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潮起潮落--“海归”新浪潮 > 正文

百度总裁李彦宏:我是海归 但别给我贴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03/11/01 10:56  精品购物指南

  出场人物

  李彦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硅谷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的资深工程师。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合作伙伴徐勇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中文搜索引擎服务。

  这是一个典型的海归创业故事:在一番风顺实现了“美国梦”之后,主人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再造一个新的梦。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生奋斗故事:从山西阳泉到北大校园,到美国大学,到华尔街,到硅谷,再到充满希望的北京中关村。

  像羽翼渐渐丰满的雄鹰一样越飞越远,同时又不得不像候鸟一样两地栖息,他们这一群人是为了什么?我们试图在李彦宏的身上找到答案。

  问:1999年回国之前,你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

  李彦宏:应该是一般人所讲的“美国梦”的状态,所谓的美国梦,就是首先在那里上学,然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买了一辆不错的车、一所别墅,生一两个孩子,生活很舒适。

  问:回国创业是为了追逐一个新的梦想?

  李彦宏:我真正的梦想并不是“美国梦”,不是舒适的生活,而是发挥自己技术方面的特长,用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世界。在美国创业应该也有机会,但是中国的机会更多,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这是我当时的一个判断,现在看来是对的。

  问:你认为“海归”创业所面临的优势和挑战是什么?

  李彦宏:优势在于他们在美国受教育和工作的经验使他们接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公司文化、治理机构、甚至商业规则;挑战主要是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适应。如果你有海归背景,在融资方面显然要方便得多,但公司在国内运行,跟市场打交道、搞营销这一块儿海归不是很擅长。

  如果你的心态是让大家都要适应你,认为美国的那一套东西是合理的,所以大家都应该那样做,否则就对我不公平,这样的心态很难在国内做好。

  问:这几年,回国创业的人很多,大家对这一群人很关注,称他们为“海归派”,贴上“海归”标签的人仿佛都有一层光环。被另眼相看的感觉如何?

  李彦宏:我个人不认同“海归派”这个词,我认同“海归”,但称为“派”不合适,大家有一些共同的背景而已,没有真正形成“派”。贴这个标签也不应该,海归不应该受到任何特殊待遇,不管是优待还是歧视,我们期望的只是一般的国民待遇。

  所谓的光环就更没有必要,海归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很好,而且对于那些做得好的海归来说,我相信他即使当时不出国的话,在国内也一定做得不错,因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在那儿。

  不应该把海归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来看待,应该是一视同仁。拿百度来说,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并不看你是否有海归背景,如果我认为你有能力,你就来做。不管你是哈佛的博士,还是斯坦福的MBA,我们不认这个,就认能力。我觉得整个社会环境也应该是这样,看一个人是否适合干他所干的事情,而不应该看他身上有什么样光环、或他有什么样的背景。

  问:背景不重要,是否海归也不重要,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你认为决定他能否成功的所谓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李彦宏:我觉得应该是判断力,对机会的把握。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机会很多,谁能抓得住,取决于他的判断力。如果你能在别人没发现的时候首先看到了机会,那你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

  问:现在你工作在国内,家还在美国,每一次来来往往的旅行中会感到矛盾吗?李彦宏:美国那种环境有很多好的地方,让你很留恋,到中国又是充满机会,让人感觉非常Exciting,做事情总是充满希望,充满变化,而且可以创造奇迹。每次一回到美国,虽然在那儿也会工作,但是感觉就像在度假;一回到国内,人一下子就“转”起来了,很兴奋。

  问:去美国是“回”,来北京也是“回”,对你来说,家的归属感在哪里?

  李彦宏:对我来说,这个家其实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因为我和家人并不住在一起,每隔两三个月见一次。这个状态应该很快就会结束,我希望他们很快可以搬过来。

  本报记者唐光芬

  李彦宏的人生搜索

  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如同他热爱的搜索事业走得精准无误

  同为“海归”,同样是新经济人物,李彦宏远没有张朝阳等人的“名气”大。创业四年间,他一直保持着低调务实的状态,直到今年,他曝光的次数才渐渐多了起来。对此,李彦宏的解释是:“一个产品真正做得比较成熟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在产品成熟之前,过多的曝光,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是做搜索引擎的技术公司,如果很早就让很多人知道了百度,却发现它还不如别的搜索好用,那反而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原来是为“宣传效果”考虑,由此可见李彦宏的谨慎和稳重。

