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1世纪》留学杂志 > 正文

德国私立高校发展迅猛

http://www.sina.com.cn 2004/03/01 16:29  《21世纪》留学

  编译/晓玛

  教育也是一种商业服务吗?目前,德国高教界正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无论讨论的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事态的发展,即越来越多的私立教育机构和组织正日益成为公立教育组织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德国汉堡大学曾发生了学生反对“大学完全经济化”的罢课。学生们提出的口号主要是:反对“完全按照实用性的原则来指导教育”,反对将教育变成“精英的特权”,呼吁“教育是为所有人的,而不只为西门子公司”,号召同学们罢课以示抗议。

  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美国专门从事教育投资的“阿波罗集团”来到德国发展他们的事业。三年前,公司的领导层曾认真思考在互联网之后何种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教育上。他们坚信:教育将成为又一巨大的利润产业。于是,在2001年,他们投资建立了一家基金,专门从事教育领域的投资,经营范围包括继续教育企业、高校和幼儿园。

  在德国,高等教育历来主要是由政府负责,所以人们对近年来出现的私立教育机构的看法意见不一。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应该是政府向其国民提供的一项义务服务项目。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学术之自由。学生抗议运动的发言人勒内·舒伊勒堡疾呼:“教育不是商品。”“若将教育交给企业经营,民主监督的力量终将丧失。”持相反的观点的人则认为,教育是处于世界竞争中的普通商品之一,学生就如顾客一般,因此学生要为学习付费。

  教育究竟要向市场开放到怎样的程度?目前,世贸组织(WTO)正致力于建议其成员国家消除彼此间服务行业准入的限制。按照世贸组织的行业划分,教育归入服务行业。开放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日渐强劲的呼声。如果教育领域全面开放,任何人就都可以在世界各地开办分支机构,“兜售”自己的文凭和证书。美国是这一设想的积极推进者。

  德国教育部长埃德尔加特·布尔曼女士对教育商品化的趋势深表担忧。“我们不能将教育商业化”。她同时指出,全球一体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驱动。她拒绝降低教育水平:“‘文凭制造工厂’在德国没有市场。”

  科学一旦与经济发生联系,德国人立即就会产生忧虑。因为自19世纪以来,教育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当然有一部分教会教育是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的。然而,高教领域中政府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为私立高等教育组织的出现所打破。几年间,从柏林到汉挪威,从斯图加特到科隆,私立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势不可挡。这些私立学校都宣扬能够为学生提供比公立大学更高质量的教育,部分学校也确实赢得了不错的名声和成绩。

  “私立”不仅仅意味着它们以赢利为目的或企业股票上市。这些学校大多是公益性责任有限公司,或为某个基金会所有,其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依靠社会捐赠和学生的学费,同时还要依靠政府的各种资助。“大学”这一称号对它们而言有些名不副实,因为这类学校的专业面一般都过于狭窄。

  绝大多数的德国私立高校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提供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或是从事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目的都是为受教育者提供获得MBA的学习机会。MBA已经成为进入公司领导层的重要条件。其他高校的专业则主要是法律、信息或工程技术。

  目前,德国共有约50所私立高校,这是10年前的3倍;在读学生3万人,虽然与180万的大学生总数相比显得无足轻重,但正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对于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来说,私立高校吸引他们的不仅是高质量教育的承诺,更重要的是私立高校的人际关系网。美国经济学家、前劳工部长罗伯特·里齐曾讲过,私立大学的优势“不在于该校图书馆的大小和任职教授智慧超群,而在于他们超出一般的关系网”。

  另外,私立大学还享有公立大学不具备的其他自由。私立大学聘任教授,可以完全根据其业绩付薪,而不必考虑政府劳资规定的条件限制;其教学计划灵活,实用性强。尤其是在招生方面,学生的取舍任何组织都无权干预,学校享有绝对的自主招生权。前美国斯坦佛大学校长格哈德·卡斯珀认为,该校成功的秘诀不在于其拥有的巨额资产,而在于招生自主权。

  正是由于以上的优势和特点,私立学校较公立学校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吸引力。“对公立学校而言,法律方面的条条框框令其难以脱身,”德意志科学基金联合会秘书长曼弗雷德·艾哈特对公立学校的这种状况非常不满。

  24岁的科尔内利娅·哈斯对公立和私立学校都有着切身的经历。她先是在公立的耶拿大学学习。为上课,她要在城内各地奔波,因为大学的教室散落在城内各处。而且上课的学生很多,老师上课要使用麦克风才行。“光是跑来跑去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她对那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仍记忆犹新。后来,她转学到位于科布伦次附近的法伦达尔的企业管理科学学院。在这所私立学校里,从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学生人数有限,老师讲课根本用不着麦克风。学校一共有14名教授和30多名讲师,而学生只有420人。“大家彼此都认识,”哈斯对此很满意。

  在德国,将教育作为个人未来事业投资的理念仍然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而不为众人所知。“飞行员也要支付培养费,而大学学业却仍然是免费的,”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克劳斯·兰德弗里德认为这不是正常现象。

  这最主要还是观念的问题。因为政府对医疗保险或是养老保险,甚至是建房互助基金,都会予以支持。但对于教育的投资,即使是银行都不加以考虑。很久以来,大学学费一直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禁区。因为人们认为,大学收取学费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低收入阶层家庭子女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德国人同样看到,正是在私立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享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在美国和英国,上大学的比例达到45%,而在德国却只有28%,工人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比例仅为12%。

  “在德国,不享受高等教育的大多数人要养活享受高等教育的少数人,”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教授的汉斯·魏勒(Hans Weiler)对德国的状况很是不解。他是德国欧洲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这种情况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

  当然,高学费并不等于高质量的教学。德意志科学基金联合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德国16所私立高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质量评估,对部分其中部分高校的问题进行了公开曝光。

  近些年来德国经济的不景气也束缚了私立高校的发展。所以,几乎每所私立学校都期望得到政府的资助,即使政府的资助是一次性的。1999年创立的不莱梅国际大学(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Bremen)曾得到政府11700万欧元的资助,这相当于全部运转经费的一半。另一半经费的筹措也是异常艰难。校长要去拜访、说服无数的企业界人士。

  面对私立大学的迅猛发展,公立大学也开始了转变。它们或是部分私立,或是开辟新的资金来源。一些公立大学成立了专门的非公立机构,用以争取资助,或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或者参与企业的经营。他们想方设法进行知识的商品转化。有的学校为资助企业设立专门的教席。如法兰克福大学于2002年初就设立了由“德国电信”资助的教授职位。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2年初,慕尼黑工业大学在新加坡组建了德国大学第一家境外私立大学分校,每年的学费为15000欧元。宝马公司出资1500万欧元为学校建新建筑,建筑以其前董事会主席埃伯哈特·冯·金海姆的名字命名。双方还组建了一家软件公司。

  有些人对这种学术-工业企业的联合形式深表担心和疑虑。敏斯特大学哲学教授约瑟夫·弗吕希特尔对“谁出钱,谁说了算”的状况提出了批评。他提醒人们要防止美国的现象发生,即出资者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倾向。如美国伯克利大学与瑞士诺华公司达成的合作意向:诺华公司出资2500万欧元支持伯克利大学植物与微生物专业,诺华公司从而获得该专业部分研究成果的独家使用权。

  美国大学给德国人的一个启示是大学的私有化并不一定排斥政府的资助。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美国政府要高于德国政府,而私人的投入又几乎占了美国高教资金投入的一半,私人资金更多的是来自个人而非来自企业。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