初,从82年到90年代时期内,当时的特点是在95年86万以前,每年的毕业生是60万的数量。第二阶段是供需平衡被打破,买方市场是显现的阶段,是九十年代中期,有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数量增加,使得供给摆脱了紧缺的时代。在这个阶段中,同时毕业研究生的的数量虽然有增加,但是仍然供不应求。本科的供需基本平衡,专科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难。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是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下面是具体人数,95年到2000年的情况,第三阶段,就是买方市场趋强的阶段,或者是二十世纪以来走向大众化就业。

  第三,买方市场趋强阶段的毕业生就业的表象。这个阶段中,就业形式有几个一个是社会需求变化加剧,供需结构性的矛盾增强。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2年,社会需求变化几乎让人眼花缭乱,近几年持续热的不能再热的通讯类、计算机的需求,虽然在北京、上海统计中需求仍然是大数,但是突然出现下降。但是教育的单位需求上升,高等学校的需求以十万字的数字大增,但是是分量不好,定位都是招硕士和博士。如果作为一个预计的话,今后计算机、通讯类的企业还是会回升的,但是和前一段主要是大企业需求量大,是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培养规模的扩大,热门专业供求的矛盾就趋于平衡。对于教育所需要的毕业生这个需求,由于高等学校和高中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现在加入WTO以后,对于通晓规则与世贸通晓的企业,因为高等教育的之后而引发了短缺,比如说金融等等。总之,给我们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供需结构性的矛盾会增强。第二个特点,就是买方市场行情见涨。在新的时期中,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和原先的不一样,原先主要是表现在专科和本科部分专业。这是一方面,比如说教育部在2001年的11月到12月,对2002年毕业生统计的时候,进校单位的数量减少到三分之一。第二,就是社会需求的,他们理想的就业刚才就趋紧,在毕业生的研究生层面上结构加大。在招生的研究生,将在三四年内,毕业时就达到220万以上,超过77、78年当时的总数。所以,买方市场的现象将在一些缺少应用专业方面,有一些空缺。

  第三,挤占效应趋强。这种挤占效应,就是大家所说的在毕业生的情况下,存在着高消费的现象。其实,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工作竞争的结果,产生挤占效应的表现现象是人才高消费。在国际上对这个现象也有说法,就是劳动者中的过渡效应。比如市新西兰在1960年统计,劳动者中过重占的比例是17%,到1977年上升到26%。葡萄牙85年是26%,91年上升到33.1%,这是国际上都曾经出现过的现象。在今后,本科生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而且是随着毕业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社会需求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些毕业研究生占据本科生的就业单位,毕业生挤占专科生的位置的现象。如果不同层次毕业生的劳动力价格的差距小的情况不发生变化,或者价格规律不起作用的话,这种现象会继续加强。这个现象,在深圳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我国薪酬水平最高的地方,在举办2002年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上,已经反映出我们的毕业生标准了,他们的消费要求。当时,热门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一般在五千块钱左右,本科生热门的当时要求是在两千到三千元左右。冷门专业需求专业更低,历史、政治系的毕业生,即使在适用期内工资只有一千多块也能够接受。这些情况是市场表现出来的。那么,抢手的MBA的毕业生,一些学校从往年的年薪15万到20万,下降到10万。今后,预计毕业生面临的高新职位难求,整体职位下降,平均薪酬下降。

  第五,求职的时间延长,求职的成本增加。当年找不到工作,待业的人数增加了。这是两方面的,这些人数的增加,有我们国家出台的毕业生可保留档案两年以后,毕业生自己自足延长就业时间。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不确定。

  四、新世纪初,高等教育迎来高校毕业生的大众化时代。说它大众化时代,必然有一些理由,这个理由我对照的说一下。在高等教育学校的精英阶段,是毕业生的买方市场。社会提供了精英岗位重组,高校毕业生在精英岗位上就业成为可能和必然。因此,对照精英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处于精英就业的阶段。那么,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促使就业大众化的原因之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相结合的。就是说我们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是从低端向高端,是一个正三角形。高端的职位越少,低端的职位越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将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三角形的靠近顶端的层面向下移动。部分大学生毕业就业在精英岗位层面,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在非精英的岗位层面。这种就业层次的下移和位移数量的加大,必然使大学毕业的生活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引发质的变化。这种在其他的国家很普遍,比如说日本,分为专业和职业类,1955年专科毕业生从事专科的比例是43.1%,到了1989年,下降到26.5%,本科生在1955年从事专业的比例是49.6%,到1989年下降到40.9%,在德国,有众多的大学生在生产的基层从事职业性的工作,而且是构成了一个人数庞大的蓝领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中坚。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些表象,我想也都是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大众化的标志。

  原因之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50年代我国处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时,初中毕业生即被认为是“人才”。工厂招收工人,能够招到初小毕业的,招到高小毕业就是高文化层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岗位对劳动技能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对劳动力接受过教育的层次也随之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对劳动力接受过教育水平的要求,提高到空前的水准,促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更多地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序列,标志着大学生毕业就业大众化的来临。过去小学老师是初中毕业就可以,而后来国家定了必须是中师毕业才能教小学。前些年,我记得在广州最先开始,想从事小学教育,必须是专科,这两年又变了,变成了本科生了,这是一种很大的变化。

