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研政治复习指南 > 正文

《邓小平理论概论与“三个代表”思想》考试热点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3/12/28 22:34  恩波教育

  1、“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选择题、分析题)

  “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概括为:

  (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世情)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4)、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5)、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分析题){背诵}

  三个代表思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基本原理而形成的。因此说,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持、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理论具有密切联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由唯物史观原理分析说明“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答案:(1)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比较高,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比较合理科学。

  (2)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于落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形式。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其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在此后它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

  (4)面对新的以综合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善生产关系,做先进生产力的促进者和开拓者。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4、“三个代表”中的先进生产力问题(辨析题)

  辨析题: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指必须努力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答案:此命题是不全面的。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指先进的机器设备和高新技术,也不仅指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人,而是指以高素质人才为主体,以包括管理科学在内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

  以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保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水平主要指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是指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条件,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条件,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由此可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

  此命题实际上混淆了“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概念。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选择题、分析题){非常重要}

  传统工业化的内涵:所谓传统工业化一是指发达国家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二是指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所以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在于,是在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做出的科学选择:第一,这是总结国内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过去的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道路无以为继;第二,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求我们的增长方式必须实行集约型转变;第三,这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人多且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3)、 同可持续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内容和要求:

  (1)、科技含量高,就是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资源消耗低,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环境污染少,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以上5点易考不定项选择)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搞好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新型工业化要处理好的关系有:⑴、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⑵、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的关系;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多选)

  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毛泽东时代提出的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强调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②都强调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③都强调中国工业化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不同点:①体制基础不同:毛泽东时代是计划经济体制,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市场经济体制;②国际环境不同:过去是在封闭半封闭、封锁被封锁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经济全球化,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的;③世界科技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新型工业化是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第三产业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

  6、城镇化战略(辨析题、分析题)

  辨析:实施城市化战略,是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唯一途径。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我国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战略,而非城市化战略。

  城镇化战略不仅有助于转移农村富余人口和帮助农民的增收致富;更主要的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并且有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城镇化战略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不能盲目发展大城市,而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既要重视发展大中小城市,又要重视小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发展中小城镇,合理布局,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城镇户籍制度,用地制度。

  7、2000年至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定项选择题或分析题)

  战略机遇期提出的依据是:

  (1)、从国际格局和世界矛盾的全局看,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2)、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加快建设创造了机遇,提供了条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民主法治不断推进,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5)、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抓住机遇、大有作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回答本题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大背景来分析。国内应从经济基础、市场体制、党的领导几方面来分析。国际应侧重回答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8、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析题)

  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公平,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对收入的宏观调控。

  效率与公平上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统一性来看,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从对立性方面看,两者存在着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一面。收入差距较小,固然公平了,但对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刺激作用不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收入差距过大,固然能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又会出现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不定项选择题)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处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握好“度”,效率优先的度是不能发生两极分化,兼顾公平的度是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现实的情况看,效率优先主要应从微观分配过程中体现出来;兼顾公平主要应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9、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分析题)

  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指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在文化和思想状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政治文明是指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只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

  10、“三个代表”产生的哲学基础(分析题)

  认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地反映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社会观基础:坚持实事求是,清醒观察并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观基础;

  群众史观基础: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以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史观基础。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11、如何落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结合实际加以说明(选择题、分析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应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坚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

  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已经把就业优先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胡锦涛在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就业是关系到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和政府在一个长时期内应该把扩大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要争取采用经济等手段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新世纪为解决我国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的战略,它的有效实施,可以极大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振兴东北战略。解决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再生任务,最大化满足人民的利益。

  12、为什么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分析题)

  发展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为什么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原因在于:

  (1)、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发达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基石,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3)、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即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必须怎样做: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清除;

  (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观点是不全面的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作用资本集中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此段话熟练掌握}

  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说,股份制没有社会性质的属性划分,是一种赢利的组织单位,但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占有和归属的角度看,股份制是有社会性质属性划分的,判断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中国,如果是国家和集体控股,则该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4、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分析题)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它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差别性和对立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重性,二者即区别又联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的那种性质和趋势,而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那种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因为,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辩证法要求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

  保持社会的稳定表现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改革类似于矛盾的斗争性。根据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消极地去维护,而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即把稳定作为前提,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来维护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15、结合哲学所学过的原理来分析建设小康社会(分析题)

  质量互变规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质变。质变一定会有量的扩张,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21世纪初,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邓小平所说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民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新的世纪开始,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的阶段,仍然有个新的三步走战略,也就是在2010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建国100年,这三个阶段叫新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中国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一个质变和飞跃,21世纪新的小康局面,本身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

  新三步走战略做到了既实事求是,又分阶段逐步实施,既防止了激变论的冒进,又克服了庸俗进化论的无所作为,既强调一定的发展速度,又强调有质量有效益,还强调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统一。

  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原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在方法论上的要求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而且要注意它们的相互转化。重点论要求我们在看到事物两点的同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个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我们的成就是主要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就是两点论。全面建设一个汇集十几亿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繁荣,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这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16、中国共产党16届3中全会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建议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可以使宪法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可结合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来考核。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和正确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奠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的基础。

  人民当家作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性质和实现民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性质,人民是民主的享有者,是政权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的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民

  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进行领导方式的重点转变。因此,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实行法治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权利。

  17、结合哲学知识来分析“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分析题)

  (1)、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事物,才能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开拓创新。

  (2)、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推动人类认识的深入,随着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深入,理论必须也与时俱进;

