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2003年北京八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1/09 14:22 好工作 | |
2004届北京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大大小小的开了不少,本刊记者亲历了其中8场,在此把其间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下一步的求职带来一些提示。 镜头一:研究生专场 体力大战 时间:10月30日,地点: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 作为本年度首场招聘会,现场的火爆程度让记者始料未及。招聘会刚开始一个多小时,门外就已经排起了不下500米的长龙,全场展位不超过50家,人却得一拨拨的往里放。由于主办方控制进场人数,现场虽不太拥挤,但是一些知名企业的展位却频频濒临险情,像现代汽车、亿阳信通、北大方正、普尔斯马特这样的单位,几乎是只见人头不见展牌了。 点评:作为小型招聘会,供需比例严重失调,没有现场面谈,就全凭简历上的真功夫了。企业对专业的要求比较明确,由于是针对应届硕士生而来的,没有强调经验问题。不过一些学校、研究所之类的单位则对学历卡得比教严,往往只要博士。很多人除了感觉到压力以外,收获恐怕不大。 镜头二:制造业专场 研究生唱主角 时间:11月6日,地点: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 到场的单位以化工、汽车行业的为主,外企招聘人员会和求职者逐一面谈。有几家企业是上次研究生专场的老面孔,不过招聘职位降了一个档次。大部分招聘企业都是针对本科生而来,提供的都是基层职位,薪水也不太高,而且希望毕业生能够提前到公司实习,但没想到来都是研究生,很多企业收到的简历里研究生的超过半数。 点评:今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多,所以大家动手都早,参加招聘会只是希望能多个机会,主要是想给自己增强信心,如果企业提供的职位不合适,就算给了机会也不会去,但是盲目投简历势必收效甚微。本科生态度务实,在薪水上的要求又低于研究生,并不需要担心来自研究生的威胁,企业只招适合的人,并不迷信学历。 镜头三:医药业专场 京男受宠 时间:11月13日,地点:大学生就业之家。 来的单位有一些制药名企,医院只有二级以下的,虽然没有什么大医院,但是要求可一点也不低。招聘方纷纷打出“只限北京生源”的招牌,原因在于过去招的一些外地学生一解决户口就走人,伤了企业的心。一些医院由于收入偏低,也没有条件提供住房,招外地学生生活太困难。医院要求男性是出于体力的考虑,身强体壮的才做得了临床医生。 点评:即使科班出身入行也难,三级医院不用来现场招聘,机会都留给名校的硕士了。比较稳定的单位都会挑剔生源和性别,家在北京的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人际关系,外地学生就只能考虑小规模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而且可能还要先从销售等基础职位做起。 镜头四:电子信息专场 只求留京 时间:11月22日,地点: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 想解决户口最好进大公司或研究所,但是大公司基本上是百里挑一,研究所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虽然有的单位抬高对外地生源的要求,明显采取双重标准,可还是比诚心诚意的外地单位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很多人宁可在北京苦苦挣扎,也不愿意离开去选择一个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前途上都好一些的机会。 点评:求职呈现一边倒的状况,大公司和研究所提供的机会很少,可投简历的人又很多,想借此解决户口的几率微乎其微。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且要求也不是很高,不过本科生想落户会有一定难度。建议外地学生多关注长远发展,不要只把眼睛盯在户口上。 镜头五:财经专场 不敢要价 时间:11月30日,地点: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 招聘单位以银行、保险公司为主,与以往招聘会不同,保险公司倒是大受学生的追捧,因为招聘的是正是员工,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业务人员,没有专业和生源的限制,而且还能够解决户口。银行对生源和学历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干脆把目光转向外贸、IT、制造业企业,大型企业提供完善的培训,发展的空间更大,而且也不存在生源的限制。 点评:财经类毕业生严重供过于求,绝大多数本科生都能坦然接受做业务起家的现实,不过由于起步的时候会面临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最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入,比较容易坚持下去。 镜头六:建筑业专场 对号入座 时间:12月6日,地点: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 招聘单位以业内知名的大型国企和研究院为主,民营性质的房地产公司也占有相当比重。大型房地产公司基本上录用北京男生,对经历的要求是少而精。春季毕业生认为大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职位提供,选择面很大,基本上没有留京的打算。房地产经纪公司没有生源的限制,可以解决户口,专业方面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就是看重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热情。 点评:供求双方还算匹配,北京生源和大型国企和研究院两情相悦,外地学生进民营企业也能解决户口,不过最好不要只把眼光盯在户口上,民营企业给新人的成长空间也很大。 镜头七:高职专场 不愿就业 时间:12月13日,地点: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 虽然来的学生很多,但是真正有收获的不多。 大部分求职者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已经基本上能够解决就业问题,来参加招聘会是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好的机会,但综合性招聘会专业包罗的比较全,针对每个专业的职位数量就少。外地的学生就想先找个工作,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再继续读书。 点评:高职毕业生又省钱又实用,企业有很大需求,可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就业的打算,还都愿意追求更高的学历。即便考虑就业,很多学生也只接受一年合同,边工作边准备本科的考试,反倒出现了一种学生挑剔工作的现象。 镜头八:师范专场 专业是坎 时间:12月20日,地点: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 现场单位以中小学居多,由于有进京指标的限制,只面向北京生源,而且学校不提供住房。需求的专业都是语文、数学、外语这样的大众学科,必须要求相关专业毕业,而且最好是在同类的学校的相关年级实习过。虽说有些专业不一定非吃教师这碗饭,但是离开教育口发展就要赔两万多元钱给教委,很多学生觉得不值。郊区的学校会有一些机会,不过一签就要六年,而且起薪很低。 点评:大学对外招聘的职位很有限,大部分机会都被留校的学生瓜分完了,而且硕士学历是最低的门槛。外地的冷门专业本科生在北京没什么机会。不妨考虑广东的单位,待遇往往更好。如果本身就对教学没有兴趣,不妨趁早跳出这个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