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困惑:为什么我变得不敢跟陌生人说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2/06 17:40 新浪教育 | |
小米原来是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的内勤人员,看到跟自己同时进入公司的人由最基层的外勤保险顾问做起,业绩节节高升,心里也有一点躁动。于是,主动要求更换工作,做一名保险代理人。 然而,事情并非所愿,仅仅做了一个月,他就支撑不下去了,不敢见客户,即使每次勉强见到客户,也紧张得冒汗,两手发麻,象抽筋一样难受,不敢跟客户目光接触,自己 小米痛苦不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十分敏感,见到陌生人非常紧张,不敢跟陌生人说话。 小米的痛苦是社交恐惧发作带来的,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他以前就存在轻度社交恐惧,只是不曾遇到触发事件,没有严重发作。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适合做推销之类经常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工作。当然,这并不是说性格内向的人就不能做推销,生活与工作是可以分开的,有些人生活中显得内向但工作中却象一个外向人的作风。换言之,只要掌握一些社交技巧,进行心理训练,一个内向的人同样可以成为社交高手。 小米最想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如何不脸红?如何彻底消除紧张?保持目光接触时如何避免紧张情绪?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先从最容易解决的目光接触入手,进行目光接触练习。 "你能不能从我的目光里看出来我正在看你脸上哪个部位?"我看着他问。 "在看我的眼睛",小米说。 "事实上,我在看你左边的眉毛",我说。 目光接触本来就容易让人紧张,因为人对自己的表情可以控制,但对自己的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相互一致的,但两者可以分离,出现不一致时,判断一个人的内心变化的线索是目光而不是表情。我们的表情可以伪装,目光却无法掩饰,所以目光接触的双方都可能产生被别人看穿内心的不安全感,从而紧张不安。在社交活动中,目光过分接触,比如盯着对方,或者没有目光接触,比如目光躲来躲去,都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其实,盯着一个人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看都会让人不舒服,用目光注视一个人要适度,一般保持1秒钟左右即可。心理学家肯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一个人在谈话中视线如何移动。结果表明,在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的人,其性格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一个人是否能站在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眼光者,就是胜利者。相反,因为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完全受对方控制。 缓解目光接触紧张感的小窍门是:看对方两眉之间的位置,或者左边的眉毛,或者右边的眉毛,或者扫视对方的鼻子或嘴。这样可以避免目光长时间接触,减少紧张情绪,但对方绝不会察觉你在看那些部位,而是认为你在看他的眼睛。 目光接触练习做了几次之后,小米的紧张感果然减轻了不少。 见人脸红,也是小米的苦恼。我告诉小米,当发觉自己脸红时,可以在有镜子的地方观察自己的脸色,把镜中看到的脸红程度与内心体验到的那种红色相互比较。事实上,脸红程度并不是心里想象的那种红,而是浅得多,何况谁都有过脸红的经历,不会因此否定一个人的能力。 最后,我跟小米讨论如何面对自己的紧张。紧张是由于担心自己不能应对某些事情引起的,小米对自己担心的对象是非常清楚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担心客户对他有负面评价,二是打电话时担心客户说出一个自己没有准备、无法应对的话题。 对于第一个担心,我问小米:"你和客户素不相识,一点也不了解你,他怎么可能会对你产生任何评价?客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对保险服务的不理解不信任,购买保险的客户一般是通过熟人介绍。也就是说,那些客户并不是对小米本人不满意,而是对整个保险行业服务的不满意,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认为客户的不满情绪是针对自己的,见到十个愤怒的客户,就会背上十个包袱。 对于第二个担心,当客户说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我建议小米把那些的问题记录下来,归类整理,下次就会避免,因为有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的问题在第六次又出现了。如果没有及时总结,就认为是一个新话题。如果连续记录超过100个,问题类型就基本清楚了,自然就能够应对。 经过几次深入讨论,小米逐渐放松了下来,慢慢地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虽然有时仍然会紧张,但已经不那么担心了。 (本文已经隐去可能据以辩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点击进入心理咨询,诉说你的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