  (3)、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真理所体现的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认识每向前迈出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条件之下,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总是具有局限性,是不完全的。这也是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来说,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一个阶段、一个局部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近似的。第二,从认识的深度而言,任何真理都只能达到对事物的一定层次、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

  18、“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及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辨析题、分析题)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而“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熟练掌握)

  (1)、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控制人口;

  (2)、积极实现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包括产业结构的转换、就业结构的转换、城乡社会结构的转换。

  (3)、认真解决三农问题;

  (4)、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法制健全、制度完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条件;二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熟练掌握}

  一是技术进步、信息化、结构优化升级与人口众多、需要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及发挥劳动密集和工资成本相对较低竞争优势的关系。

  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19、对所谓“台湾公投”的认识(选择题、分析题目)

  (1)、所谓公投是二战后殖民地国家、地区决定自己是否独立的一种权利,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台湾的主权已经被中国人民收回,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早已不是什么殖民地国际或地区,台湾公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2)、台湾的前途决定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权利,以所谓“台湾公投”决定台湾的前途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

  (3)、陈水扁所鼓吹的“公投”违反了他在上台时所说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不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不把两国论写入宪法、不推动台独及推动统一和独立的公民投票。一没有,没有废除国家统一纲领和国家统一研究会的问题。陈水扁的“台独”行为属于典型的背信弃义的政客行径。

  (3)、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地区的分裂势力往往以公投为名义分裂国际,结果导致的都是流血和战争,选择台湾公投就是选择战争,将会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

  20、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

  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强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答案:此命题前半句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各个方面充分或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到了建立在高度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历史进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个历史进程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现阶段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今后的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关系是( ABCDE )

  A、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 社会发展离不B、开人的发展

  C、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以牺牲某些人的发展为代价

  D、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

  E、 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社会形态

  21、2003年上半年在全球大面积爆发“非典”疫情,结合学过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来认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意义可以概括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们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2003年爆发的“非典”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偶发事件,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人类应当从维护人居大环境的高度出发,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从根源上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非典”的发生,将促使人类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彻底反思并加以规范。

  自然界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它创造生机勃勃的生命,赋予万物以生命的形式,并为万物的生长壮大提供最基本的养分和空间。我们强调自然的伦理价值,并不是否定人的生存价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命题是应该坚守的伦理支撑点。生命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人,但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却是以自然界为基础,以其它生命形式为中介,破坏自然,戕害环境无异于毁灭我们生存的自然资源,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

  以下是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材料

  材料1

  2003年的春天,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 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形长城迅速筑起: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深入一线;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日夜奋战,视死如归;科技人员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祖国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事实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危难之中见精神;事实给世人一个鲜明的昭示: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危难都压不倒的。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危难之中见精神”

  材料2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中国人民不仅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从来不在自然灾害面前退却,而且还在同各种敌人和困难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中造就了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更坚强。越是遇到危难,这种精神越发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疾风知劲草”、“时穷节乃见”等,就是对危难之中见精神的写照和赞美。

  ——资料来源同上

  材料3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我们祖国和民族的危难中诞生,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我们党聚集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大无畏气概,排除万难,一往无前,谱写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诠释着危难见精神的深刻内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资料来源同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从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联系观点,(3)分析说明危难之中所体现的精神。

  (4)依据材料2,(5)从认识论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6)依据材料3,(7)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事物相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抗非斗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才取得了抗非斗争的胜利。

  (2)民族精神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长期的斗争中磨炼造就的,并反作用于实践,在危难时刻,民族精神指导人民群众团结抗非。

  (3)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新的实践新的精神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辨证的统一体(辨析题)

  此命题是正确的。

  “三个代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基础条件;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发展先进

  生产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

  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

  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关

  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它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内需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这两个“毫不动摇”,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命题脱离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割裂开来,

  对立起来,是错误僵化的观点。这种论调的实质就是要否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从而

  否定了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随着所有制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必然要求指导思想多元化(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

  阶级社会中,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个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居于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思想和非统治阶级思想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占主导地位,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制度反映在政治上必然是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上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

  “指导思想多元化”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这种论调的实质是要否定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同于指导

  思想,多元化否认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

  如果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那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完全迷失方向。

  25、“三个代表”和邓小平理论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三个代表”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

  不同的时代课题,但都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完全相同的理论基础。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都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完全一样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三个代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

  义发展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三个代表”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从实际出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我们在时间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个代表”坚持人民群众的观点,为我们不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继承了邓小平理论而且对其在新的时代背景做出了新的发展

  与创新,因此,“三个代表”和邓小平理论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6、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理解为全民(公民)党(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前半句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群众基础就是党的根基和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回答党的阶级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回答党的群众性问题,两者不能混同,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所谓全民的党,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阶级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政党,而非全民党、社会党。

  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认识为“全民党”,实际上把无产阶级政党混同于一般性的群众组织,降低了党的先进性。

  27、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手段(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片面的。

  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手段。

  但社会主义民主同样是一种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内之义,是社会主义主义奋斗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而且也是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条件。

  因此,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发展的。凡是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凡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总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三个代表”本身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同时又对马克思主义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时俱进的实质在于开拓创新,只有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不懈怠,不断进取。

  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马列主义思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9、“两个务必”(选择题或分析题)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此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30、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所以文化就是文明(辨析题)

  答案:此命题看法是不全面的。

  文化与文明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愚昧相对立的概念,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进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文化具有知识传承功能、教化和培育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提升、规范人类认识过程的功能。

  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但是,文化与文明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上资料由恩波教育提供新浪网独家使用,严禁复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手机搜索,英明选择!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