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师资格认证给“CIO”一个名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1/09 10:16 新浪教育 | |
古代皇室的王后和王妃间为争得一个“名分”而不惜相互残杀,如今一些身怀绝技甚至呼风唤雨的CIO却为获得一个“名分”而不得不忍受苦苦“煎熬”。所幸的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适时推出的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也许会赋予CIO们一个恰当的“名分”。 给CIO一个名分 最近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54年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其层次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可谓史无前例;仅从九位政治局常委及若干副总理、国务委员齐刷刷出席会议,就可窥见一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对正在浮现中的CIO阶层来说,这不啻为一声春雷。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古今中外贤明的当政者都懂得人才的极端重要性。识才、爱才、惜才的佳话,不胜枚举。当今世界,更是把人才资源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但个别单位对CIO的培养、使用却颇有点“背道而驰”或者“沙鸡取卵”的味道。人才问题,概括起来包括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两个方面。培养是手段,使用是目的;使用的过程也是人才的再培养、再提高的过程。CIO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在实践中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成长环境。某些单位一谈信息化,就抱怨缺钱缺人,尤其缺乏既懂IT又懂管理和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但人才不会凭空而降,需要用钱、时间和环境去培养。 当前信息化建设对CIO人才的极度匮乏,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社会环境长期积累的结果。早在1980年,清华大学就在全国工科院校率先设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以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且具有系统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随后中国人民大学等几百所院校也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培养了二、三十万与信息化相关的复合型人才,但相对于全国800万家企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无法人尽其才,环境“阻碍”了人才的成长。在信息中心机制下,信息中心主任的主要职责是拉网线、修理计算机甚至修理硬盘,几乎没有机会接触本单位的具体业务;没有接触业务的机会,就难以提出满足业务部门需求的解决方案,当然也难以实现其“事业梦”。于是,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人纷纷离开信息中心到IT企业另谋高就,即使少数耐得住寂寞坚持下来的人,也几乎无缘CIO,只不过在漂亮的机房内培养了又一批计算机高手。极少数胸怀大志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钻研所在单位的业务、竭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从CIO的能力角度说终成“正果者”,却还要忍受没有名分的煎熬。旧时皇室的王后和妃子间为获得“名分”而不惜相互残杀,如今一些身在其位的CIO却为获得一个名分而苦苦煎熬。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从CIO培养的角度说,当务之急是改革信息中心机制,建立CIO机制,为CIO的培养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社会环境。而建立CIO机制的首要前提又是给CIO一个名分,在组织、人事安排体系中设立一个CIO的职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名分”是指“人的名义、身份和地位。”有了名分,就意味着得到了社会、企业的认可,就可以“合法”地去行使各种权利。但目前在中国的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政府机关有部长、副部长、司长、主任等职务,企业有总裁、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副总裁等职务,却没有CIO这一职务;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没有CIO这一职位,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就不能任命CIO,只能用一些相关职位来代替。中国海关总署总工程师、党组成员杨国勋无论从能力、知识结构的角度说,都是合格的CIO,也是业界公认的优秀CIO,但由于组织制度的制约其名分却只能是“总工程师”,但总工程师的职位又不足以概括其工作的全部内涵。国有企业也一样,江苏、上海等省市号召企业建立CIO制度,但在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又没有CIO这一职位,于是在任命CIO的时候遇到了尴尬。当然,仅仅有了名分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实践工作给信息化建设者提供一些自我发展的机会,如通过IT部门和业务部门换岗等提高IT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各种培训,提高信息化从业者的技能等。 所幸的是,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该职业分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既从职业资格认证的角度给了信息化从业者一个名分,又为企业招工、用人提供了鉴别、使用和培养的标准。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CIO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需要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需要大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需要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不论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还是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都需要在学校接受教育阶段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对“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培养CIO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来说,不仅要扩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数量,还要调整学科体系,真正培养出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且具有系统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但学历教育以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为目标,不论从年龄还是教学条件看,都不可能与信息化实践紧密结合;但CIO又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岗位,需要在实践中培养CIO的技能而不是知识;因此除了加强学历教育外,还要加强CIO的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显然,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无论从层次上还是基本定位方面都有可能是一种突破。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努力构建人人享有学习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会。对CIO来说,不仅要在实践中自学,还需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侯炳辉说,学历教育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而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等CIO职业教育则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强化从业者的技能为目标,重点是培养从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传授实践工作的技巧等。以《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教程》为例,薄薄的两本培训教材涉及21个学科;如果从知识体系的角度看,整个教材编写得“杂乱无章”;但如果从职业活动的角度看,又显得形散而神不散。因为该教程以信息化建设的职业活动为主线,分别介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如怎样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如何搞信息系统开发、网络构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否拥有优秀CIO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优秀CIO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努力营造鼓励CIO干事业、支持CIO干成事业、帮助CIO干好事业以及积极推动CIO人才队伍成长的社会环境,让那些有志于成为CIO的人在一个宽松的环境内快速成长、壮大。在CIO的选拔、任命中,“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谁就能成材的社会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