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青春校园 > 正文

到社会“练”一遭--大学生寒假打工的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4/02/06 11:15  解放日报

  今年寒假期间,各大高校校园活跃着一批留校打工的学生,这些学生生活在校园,工作却能完全融入社会。几位寒假打工的大学生向记者说起他们的“打工逻辑”。

  案例一:潘多在音乐学院学的是小提琴,今年寒假他和同学四人: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组成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放假不到半个月,仅各大公司和酒店的联谊酒会,“四重奏”就赶了七个场子,每个人每场收入200元,凑了笔
不小的数目。“和其它专业的同学相比,我们找兼职要容易得多,真不行的话,到酒吧工作两小时也能拿300元。”潘多说。

  打工逻辑:专业越“小众”越抢手。别看爵士鼓、服装设计、西班牙语这些专业在别人眼里挺“小众”,可学了这些专业在寒假打工却很抢手。

  案例二:华师大研究生张利按照学校食堂门口的招聘广告,找到位于凯旋路上的这家公司。本指望找份好点的兼职,但到这家公司应聘后,有上当受骗之感,于是决定选择学校提供的工作。“依靠学校,至少工资和人身安全有保障。”这种想法还真普遍,华师大今年寒假有700多个留校学生,学校通过设置校内岗位和联系校外企业提供岗位600多个,被这些学生抢订一空。

  打工逻辑:学校是“大树”,最值得学生信赖。再说学校安排的工作薪水也不低,还可以忙里偷闲看书,何乐而不为?

  案例三: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小李的心里有个梦想:进外企,成为跨国贸易能手。为此,小李为自己的寒假打工设定了目标:和外语有关、和贸易有关,薪金不限。功夫不负有心人,寒假至今,小李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和互联网找到了四份家教,家教对象都是来沪工作的外国人,家教内容是汉语。小李告诉记者,通过教汉语,自己已经能和他们用外语自由交谈,也学到了不少“生意经”。

  打工逻辑:收入是眼前的,就业才是长远的。大学生寒假打工应未雨绸缪,把眼光盯准几年后的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 华巨锋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