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我们怎么“考”博士?透视复旦博导自主招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02/16 14:34  解放日报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了从小考到大,从幼儿生一直考成博士后。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了一卷定终身,习惯了在几个月的填鸭式应试备考中赌注未来。

  所以不难想像,当在2004年初春,在天南海北考研者正当举砖敲门之时,复旦突然传来“博导招博士,自主决定考不考、怎么考”的消息,神州大地那一份关注与激奋。

  其实早于2000年,复旦便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全国开始部分博导自主招收博士生的试点。4年来,复旦“摸着石头过河”,试点范围从最初的两院院士、杰出教授,扩大到全国百篇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和“973”首席科学家,先后有42名博士生被“自选”入校。

  昨日,复旦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教授向记者证实,今年复旦自主招博将再次扩增到全校40多个重点学科带头人,这意味着复旦将有近70名博导跳出沿袭几十年的“一刀切”全国统考,自定考试方法,自定考试内容,自主招收博士。

  周鲁卫表示,复旦自主招博的范围今后将进一步扩大,这对选拔具有科学激情和创新潜质的精专人才,从源头上优化博士生质量,利莫大焉。

  复试三天过五关

  没有了大一统的标准试卷,这博士自选,怎么选?

  不止一位复旦老师向记者推荐复旦研究生院副院长、复旦附属医学院免疫系主任熊思东。都说,这位四十刚出头的博导虽不在自主招生“授权”范围内,却在给定的复试空间里,将“自选动作”挥洒得有声有色。

  熊思东将自己独创的“三天复试法”,总结为“过五关”———

  第一关专业笔试(两小时彻底“自由”)

  过关描述:给考生一个非常艰深的专业题目,要求在一小时内写出答案。题目难度远超出硕士的能力,通常一半以上的考生不知如何下笔。笔试完让考生离开考场自由求助,两小时后回来再口头回答同一道题。

  设关理由:我看重的是两小时后。你可以让两小时转瞬即逝,也可以查图书、打电话、请教前辈师友。博士生就是要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我知道三年相当于几个两小时,所以我也能从两小时前后的变化,清楚地预测三年后这个人能达到的学术水平。

  第二关专业英语(能做多少算多少)

  过关描述:给考生一大摞中文和英文专业资料,要求在45分钟里中翻英、英翻中,能做多少算多少,到时收卷。

  设关理由:相比勾ABCD的标准化考卷,在给定时间里又要准确又要速度的翻译,更能反映出考生的英文水平和心理素质。

  第三关实验操作(不看结果看“规矩”)

  过关描述:给定一个不可能当场做出结果的实验项目,让考生独立操作,考官观察考生的动作是否规范。

  设关理由:免疫科学实证性很强,要做的都是精确到千分之一毫升的实验,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我曾让考生做试剂稀释的实验,有的直接拿装原液的试管就开始稀释,有的碰翻了盆砸碎了瓶,有的干脆连嘴也用上了,含着试管就吸。学了十几年医科仍不懂“规矩”为何物,能当博士?

  第四关分头聊天(一票否决没商量)

  过关描述:考生分别与系里副教授、实验室主管、研究生聊十几分钟,话题无关专业,信马由缰,聊完后总结对考生印象。

  设关理由:通过聊天我想知道,一、这个考生是不是可以交流,他平时不爱说话与我无关,但实验室是一个团队,要做博士必须善于沟通;二、他有没有让人深恶痛绝的地方,只要有一位考官极不喜欢某考生,对不起,一票否决。

  第五关特别任务(鸡毛蒜皮见功力)

  过关描述:随机安排考生办件小事,或是与副教授合作写一份课题计划,或是去科委送一份材料,或是打电话到厂家订购一批试剂,考官通过各种途径跟踪进展,了解结果。

  设关理由:虽是鸡毛蒜皮,从中可考察处理事情的能力。有送材料的考生出了门,愣是一天没转来,迷路了;有订试剂的考生不管三七二十一,拣到篮里都是菜;也有一位考生,几家厂子电话打过去一一询价,又电话打到厂家提供的用户单位一一征询意见,仔细调研后才下订单。事无巨细,高下立现。

  对话

  让考博“个性”起来

  记者:俗话说“过五关,斩六将”,你这五关过下来,幸存者寥寥无几吧。

  熊思东(复旦研究生院副院长、复旦附属医学院免疫系主任):中途不淘汰,五关过完后综合打分。免疫学考博向来热门,每年十几二十个人复试,最后是十中取一。我从1999年用这种方法,不敢说每年都挑到了最拔尖的,但我敢说,与传统考博相比,这种复试在给定生源里选到优秀人才的概率要大得多。

  记者:传统考博问题出在哪?

  熊思东:博士生应该是有深度有个性的精专人才,可传统考博宽泛有余,特异不足,初试程式化,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复试简单化,只要没缺胳膊少腿照单全收。靠什么测试出考生对科学的敏感度?靠什么测试出考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博士生必备的素质。

  记者:是否可以学学国外高校招研,凭本科成绩单、推荐信和简单的面试入学?

  熊思东:学不了。国外研究生入校后先在各实验室轮转,学生、导师、专业,相互都能二次选择,我们是一考定终身,一旦看走了眼,入错了门,想改也难。更重要的,国外高校宽进严出,博士生完不成学分拿不到学位司空见惯,学校和导师都不会有压力。就拿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来说吧,它的生命科学专业全美第四,可入校的博士生能最终拿到学位的不过50%,能按期拿到学位的更是凤毛麟角,不到10%。换了我们这试试?恐怕导师老早急得赤膊上阵了。

  记者:以你之见,我们的考博出路何在?

  熊思东:中国地广人多,考生素质参差,现行的初复试制度有其合理性,关键是要搞清楚初试与复试各自要解决什么问题,千万不能相互重复相互配衬。依我看,初试就解决一个知识面宽泛度的问题,所以要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进复试。我们系的初试专业卷就很容易,通过率每年都在70%以上。

  记者:复试才是试金石。

  熊思东:没错。导师与考生面对面,要想方设法用各种“自选动作”,考察考生的专业深度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复旦医学院许多实验室用我这套复试法招博士,反映不错,大家都希望自主招博的力度能再大些,真正地考出个性,考出人才。科教兴国教为本,一个博士“考”错了不过悔三年,一个民族“考”错了,千秋之憾呀。

  本报记者陈江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