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2004高考问答:物理 如何过好审题关

http://www.sina.com.cn 2004/02/10 14:50  中国青年报

  老师:

  您好!

  从初中起,我就很喜欢物理学科的学习,对物理很感兴趣,但是,进入高中阶段后,每次考试我的物理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其实上课老师讲解我也听得懂,课后复习
也能够掌握课本的内容,但就是考试时总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心里很着急。我非常想将物理科学成自己的强项,为实现我今后的人生理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自己也在找原因,发现在解题时,我总是在审题这一关容易出问题,不是漏看,就是错看,或没有能理解题目的真实含义就下笔,往往一看就做,一做就错,自己也想改变一下这种解题的习惯,就是不见效果。我是一名高三学生,用不了多久就要参加高考,老师,您能指导一下如何审题吗?

学生 吴法

  吴法同学: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同学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眼看”是前提: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符号批注;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看”过程中,边思索、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嘴读”是内化: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这是一个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它能解决你漏看、错看等问题。例如,平时学习中,成绩较好的同学,拿到一道题目,不管是难是易,他都会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小声读或默读,特别是遇到一道陌生的题目,他会更加兴奋,认真、仔细地完成它,逐字逐句研究,把做出一道难题看成一种快乐;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不然,看见难题有畏惧感,脑中“我做不出”的意念缠住了他们的思维,这时可通过“嘴读”的方法寻找一些灵感解决问题。

  “手画”是方法: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草画图形,搞清物理过程,还原物理模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搞清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像、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若物理过程理解错了,那这道题便无法挽回了。

  “脑思”是关键:做到以上几点后,下面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知道,解题时每个人都会遇到关卡,切忌一遇到困难就自乱阵脚,否则,就会越做越紧张,效果可想而知。对于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它们不会太难,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但这时切忌掉以轻心,洋洋自得,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一不留意就会掉下去,可到头来却不知道为什么错了?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这时可采取一些巧妙的办法,例如,不妨先闭上眼睛,深呼吸几下,然后再集中全部精力攻克这道题等等。最要不得的是,遇到一道难题,看了几眼,做不下去,就看下一道;写了几行又做不下去,再做前一道;刚有了思路,却又放弃,去想下一道;反反复复,两道题一道也做不出来,可时间却又所剩无几,又担心前面的题目会做错,又转而检查前面的题目,结果两大题没完成,前面的答案又不能保证万无一失,那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遇到难题,不必吓得不敢下手,从简单的方面考虑,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得不到最终答案,也会获得步骤分。实在做不出来,也不要勉强自己,影响全卷的答题。谁也不能保证完成每一道题。其实,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不在于做不出难题,而在于做不对你会做的题目,这儿计算错误,那儿题目看错,导致到处失分。

  总之,过好审题这一关,还必须做到知识掌握要全面,复习内容要全面,要深入、透彻理解基本概念。每当考试时,要打有准备之仗,认真、踏实进行全面复习,对所有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覆盖每一个知识点,不能有任何知识的疏漏,胸有成竹、充满信心走进考场。此外,可以运用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像对称思维、极限思维、等效思维、假设法、图像法、整体法等;在使用“正家功夫”遇到困难时,不妨试试“旁门左道”,特殊值法与猜想法便是左道中的上乘功夫,这类做法虽不登“大雅之堂”(不可以作为解题步骤),然而,其得出的结论却一般都是正确的。

  以上谈的几点不知是否对你有帮助?祝你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江苏姜堰市第二中学教师 姜立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