  原因之三:职业和岗位的发展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上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职业和岗位。另一方面,社会所提供的人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精英岗位或者白领职位类的高级工作岗位,也在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工具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着变化,引发了传统意义上的蓝白领界限的模糊和标准的变更。这也是非常明显的,大学毕业的就业,随着社会职业和岗位的发展走向大众化。

  原因之四:知识经济的时代促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大众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我国步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高素质劳动者推进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脑力劳动、智力因素成为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新型的经济主战场的出现,促进了脑力劳动的普遍化,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使了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

  第五个问题,就是说现在我们的毕业生还没有到350万,才200多万,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大众化就业的时代,我想我们可以共同探讨第五个问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众化提前出现的因素。几方面的因素。

  1.社会原因。我们国家是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我们现在城镇化的程度占36%,是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城镇人口是4.5亿,按照世界银行的资料,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国家和地区低11个百分点,这是巨大的差别,是典型的二元结构。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差距大。广东城镇人口就占到55%,而西部十个省区平均为28.32%,最高为44.9%,最低为18.93%。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客观上存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2.经济结构。我国现在的三次产业结构很不合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太低,第三产业在“九五”期间平均占GDP是32%;2001年占GDP是33.6%,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占40%,而发达国家占GDP的70-80%。

  3.从业人员的分布结构,也是与世界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国家第一产业从事的人员过多,第三产业占从业人员99年的统计为26.9%,和美国、印度97年的统计数字相比,美国是占81%,就是说全体从业人员中,一百个人人里头有八十一个从事第三产业。印度是什么情况,是一百个人里有五十五个从事第三产业,我们国家是不到二十七个人。这样,就压缩了大学生就业的空间。

  4.我们现在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包括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和农村。

  5.政府职能的转变。

  6.科研机构、事业单位调整。

  这些都说明在一个调整期,整形的结构是传统的精英岗位减少,促使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整提前来临。

  现在当前社会上都讲,毕业生就业难存在这样的问题,所谓的难,实际上难在找到人们心目中的精英工作岗位,实际上难在这。

  第六,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众化的社会表现。

  第一,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进步程度。运用高新技术和现金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当今我国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措施。在这样的一种过程中,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的高技术机器设备来武装,比如说数控化设备,我国的现状是什么,机床数控化为5%,世界上平均是7%,发达国家是50%。另一方面利用率,我们国家只有5%,为什么,缺乏人去开发相应的软件和应用。

  新兴的产业引发了蓝领、白领标准的重新界定,我认为社会表现很明显。比如说信息表现中的软件公司和网络公司,他们雇佣的员工中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是九十五以上都是高等教育,绝大多数是从事编写程序,设备调试,维护设备,实施工程与技术。那么,如果我们以管理、生产第一线的岗位作为区别,蓝领和白领的标准,大家想象,是不是就是在属于蓝领的岗位当中。因为一线和二线白领和蓝领。

  再有就是以知识和高科技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行业和职位。比如说过去很不发达,或者说许多的,现在在我们的副业中都出现了,比如说金融、保险业这些业。都是要求其中从业人员中,半数以上取得大本学历,有的专家曾经分析过,现在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要求是半数以上是取得大学学历的人员来担任。在这样的一种被进下,大学生都到这样的岗位工作,是不是大众化的表现。

  第七,应对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的思考。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意味着高等学校层次的进一步分化。在比较前一阶段,清华大学方慧娟等人,他们写了一个课题,写了一本叫《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他们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把高等教育分为四类就是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学院或者大学,和以大学二年制教育及专科、职业教育为主的社区学院。

  1.各层次的高等学校承担着不同的规格的人才的培养的任务,他们的毕业生要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层次服务。除了少数研究教学型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层次的毕业生为主,走精英的培养道路,其他的90%以上的院校,必然走大众化的道路。这种分化,就要求和促进高校形成各自的毕业计划。我们在调查专科生就业难的时候,就很明显,人之匹配,特色突出的专科毕业生就业一点不难,甚至供不应求。

  2.各高等院校将随着其承担的培养目标在社会中重新竞争定位。

  3.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我们培养如果不适销对路肯定不行,所以,质量是生命线,要适销对路,要质量高,要有特色。现在的政策,已经使我们的院校站在同一起跑线,过去教育部的院校,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就业,省内的就在省内的范围就业,现在政策已经使我们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就有一个,谁能够占市场的问题,有着全国广阔的舞台,谁能够占领市场,建立广泛的就业渠道,谁的就业工作就不会有困难。具体到就业指导工作,我认为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三知、三观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找出差距、完善自我,找准定位。在观念上,我觉得非常重要,人生观、价值观和大众化的择业观,他们之间互相的联系,应该认识到一个大众化的问题,别总想自己是天之骄子,是精英,这不行,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精英,需要的恰恰是大量的新兴的职位需要第一线有实际技能的高新的蓝领。

  最后就是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

  关于探讨的问题,就谈到到这里,有些地方不对,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大奖天天送帅男靓女等你约!
《新概念英语》移动课堂,北外、新东方名师讲解!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
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海安经洽会招商项目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斑马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斑马大吼:……
每日2条,30元/月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