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职称不懂英语求职受挫 天生我才没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1/13 14:27 21世纪人才报 | |
当我决定辞去某大集团总裁助理兼法律事务部经理的时候,我的许多朋友都觉得不可理喻,但我还是离开了那个我曾经工作了一年的公司。 说实在的,我在这家公司过得的确不错,年薪近10万元,有住房和小车,领导对我也 我也曾一直寻找着机会以加强与老板的沟通,但最终发觉这种沟通非常困难。虽然老板也天天喊着要建立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我想一个不知民主、平等、博爱等现代思想为何物的老板,建立了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又有何用!所以,道不同不与之为谋,士为知己者死,为了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我毅然选择了辞职。
回家休息两个月后,为稻粮计,我又踏上了求职之路。 我一直以为,以我现有的条件——34岁的年龄,大学本科文凭,法学学士学位,十二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六年专职律师经历,六年的国内知名企业部门经理职务,几十件经典的成功案例等条件,再找一份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工作,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事实上,在我向某集团提出辞职又为该集团招聘新的法律人员时,我就特别留意法律人才需求情况。我注意到,虽说法律人才遍地都是,但真正像我这样有阅历和经验的几乎没有,所以这更坚定了我另谋发展的信心。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跟当地的猎头公司联系过,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职位,我只好作罢。想到我自身的优秀条件,我来到南方人才市场。在寻觅两天后,一条某大公司高薪招聘法务经理的启事吸引了我的眼球:要求应聘者35岁以下,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文笔好,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有律师资格优先,待遇面议。我认真地看了几遍,感觉这就像是专门找我似的。我满怀信心地上前准备应聘。 负责招聘的是一位年轻的小姐。“你的阅历挺丰富的。”小姐看完我的应聘资料后认真地看了看我,说:“你原来的单位都很不错,你为什么要辞职呢?” 我连忙回答希望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呀,公司的发展前景啦等。并解释说,我十二年换了三四个单位并不算太频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小姐边听边频频地点头,也使我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有没有中级职称?”小姐又问。 “没有。”我连忙解释:“我十年前就评了初级职称,后来由于停薪留职等原因离开了单位,就没有谁给评中级职称了。而且我认为职称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也没太重视。如果论水平,论能力,经过这么多年的竞争和锻炼,我想我恐怕早不止中级职称的水平了。”我有点不服气。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小姐表示不完全同意。“英语怎么样?”我还没有摆脱职称的阴影,小姐突然又问。 “除了记得26个字母,并还听得懂yes or no,ok and bye-bye以外,其余的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噢,那你的情况就不行了。我们公司还要求中级以上职称,英语水平六级以上,你都不够条件。”小姐显得非常遗憾,说着就准备退还资料。 “其实我觉得我一不准备再考硕士、博士学位,二不准备出国,平时使用外语的机会也不多,加之工作特别忙,所以我就放弃了学外语。正因如此,我才有机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再说,我即使花再大的精力学外语,恐怕也达不到翻译的水平。所以,如果专业上偶尔涉及外语,还是要请专门的外语人才的。”我为自己争辩,还想争取这个机会。心里也正盘算着将期望年薪由十万元降到五六万元。 “那没办法,这是公司的规定。”小姐冷冷地说。 “那请问贵公司所说的高薪大概是多少?”此时的我已完全没有了刚来时的自信。 “每月三四千元吧。”小姐含糊其词地说完,又有点不耐烦地说:“你把应聘材料放这里,我们回去研究后再通知你吧。” 我心想三四千元就想聘请一位专家级的律师兼翻译兼文秘兼……做梦去吧!但我还是尽量平静地说:“我有两个朋友,专业和外语都非常好,就是年龄可能大了点,不知贵公司能否考虑?” “你让他们把材料寄到公司来,我们看了材料后如果可以再通知。”小姐答。 “这恐怕不太方便,我先简单地说说情况,如果贵公司觉得还行你们就直接通知他们。他们一个叫布什,一个叫戈尔。” “他们的名字怎么像外国的?”小姐正准备记录时,忽感疑惑地问。 “哦,他们在美国呆过。”我连忙解释说。 “是留学生?”小姐又问。 “No”我顺利地用外语回答。紧接着说:“他们不是留学生,他们是美国总统候选人!”说完趁着小姐发愣的时候,我赶紧转身离开。
受到求职失败的打击后,我逐渐对求职失去了兴趣。三个月后,我联合了一些朋友,自筹资金开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半年过去了,我的律师事务所一切顺利,业务开展得很不错,也有了很不错的收入,我终于用事实证明了我自己的能力。 编后:通常在人们看来,有工作经验求职就会容易得多,但文中主人公的遭遇说明有相关工作经验也不见得容易多少。其原因就在于还有很多用人单位在大喊人才难求时,却用一些老掉牙的规矩——职称、证书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这不仅仅让优秀人才感到失望,而且还在于自己没招聘到优秀人才,社会上更是形成了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不良风气。用人单位的用人方法是不是应该更灵活些,务实一些呢? 阿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