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拼才会赢--陈星兴VS代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1/12 17:53 新浪教育 | |
陈星兴简介:重庆市2003年高考理科状元 毕业学校:重庆南开中学 高考分数:总分688 语文130 数学148 英语136 理综274 现在就读学校:北京大学 陈星兴de故事 引言: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选择。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自己选择的路,就更要勇敢地走下去,并无怨无悔。 上小学时,陈星兴和母亲去南开中学看念书的表姐。母亲说这是全市最好的中学之一,说完,就看着陈星兴,母亲希望孩子能说出好听的话。小陈星兴看着那漂亮的校园,并没有说话。但他心里已经开始神往南开中学了。进入南开中学,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目标。 初中快毕业时,一直保持全校第一的陈星兴,成为很多重点学校的挖掘对象。市内某重点学校为招收他,开出了优厚条件:三年学费全免,每学期有丰厚的奖学金,高三还有机会出国等等。这让他的父母有点心动了。陈星兴却犹豫着,他觉得直接去那优厚条件的学校,能节省很多的时间和后顾之忧,但这样接受了,似乎自己的生命中缺少了什么?那就是挑战。缺乏挑战,就缺乏积极的斗志,没有斗志的人,还有什么意义。进南开。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重要的选择。他敲开父母的房门,告诉父母,他要放弃优厚的条件,自己坚持考南开。父母觉得儿子突然长大了,他们感到很欣慰,坚决地支持了儿子。他终于进入南开,完成了小时侯的一个梦。父母觉得没什么能难倒儿子了。 高考前,陈星兴获全国数学奥赛省级一等奖,取得保送北大资格。可命运偏偏喜欢开玩笑。由于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的失误,在保送北大的学生中他只排到第三名,保送名额却只有两个。这让他与北大失之交臂。这让陈星兴有点沮丧,他徘徊在街道上,有些茫然,他失去了一次机会,而这样的机会不多。父母也不知怎么安慰他。星星闪烁,要再次和命运拼搏了,与其泪流满面,不如握紧拳头。很快他就从这种失落中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最终喜中状元,北大梦圆。这对他来说,只是完成了一个梦,他的梦还有很多,他还要继续努力,有梦真好。 陈星兴有个双胞胎妹妹叫陈漫。哥哥的成绩好,时常帮助妹妹学习。初中毕业了,哥哥考上了南开中学,妹妹进了渝北的暨华中学。哥哥平时很少回家,和他通电话最多的人就是妹妹。哥哥常将南开中学的一些学习资料给妹妹。在哥哥的帮助下,妹妹的成绩也在班上处于中上,今年考上了大学。妹妹也是哥哥的一个寄托啊。 状元支招 【认真分析失误,冷静找出对策】 其实,分析失误、找出对策的方法实在不是新鲜的高招,但是从我的学习经历来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老方法,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在高二升高三的考试中,我的成绩很让人惭愧,全校仅排100多名。名次排出后,关心我的老师和家长很为我的前途担忧,纷纷找我谈心。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仔细分析这次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经过对失分的每道题进行重新审视,我给自己开出了诊断书:马虎大意,忽视细节,不是不会、就是做不对。 面对自己的毛病,我没有回避,而是冷静地找出对策。为吸取教训,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认真调整,复习时重基础、重细节,努力争取不出现非智力因素丢分的情况。果然,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进步非常大,我一跃成为全校前20名。 【瞄准数型结合,踩实关键步骤】 随着高三第二轮复习的开展,各科复习的深入,我感觉科目多、时间紧、头绪乱,复习任务繁重,如何既能保住数学这科的优势,又能给其他科目分出时间,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找到一个捷径:瞄准数型结合,踩实关键步骤。 数学复习需要做大量习题,代数更是如此,为了节省时间,我决定采取数型结合和关键步骤并举的方法,进行数学题目的快速练习,既保证质量,又压缩了时间。比方说函数题,涉及二次曲线的内容,我一般是画一个简单的图形,看看位置关系,与坐标轴的交点等等,这几个关键步骤是不能省略的。对照数型结合图,踩实了每一个关键步骤,心里明白了设题的思路,以及解题的方法,不再用太多的时间去进行繁琐的演算。 当然走这种捷径要注意从基础做起,只有做熟了最简单的基础题,做其他题目才会如顺水行舟、轻松自如,也不容易出错。如果基础掌握得不扎实,可能导致对图形判断的失误,从而直接影响解题思路,造成错误的结论。 在熟练使用数型结合、关键步骤并重的方法学习数学后,有时候我甚至可以不画图,直接在头脑中构想一下就可以完成整个运算。这种有意识的锻炼,不仅仅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加深了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加强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考场秘笈:沉着应对,心无旁骛】 经过这么多年的考试,我有一个体会是:要想取得好成绩,做到沉着应对、心无旁骛至关重要。 拿我在数学高考考场上的历险来说吧。