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报名在即 跨专业考研你准备好了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0/23 13:32 21世纪人才报 | |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引进了67名博士到党政机关工作,此举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这批高层次人才中,一位27岁的应届女博士格外引人注意。担任武汉市某区团委副书记的她不仅漂亮干练,而且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本科时就读外语系,毕业时考上了社会学系的硕士研究生,接着又读上了管理学院的博士。无可否认,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给她的成功带来了一臂之力。11月研穷生考试报名在即,面对考研这道人生关口,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成为考研一族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选择“走进去”继续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呢?还是“走出 考研:本专业VS跨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笔者随机采访了其主校区不同院系的5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采访结果显示:共有43人表达了考研的意向,占86%;在专业选择上,有15人选择了科技类,占34.8%;有12人选择了管理类、10人选择了法律类,各占27.9%和23.6%;而选文史类的学生仅6人,占13%;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的学生有17人,占38.9%,其中理工科学生14人、文科学生3人;选择外校本专业的有12人,占27.9%。其中理工科学生10名、文科学生2名。选择本校其他专业的有11人,占25.6%,其中理工科学生10人、文科学生1人。选择外校其他专业的有3人,占近7%,均为理工科学生。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考研选择上,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报考本专业,跨校跨专业考研的难度之大,让不少人望而生畏。但跨专业考研的数量也不容小觑,占了近三成。 跨专业考研:心态VS目的 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相比,跨专业考生的复习任务无疑更重。在考研路上,他们的心态如何? 挑战自我 社会学系男生刘某打算报考本校经济学院。他认为:“跨专业考研虽然风险比较大,但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投资、风险和效益的关系。一般来讲,只有高投资、承担高风险才能产生高效益,所以自己要多吃一点苦,努力备考,即使今年考研失败了,也不会泄气,明年还会再考。”刘同学表示他现在的复习状况一切正常,只是有点担心高等数学这门公共课,毕竟自己学的文科数学和理科类高等数学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改变命运 中文系小静准备报考北京某高校的法学院研究生。用她的话说她是太喜欢北京这所历史沉淀深厚的城市了,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则是她的人生理想。她说:“考研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一次重要契机!从大二开始,我就有意识地为考法学的研究生而准备。我曾辅修了法学的相关课程,并且拿到了经济法的双学位。”小静认为:从社会的长远需求来看,多专多能的人才必将走俏职场。自己既是中文系科班出身,如果又兼具法学功底,无疑将大大增加将来的求职砝码。 丰富知识结构 交通学院小雷坦言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很大。他说:“我周围的很多同学为保险起见,都选择了报考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一方面复习起来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和导师之间相互熟悉,面试时也可占点优势。但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我打算报考本校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方向的研究生。选择跨专业考研,就是选择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知识背景。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如果我能将两种学科交叉起来学习,我相信无论是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就业,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往届跨专业考研:成功VS失败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从往届跨专业考研者或成功或失败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跨专业考研的一些经验教训。 材料学院本科毕业的男生小郭,现在是计算机学院二年级的研究生。他总结出跨专业考研的特点是“心态最重要,坚持是关键”。他说:“跨专业考研时,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非常重要。你应该尽量避免受身旁事物的烦扰,每天都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考研好比是一项体力活,只有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劳动中坚持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2001年中文系本科毕业的张同学当年考生了本校高等教育学院的研究生,两年后被保送为该院博士。她认为跨专业考研是有一些复习方法的。比如:备齐报考学校所列的参考书目,不漏过一个知识点;多和所报专业的学生交流,并借阅他们的课堂笔记,特别是负责带研究生的老师和自己所报导师的课堂笔记;关心所报老师的学术活动,留意他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近期研究方向等。 幸运的航船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中文系99级毕业生小利今年就以基础课10分之差而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失之交臂。自打算跨专业考研以来,高数一直是小利的“软肋”。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他曾专门到理工科学生的课堂上旁听老师的高数讲课,也曾参加了高数的考研辅导班。甚至在考研前的一个月里,他还专门花钱请了一个高数家教。在今年的考研中,小利尽管考出了356分的好成绩,可惜高数仍与国家重点线相差10分。在小利看来,“凭自己的勤奋和天分,考上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该不成问题?可惜却高估了自己的学习实力,错误选择了报考方向”。 老师眼中的跨专业考研:实力VS录取 在高校老师看来,跨专业考研中“实力是根本,录取是硬道理”。 从事化学系研究生面试的李光兴教授认为:“考外校的风险会比较大。因为学生笔试时首先要适应出题老师的思维方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外校的话,在这个方面就差了一点。而且用英美的说法,读一个学位最好换一个学校。我觉得学术问题还是要多交流,如果我的弟子要考外面的学校,我很支持,也乐于推荐。当然,人还是要会自己衡量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如果本身的实力不是很强,又想有考上的把握,还是报考本专业比较好。” 不过也并非一概而论,纯理论型专业或者特别“专”的专业就不大喜欢招跨专业的考生。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郭彦林教授是专门研究钢结构的,他对于准备跨专业考他们系的考生持不赞成的态度:“有些同学对我们专业比较感兴趣,向我咨询,我都是反对的。因为本学科专业性很强,需要特别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除非你有很高的天资,笔试可能会通过,但进来以后的发展前途还是非常有限的?以后接触钢结构实际工程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 跨专业?你准备好了吗? 11月,研究生考试报名在即。考研的各路人马也正磨刀霍霍,处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这其中不乏为数众多的跨专业考研者。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对跨专业考研本身有一个良性的了解,掌握适当的考研方法和技巧,并总结前人的成败得失及老师们的经验之谈,才有可能扩大自己跨专业考研的成功率。 跨专业考研,你准备好了吗?(邓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