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预科 留学的另一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30 15:52 海外求学 | |
时值高考刚过,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应届毕业生和一些高二学生及其家长,将出国留学视为高考之外、有助于孩子成才的具有诱惑力的选择。 一些父母有意让孩子先在国内读完国外大学预科的课程,再出国上本科,既过了语言关,度过了大学独立生活的适应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使家长完成孩子突然离开身边、终日忐忑不安的心理过渡。然而,他们又免不了忧虑:这样做是否会给孩 那么,目前国内预科的状况怎样,总体水平如何?它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国际大学接轨?学生能否从国内预科直接升入国外大学、其大学的层次如何?在国内读预科的学生,在日后选择国外院校和专业上受不受限制?将来所获得的毕业证书能否被国内权威机构认可?——带着这一类的问题,记者走访了较早在国内开设国外大学预科课程的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有关负责人胡敏对国内大学预科的一些看法与观点,或许会对准留学生有实际的帮助。 国内预科学什么 当国内的高中或高中毕业生打算出国留学时,他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读预科、获得相应的学分,然后才能升入大学本科。没有这块敲门砖,大学的校门是不会向你打开的。 在英国,中学课程一共6年,分前4年和后2年两个阶段。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可做两种选择,即职业学校和A-LEVEL课程,前者毕业后如想读大学,必须攻读预科课程;后者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大学,包括剑桥、牛津一类的一流大学。因此,在英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预科课程主要是为没有在这些国家上高中的国际学生开设的。 预科课程包含哪些内容?国内的一些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通常会有一个误区,即大学预科就是学英语。事实上,英语是大学预科生的必修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学生将来进入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相关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的专业的类别,选择相应的两到三门或更多的课程。比如,学生进入大学后想攻读工科专业,在预科期间要选择物理、化学等科目;如果想修读商业方面的专业,就要学商业研究、经济学等科目。以便学生能顺利地适应本科的学习。 基于国外大学预科的特点,国内的大学预科在总体模式上也遵循这一原则。针对目前国内的大学预科,大都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即将国外的预科课程引入国内,并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开设一些新的课程;由双方共同制定课程内容,采用外文教材、外语教学;由外方合作学院推荐教师,双方共同审核、认可后聘用,教师以外教为主。 一般来说,学生在进入合作办学的预科班之前,要参加外语考试,以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预科班为例,其合作方是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利兹大学约克圣约翰学院、白金汉大学、约克大学约克学院。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学生可直接升入这四所大学的工商管理、金融与会计、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及大众传媒、艺术设计、表演艺术等30多个专业。其预科课程包括雅思英语课程、沟通技巧、信息技术与指导、英国文化与社会、学术英语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本科专业而定)、如何成功完成英国高等教育(此门课针对中国学生设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怎样确定课题、查资料、提炼主题、写论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申请就读纽卡斯尔大学,还必须选修商务和财务技巧(商科专业),或数学(计算机专业)。当然,入学前学生要参加英国华威英语考试。 国内预科有别于“2+1”等模式 国外教育机构羡慕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而国内同行则求尽快与国际接轨。彼此都看好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图个“双赢”。于是,教育好比一块越做越大的“蛋糕”,中外合作的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 在国内学习,由外教授课,选拔、考试完全依照外方标准进行,由外方颁发学历证书,即所谓的“原地留学”; 在国内学习,由中外教师共同授课,中外双方相互承认课程和学分,学生可拿中外双文凭; 国内学习若干年,再到国外完成其余课程,即所谓的“2+1”或“2+2”模式,学生毕业后获得双方学校的学位证书或证明。 就国内现行的留学预科来说,它是将高等教育准备阶段引入国内,而本科学习完全在国外进行,学生获得的是国外大学颁发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在最大限度节省时间费用的前提下,保证学位的含金量。从它所学的内容、学习模式及所获得的学位学历证书上看,都与接受“2+1”、“2+2”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有区别,因为这些学生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都是在国外完成,接受的是原汁原味的国外教育。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还有“直通车”模式,即学生就读于中外合作开办的高中,这些学校一般都采用学分制,在高中阶段选修或加修一些国外高中的课程,修满学分,毕业后通过指定的或相应的国外大学的入学资格审核,可直接进入国外大学学习,这些学校虽不设有大学预科的课程,但有预科的性质,省去了在国内或国外读预科一年的时间,比如21世纪学校和中加学校。21世纪学校国际班的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每一学年分别加修一到两门加拿大学校的高中课程,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加拿大的学校,学生也可选择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大学;但成绩一般的学生,还是需要在加拿大读一年的预科。