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出新招 “学坏”诱学生和防止性侵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0/31 10:59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性教育已成了不少学校的“必修课”,这是学校教育的进步,其中防止性侵害又是性教育的重点,上好这门课可以预防孩子不受性侵害,值得推广,但对一些学校老师扮演“坏人”引诱孩子的做法,就有点“过头”了。 据10月30日《天府早报》报道,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小老师在课堂上扮“坏人”引诱学生,教孩子们学会远离性侵犯。 大家都知道,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孩子进行通俗易懂、直观的性教育没有错,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也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孩子好模仿的一面,不要贪图“创新”,走入性教育的误区,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了。 首先,老师扮演“坏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肯定有“遗漏”的“细节”。但孩子却会误以为这些“举动”就是全部的“坏”,其他的就是“关爱”,使他们在一些坏人面前思想麻痹,让坏人有空子钻。一个坏人,“策划”性侵害的伎俩是花样百出的,孩子真正预防性侵害就要掌握“全面预防知识”,不是几个“搞笑”的动作就能教好的。很难想象,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扮演“坏人”是不是能做到“十全十美”、形象逼真呢?其效果令人质疑。 其次,老师扮演“坏人”引诱学生,容易造成学生的模仿。我们的教育有时顾此失彼,用句通俗的话说是“顾头不顾脚”,一说开展性教育,不管方法适用不适用,什么“帽子”都往头上戴,这种“拿来主义”是教育上的一个弊端。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可塑性强,老师“引诱”的低级动作,虽说“少儿不宜”,但这种在课堂教学上的演示,往往容易出现新的“模仿秀”,把不健康的东西灌输给孩子,这样的性教育又有什么价值呢? 再者,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坏人”,被引诱者也好,充当“坏人”的教师也好,都容易出现尴尬情况。老师、学生如何“投入”其中?这种演出来或臆想出的“坏人”,是“骗”不了人的,没有示范意义。 当然,对孩子进行防止性侵害的教育并没有错,但切不要做弄巧成拙的事。这种教育完全可以由讲故事、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来代替,不必让老师充当“坏人”,贻笑大方。(盐城 刘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