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考试大纲》新增考点重点突破(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2/09 09:15 北京领航考研 | |
第四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作者:林代昭 背诵要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作者:林代昭(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4)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发展。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使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思想理论基础。 (3)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十六大报告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新概括,在原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又加进了“与时俱进”。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人们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而客观和实际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应该不断更新观念。所谓解放思想,也就是“换脑筋”,主要的就是要更新思维结构、思维定势,更新观念,这样才能使认识跟上不断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真正做到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结合,使主观符合客观,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讲解放思想,只能导致怀疑一切。 (3)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6.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机的源泉。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7.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这是由我们党的先进性并且要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2)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发展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4)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5)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6)在实践中贯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世界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8.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9. 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涵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2)党的十六大提出用大体20年的时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因为:第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科学技术保持着迅速发展的势头,科技与经济日益融合,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这样的国际局势,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把握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国内的事情办好。第二,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战略目标。第三,第三步战略目标所构想的,从本世纪初到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五十年,时间跨度比较大,有必要对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具体进程进行设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触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为实现现代化总体目标提出了具体部署。分阶段实现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的2010年、2020年和建国一百周年这三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展望。这就是通俗说法的“小三步”。十六大把新世纪“三个小阶段”的前两个合起来,提出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所谓“承上”,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第二步战略步骤,在这个基础上起步的;所谓“启下”,是说经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阶段二十年的奋斗,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和要求。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1)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提法,是改革实践的总结,是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质的飞跃。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①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经济。②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③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商投资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它们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竞争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社会生产、满足多方面需要、解决部分就业、扩大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利用境外和海外资本还可以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因为,无论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或者是促进非公有制发展,目的都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是否正确,最后也要靠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检验。因此,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的正确。 1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以激发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 1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各项分配政策。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作为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通过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来体现的。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这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的基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在我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各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区别。 (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适应经济文化的发展,着眼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和法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了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法制只有以民主为基础,才具有至上的权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15.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和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实践表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由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通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前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第二,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第三,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第四,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3)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16.中国共产党的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国共产党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5)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在今天,除了中国共产党,任何其他政治力量都不具备这一特性,都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都不能组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第四部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