在中加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有中国和加拿大两个学籍,高中三年同样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参加国内的高中毕业考试、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及格,发中国高中毕业文凭;学生按规定修满加拿大高中的部分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发给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的高中毕业文凭,等同于在加拿大本土的高中毕业生学历资格。获得双学历的学生,可以不经过大学入学考试,但需根据自己的成绩直接向北美及英语国家不同等级的大学、专业提交材料,一旦通过入学资格审核,就可直接攻读这些大学的课程,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可获得国外大学的毕业证书,不必再上预科。因此,学生如果希望直奔国外大学课堂、获得纯粹的国外大学文凭,可走的两条路是读国内预科或上中外合作高中,它们能使学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留学道路。 国内预科:有待发展 就目前国内已办的几所大学预科及中外合作办学来看,其合作方主要集中在英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英联邦国家,这些国家本身的预科教育已自成体系,有一定的规模。就目前国内学生看好的留学英国而言,其预科教育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学生有较大的专业选择余地;学校也鼓励学生把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结合起来,拓宽学习广度并提升学习强度。 在国外读预科,学生可能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兴趣或特长的专业。但是,因为每所大学的预科提供的课程组合是不同的,这从客观上给学生选择未来的大学增加了技术难度,需要更加仔细和慎重。相比之下,国内预科在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泛的专业设置的同时,对专业选择、课程设置、就业趋势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服务,避免了大学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规范的合作预科教育在师资配置、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上是和国外预科直接挂钩的。 从我国巨大的留学市场来看,国内预科的前景应该是不错的,这从招生现状可见一斑。在高考前后这段“旺季”,这类学校的预科班招生处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咨询电话,还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咨询。随着留学热的升温,孩子在国内读预科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国内预科市场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国内生源的数量,还有选择在第三国,比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念预科的为数不少的生源。从要达到在国外一般大学念本科的目的来看,选择在国内或第三国读预科,实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现在不少学生和家长之所以青睐东南亚国家的预科,主要是从签证的角度考虑,以为在这些国家上了预科后就有了“国际”背景,容易出去;实际上,这个背景在签证时往往不被认可,你是中国人,还得回国内办理签证等手续。但在第三国读预科,用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多,明显的好处是英语水平提高得比较快,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弊端是费用高,以新加坡为例,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是800新币,合3000元人民币左右,一年下来要3万至4万元,加上与国内预科相当的学费4万至5万,总共要8万至9万元人民币。这还不算往返于国内外办理签证等手续的费用,如果通过中介公司,花费就更大。这些人应该说是国内预科的一个潜在的市场。 作者点评:所谓“国内预科”,不过是人们相对于国外预科,对国内的一些有类似性质的学校、培训机构的习惯称谓,界定不很明确。笔者曾就“国内预科”的说法,咨询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他们表示: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还没有“预科”这一内容,把它说成是有特色的培训机构更合适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与国外合作的这类学校不仅仅强化学生的外语,也注意到了中外教育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与国外的高等教育接轨,开设了与学生未来所选专业相关的课程,这种做法有点像国外的预科,使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过渡,比较顺利地适应国外的大学生活。它的优点是能从国内直接到国外的大学读本科,所以人们习惯于把它称为“国内预科”,但它与原汁原味的国外预科是有区别的。 同国外的大学预科相比,“国内预科”时间短、规模小、专业设置屈指可数,毕业以后能选择的国外大学也比较有限,它们适应的不是某一国家的预科体系,而是某一所大学或几所大学特定的预科要求,因此还形不成“气候”,它好比一棵稚嫩的幼苗,还处于成长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的“预科”称不上正宗。 面对国内和国外预科,学生如何抉择?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好与不好因人而异。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盲从,冷静地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综合能力、财力和未来的目标,给自己做一个比较全面、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如果你根本就不想上国外的超一流或顶尖级大学,而是看中比较好的大学、希望在那里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正规的学位和学历,选择国内的国际合作性质的预科,不失为一条捷径。因为与国外正宗的英语环境相比,国内预科的语言环境有一定的差异,但规范的合作预科教育在师资配置、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上和国外预科基本一致。 当然,如果你想接受纯粹的国外预科教育,并渴望尽早地、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域的文化,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做出恰当的选择,同时也具备相应的能力、心理素质和经济实力,到国外读预科效果也许更好。(本刊驻京记者/陈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