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青春校园 > 正文

20年大学缩影:父子大学毕业总结对比与互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03/02 11:25  21世纪人才报

  编者按:从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到1998年高校扩招,20年间,历经沧桑的文革后新三届大学生和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扩招后大学生,他们整整跨越了两代人的时间长河,他们的大学毕业个人总结,反映出两代人的心声,刻画出时代区别、教育区别乃至知识、素质、修养、能力等方面的区别。以下是一对父子大学生的真实毕业总结和互评,由此,我们看到了两代大学生的缩影,也看到了中国20年高等教育的变迁。

  蔡恩泽(父)  蔡亮(子)

  儿子的毕业总结(1998级,扩招第一届)

  大一:一半糊涂+一半清醒

  1998年9月,我考入了江苏省某工学院,仅仅只是个二流的本科院校,因此,大一上学期,很长时间我都陷入高考失败的阴影中,常叹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一学期,我与奖学金无缘,也在大学的快节奏中糊里糊涂地过了半年。

  但大一下学期,我决定改变自己萎靡不振的状态。我接触了“疯狂英语”,也“疯狂”一番。天道酬勤,这一学期,不仅英语突飞猛进,还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大二:爱情+实践+证书过级

  大二,班里不少人开始谈恋爱,看到一对对情侣手拉手地擦肩而过,羡慕而又妒忌。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孤僻,很浮躁,我不禁有些惶惶然,但这种惶恐的青春期心态没持续多久,我就走出了迷茫。我开始包装自己,努力营造积极心态。果不出所料,有女孩子开始用迷蒙的眼神注意我了,我心里真是洋洋得意。

  从获得奖学金到获得爱神青睐,我终于又重新找回了自我,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于是,我开始与同学们频繁交流,生日Party、老乡聚会、大学生联谊会都是我们常举行的活动。除了这些,我还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甚至走出学校与书商合作卖书,不仅挣到一些小钱,也锻炼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对工商巨子们的成功案例格外关注,课余时间几乎都是泡在校园网吧里,跟做客新浪的富商巨贾们聊天对话,幻想哪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腰缠亿万的大亨。

  大二在学习上并不是拔尖的,但整个个人素质却有很大提升,“有得必与失吧”,我常安慰和鼓励自己。但骄傲的是,大二一年,我不仅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还一鼓作气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大三:考研+就业惶恐

  在大三整整一年中,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开始放松了学业,虽然也获得了两次奖学金,但觉得自己浪费了不少时光,感到前途渺茫,现在拼死拼活地学习,将来又如何保证找份好工作?就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中,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在大三下学期的5月底终于决定考研了。

  之后不久,中国申奥成功,我们的校园通宵灯火辉煌,我们点着火把,奔向街头狂欢,一个民族的自信和自豪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身上得到酣畅淋漓地展示和张扬——要拼才会赢。

  带着这种信念,大三暑假,我投奔了在南京工作的姐姐,在那里,开始了艰苦的考研复习。在南大考研辅导班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氛围和竞争压力,阶梯教室里30多度的热浪,深更半夜匆忙地行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终于未能经受住最后的考验而放弃了。

  大四:遗憾+找工作

  带着考研冲刺后的疲惫,我又开始了寻找工作的奔波,“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满脸堆笑地面对那一张张冷漠的脸。一次次的失败让我明白,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没有足够的竞争实力是难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的。大学四年就将结束,我终于坚定地走过来,但却留下一串缺憾和遗恨,例如没有真正谈一场恋爱,没有入党,没有获得足以让自己满意的成就……趁着最后的时间,我努力做好毕业设计获得了校级优秀等级,但这并不是我找工作的重要砝码,仅仅只是对即将结束的大学四年时光的最后纪念。

  在人才市场和各家单位四处奔走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我并不很满意,但我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我想,只要有奋斗的决心,我的明天会灿烂的。祝福自己,一路走好!

  父亲的毕业总结(1978级,文革后第一届)

  大学关键词:改革开放+拖家带口+拼命读书

  1978年,正逢中华大地孕育着改革开放的胎儿,新时代的曙光喷薄欲出。我们原本应当是北大、清华、复旦、南开、哈军工这类蜚声海内外的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文革的动乱却断送了我们的锦绣前程,眼看着只能在上山下乡这条人生轨迹走下去,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又喜剧般地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圆了大学梦又洒相思泪,我们的脊梁支撑着学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1978年,我在春寒料峭中走进大学,还未来得及惊喜,抛妇别雏的离愁别恨又袭上心头。我上学前是民办教师,30岁上大学,上有老,下有小,既要上学求功名,又要照顾家庭生活,在两难选择中,我还是咬牙上大学。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卑微的身份,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家庭境遇。

  我的同桌老刘第一年上大学,第二年儿子也考取省城一所本科院校。于是老子拼命地勤工俭学,在学校附近的工地做苦力,挖基漕,砸砖头,抬石料,挣来的血汗钱供孩子读书。他积劳成疾,竟得了肺结核。