刚开始一切顺利,我按部就班做着试题,不曾想突然遇到了"拦路虎",两道大题目看得我一头雾水,竟然毫无思路,一向答题顺手流利的我脑子里就像卡了壳。情急之中又发现还有四道大题也没做。眼前的两个题目没有丝毫进展,几十分的题啊,后面又跟着四个大题,这下子怎么才好,如果这些题作不出来,那么我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梦岂不是要泡汤,我心如乱麻,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经过一阵胡思乱想,想起老师家长传授的考试技巧,我揉了揉脑袋,及时调整心态,做出了最后决定:降低目标,考上什么学校无所谓,先做其他的!期望值降低了,我心中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找回了重前作题的感觉,眼前豁然开朗,答题思路清晰而明确。 结果,考试出来和同学一交流,那两道令众人挠头的题目我全部答出了,并且没有丢失一分。这场虚惊让我认识到调整考场心态的重要性,因为它对一场考试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名师点金 储瑞年 北京师大实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兼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数学审查委员、北京市重点中学数学实验课本副主编、《数学通报》编委。 参与了"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与多套教材的编订和审议工作,还参与了《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学百科全书(数学卷)》、《中学教师实用数学辞典》、《高中数学学习辞典》等书的撰稿。 【函数、数列、不等式】 在中学范围内,研究函数、数列都是在实数范围,而实数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比大小。所以函数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函数在变化过程的一个大小关系,函数也就自然和不等式联系在一起。 对于这样的重点内容,会强调它的综合性,强调它的思维性,换句话说就是强调深度和广度。所以最后的压轴题,代数部分往往就在这几块,有的同学就总结说,不是考函数就是考数列,而且往往和不等式综合在一起。这个想法是对的,这个也是考试中心直言不讳的,重点知识就是要重点考察。所以,最难的题往往就在这一部分。 除了知识本身,还在从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去理解。现在的高考,除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这个原则,还提了另外一点"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我感觉这句话的分量特别重要,知识不是离散的,而是相互内在联系的。 高中数学里面,要构建一个覆盖全面的知识网络是太难了,但是构建一个局域的知识网络,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围绕代数,所有形成网络结构的都是刚才说的这几块。现在考题中,综合体现的最集中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这是一个知识网络。 第二个就是函数与数列,因为这两者都是研究变量的变化规律的,所不同的就是形态不一样。函数研究的是连续性的变量,数列研究的是离散的变量。但是现在高考命题,要把这两者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题目类型,函数中有数列,数列中有函数。这个不仅是知识上的交汇,更重要的是思想上、方法上的交汇。 第三个是向量、方程的曲线、函数的图像,这就是横向的联系了。 学生现在关注的是知识点,但是现在高考突出能力的考察,只注意哪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是应付不了的。 所以,概括成两句话就是"突出重点、构建知识网络",作为考生,你想也得想,不想也得想。 【借鉴经验,学会做题多想,少算】 数形结合,这是数学的基本特点。也是数学当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另外,数形结合,在高考中的命题,也是非常高的。 前面的这位同学关于数形结合的说法很好,因为现在高考里面,代数试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因为代数本身就是从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一些内容。但另一方面,还不能忽视代数问题的几何背景。现在从高考命题上讲,形式上看起来是个代数题,在后面有些隐蔽的几何图形,作为题的背景。这在考试上都有体现。所以学生如果说,能够面对一道代数题,他能联想到代数后面的几何背景的话,那他对问题的理解就比较不错了,因为数学本来就是从数和形上提出问题,答题的时候,你要是能理解,这点体会,希望同学们能有个认识。对问题要认真的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前面同学提到的做题方法,可以借鉴,不能照搬。因为每个人的数学基础不同,他的水平,主要来讲是思维水平,应该比一般同学要好。看到这个题,马上就可以把握思维要点,如果基础差的同学也这么做,一看题,草稿纸上画两笔,就pass过去,那是肯定不行的。 在做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思维的障碍,用同学的话说,就是在那里被卡住了。看看知识有没有漏洞,这个漏洞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看知识有没有把握,另一个是有没有理解。