  关键词:李彦宏+百度

  创业初期,拿着原计划6个月花光的200万美金,李彦宏精打细算做了一年的计划,这样得以坚持到第二笔融资到来。“百度创建初期,正是1999年、2000年网络泡沫最厉害的时期,当时,我感觉到这种泡沫是非常不健康的:刚刚开始创业没多久的公司就在国贸、嘉里中心租住最豪华的写字楼,我在美国所见过的创业型公司都没有这么铺张浪费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做了最坏的打算。”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2000年3月份,百度正式开张时,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

  四年来,百度的员工从两人发展到200人,一直稳定地呈一条直线上升着,其中没有大规模进过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裁员。

  有人评价百度的成功在于: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抢潮。用这句评语描述李彦宏的性格特点也非常适当: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他知道自己所专注的而别人做不到同样程度的领域;在互联网高潮时,他能预言对于国内公司的烧钱做法,国外的投资人要吃亏;在互联网低谷时,他能鼓励员工不要看到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关键词:李彦宏+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

  布法罗风景秀丽,但是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

  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

  等到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之后,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至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很幸运的是,他被日本松下公司接收为实习生。

  关键词:李彦宏+华尔街

  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华尔街日报》经常会刊登描写硅谷商战的文章:微软如何跳出来公然反叛IBM,又怎样以软件教父的身份对抗SUN、网景……一个个鲜活的商战故事,让李彦宏感觉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其实是道·琼斯的子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当时,美国留学生中有一股风气,正在攻读博士的学生一旦找到工作就会放弃学业,拿一个硕士文凭就走人。起先李彦宏不打算这样做,也曾回绝了硅谷一些公司的工作机会。然而那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也非常欣赏,他本人对学术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李彦宏与他谈得非常投机,终于决定放弃做科学家的梦想,选择到华尔街做“高级顾问”。

  关键词:李彦宏+硅谷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从华尔街来到硅谷,加盟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

  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平常大家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要谈谈各自的公司、业界的情况,谁谁又通过员工股权(Employee stock options)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之类的事情。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哪家公司的股票有可能涨。硅谷虽说是靠高科技吃饭的,但真正决定股票升降的还是各家的商战策略,所以写一本“硅谷商战”的书的主意也就形成了。

  我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有时候晚上吃完饭到那里去散步,看着一栋栋的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变成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又让我一次次地感叹信息经济的魔力。在寸土寸金的硅谷中心地带,这样的新楼一直在不断地出现,以至于这里的人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最近微软又耗巨资在我所住的山景城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准备在它的两个宿敌——太阳微系统公司总部和网景公司总部之间建立一个微软工作园,届时,“硅谷商战”必然又会好戏连台。

  ——摘自李彦宏《硅谷商战》一书的自序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回国,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做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人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那时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11月的某一天,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回国创业的“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关键词:李彦宏+徐勇+融资

  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

  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此时风向已变,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李彦宏在Infoseek公司的老板,“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得到的答复是:“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心了,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起投资更好,各家60万美金。

  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回国的飞机。8年前他飞到美国去读书的时候,也是圣诞节。(小唐)

  采访后记:又一枚坚果

  文/唐郢

  李彦宏坐在桌子的另一端,脸上是矜持而得体的笑容。他从容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滴水不漏,却也不会随便多说一个字。那些被他娓娓道出的话语无懈可击,是我需要的答案,却不是我想要的。

  受过完美的教育,拥有完美的经历,把握着完美的现在,是的,他像每一个年轻而成功的人一样,叫人艳羡,甚至忍不住心生倾慕。可是,他远远地坐在桌子那边,像一枚骄傲的坚果,任你敲打,他还是将香甜脆弱的内心包裹起来,只给你坚强圆滑的外壳。

  这当然不是我在“出场”的采访中第一次遇到“坚果”。所以,我丝毫不会觉得意外或有挫败感,只是这一次终于忍不住在心里轻叹了——不管怎么努力,我们永远无法深入到成功者的内心,因为,将自己炼成一颗坚果是成功首先就需要的素质。

  最后,可悲的还是我们,因为我们总是试图去敲那些坚果的硬壳,有时候勉强敲开了,却发现,果核也被我们不小心给一起砸烂了。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精品购物指南·人才周刊》》共建专栏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