  而我却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爱人在大队卫生所工作,还要伺弄自留地和口粮田,起早带晚也忙不过来,我只好找出种种借口经常请假回家种地。

  我们是中文班,每当中秋佳节,全班已婚同学高声朗诵杜甫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诵毕,人人泪水流淌,欷歔不已,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然而我们新三届大学生毕竟是坚韧不拔的一代人,我们把儿女情长埋于心底,孜孜不倦地在书山学海里攀登遨游。当时学校图书馆里仅有的一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大家抢着借阅,班上一位同学为了赶时间,上厕所也把这部名著随身带着,一不小心掉到粪坑里,用自来水冲洗一下晒干了还是臭烘烘的,就戴着口罩接着看,因为后面有好多同学在排队等着阅读。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挺头疼的,我们都是经过文革的战斗洗礼,红卫兵小将的脾气还没有完全褪尽,上课跟老师顶嘴,出刁钻的问题考问老师,有几次,一位女老师被当场问得“挂黑板”,气得她去校长室告状。后来,学校为我们班专门配备了一些文革前知识渊博的教授为我们上课,在学富五车的老学究们面前,我们变得“规矩”了。

  当然,我们还闹过“学潮”,强烈要求把专科三年制改成两年制,少读一年书,就能多拿一年工资,多算一年工龄呀。对食堂每况愈下的伙食也针锋相对地挂出“元旦大会餐,每人一片肉”的大幅标语,弄得校方焦头烂额。

  毕业分配时,我们大学所在地的党政机关需要一大批文科毕业生,我思想斗争了一个星期,最终还是打消了留城的念头,在毕业分配志愿表上认真地填写了“回原籍”三个字。三年的苦挣苦熬,不就是为了吃上皇粮,有个固定的收入,跟家人早点团聚,过上安稳的日子吗?

  儿子对父亲的评价

  父亲拖家带口上大学,对我们来说好似天方夜谭。父亲他们这些新三届大学生是文革10年中积聚下来的中学生中的佼佼者,双脚沾着历史的尘埃,在恍如隔世的梦幻中迈进大学门槛。

  他们上大学前就不“安分”,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在农垦兵团的晒谷场上背诵英文,在嘈杂的农家小院里啃数理化,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里搞文学创作。我父亲每天做完“大寨工”后,晚饭后总是习惯地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温习中学时的功课,还想办法找来英语资料偷偷自学。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恢复高考制度的喜讯传来,老三届高中生们从容不迫地复习、应试,在57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捷足先登。公社3000多人参加高考,而我父亲是惟一考上大学的人,正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呢!

  新三届大学生是共和国成立后饱尝忧患和艰辛的一代人,特定的历史条件给他们安排了曲折的人生,也铸造了这一社会群体的特殊品格。经过文革的磨难和历炼,他们由狂热趋向冷静,由冲动趋向理智,由盲目趋向思考,由浮躁趋向执着,把历史的重负化为精神财富,开始了新的人生跋涉。

  如今,新三届大学生在各条战线上依然是支撑门户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学识、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威望,是后来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雄居一方,叱咤风云。他们当中有党政要员、科技精英、管理大师、文坛巨擘、商界老总……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支宏大的生力军,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支中坚力量。

  父亲对儿子的评价

  1998年,正当中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的心中投下了阴影。大学校园里充满竞争,每一分努力似乎都跟未来的饭碗挂上了钩,“60分万岁”的口号再无市场。拿奖学金,评三好生,当优秀学生干部,英语过六级,计算机过三级,考研,考托福,甚至考驾照,只要是能证明自己能力的小本本,他们都要拼搏一番,努力争取。浓烈的创业精神在他们身上勃发,他们追求的就是身怀绝技,胜人一筹,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捷足先登。

  扩招后的大学生们有过憧憬和追求,有过奋斗和拼搏,也有过挫折和颓唐,他的身上存在着普遍的毛病——浮躁、华而不实和想入非非。但他们在艰苦的自我完善中努力走向成熟和扎实。

  大学四年,儿子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发人深省。这实质上也代表了当年大学生的特色,扩招后第一届大学生们没有闭门死读书,他们努力跟周围的人交流和沟通,跟社会联系和渗透,四年大学生活后,他们不再是单纯掌握书本知识的书呆子,而是能快捷地融入社会的自然人,以较强的交际能力与社会成员结成融洽的关系,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

  父子两代上大学,历史的飘带连接着我们两代人的悲欢、甘苦,我们都拖着历史的影子,但儿子的身影比我更矫健,更凝重。我们两代之间有“沟”,也有“桥”。我每次去看儿子,在他的宿舍里,我跟他和他的同学都能聊到一块,从香港回归、申奥成功到股市涨跌、贪官沉浮,我们无所不谈,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更多的则是共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大学生新闻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