人家是在深层上考察,你只在表面上理解那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我说一般同学来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借鉴的意思就是多思考,如果你机械照搬的话,那只是机械模仿。因为在真正落笔做的时候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现在是笔试,笔头的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题都要动笔做,自己薄弱环节的题,自己感觉拿不准的题就要详详细细的做。解题训练,对每个同学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现在高考为了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原则,多考想的,少考算的,就是说,你要是把数学的实质弄明白了,那就一通再通了。并不是在繁杂的计算上,给你设置障碍,数字计算都比较简单,考试中心有个想法,今后要让计算器进入考场,减少计算量。也节省了计算时间。不是采取机械的模式,采取那种对号入座的办法应对考试。老师给学生整理好多题型,针对代数有几种问题,每种问题有几种方法,形成一种解题的模式。学生最希望的就是,老师给他的命题,和高考试题能对上号的。但现在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原因是,现在高考强调考能力。 今年的高考有一道大题: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果P和Q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的取值范围 这道题就是考你一个数学的逻辑关系,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逻辑体系。就是两个命题,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这句话所讲的意思是,如果你把这个逻辑弄清楚了,那么剩下的就很简单了,你就对题就有了正确的领会。他两个命题,这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所有的学生马上可以反馈回来,P的正确的充要条件就是0〈C〈1,这部分的分数起点是很低的,而且马上就可以得到了。那么再接下来,Q写成一个不等式的形式,而且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正好从思维的角度上讲,是一种平常思维的逆向状态,先告诉你解集是什么,让你折回来,这个逆向思维,就加强了这个题的思维性。 我觉得这个设计的很好。再接下来呢,就有了数学的另外一种思想,合理的转换。如果你采取把这道题就看成一个不等式的题,按照不等式的变换,一步一步做,那么这道题就错了。这个变换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你不这个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你便能恍然大悟。就是这个函数在他定义的范围之内,大于一恒成立的情况。从数量上来讲,你马上可以知道函数的最小值是什么。 另外你还可以联系图像来想,图像都在y=1的上方。这也就是数形结合的一种思路。 两个思维的途径,都可以得到结论。都得认真分析,这个认真分析就是,要抓住题目的特点,从数和形的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分析清楚,理解到位,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很清楚,很容易的问题了,后面的计算量就非常小了。 从2001年开始,考试中心有意识的加大了文理两科的试题差距。这是因为文科和理科的数学要求是明显不一样的。理科试题以抽象思维为主,侧重考查思想方法和思维的严谨性;文科则以形象思维为主,侧重考查基本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 这在代数上的差别最为明显,文科和理科,几何上的差别小于代数上的差别。因为几何都是形象的东西,而代数恰好是一个抽象一个具体。 在第一个阶段,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要强调基础,做好基础题,做好高考中的容易题。对理科的同学,应该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现在文理科差距加大之后,重要的一个体现是理科题的综合性加大。 【新增内容比例高于课时比例】 从知识的角度来讲,明年的高考很重要。使用新课程卷的省市由10个要增加到25个,而且这些增加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在数学学科。 而且考试中心为了有效的推进课程改革,新增知识内容比例要明显高于课时比例。 新增的知识主要就是三块:向量、概率统计、导数。但是不要简单的认为这是大学的内容下放,有些老师就有这种错觉,把大学的东西给学生训练,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综合性和能力要求最高的是向量,概率统计、导数只要求基础知识,基本计算等。 考试中心说得很多,但是考得很简单,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这个思想,今年有一个统计的题目,计算量很简单,只要你想清楚了,用算术就可以解决。 向量和传统知识的联系,也就是和代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结合,这一点要注意。这一部分的要求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