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成立职业测评室 探索就业指导专业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3/03 13:35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2月26日,清华大学学生职业测评室悄无声息地开了张,免费的网上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也同时推出。截至今天上午11时30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室吸引了1575个学生的眼球,他们通过校园网完成了自己的职业测试,其中,24个学生预约要进一步分析自己的职业生涯。 让该测评室负责人金蕾莅老师最高兴的不是人气旺盛,而是一种被信任的感觉。 3年前,当心理学硕士金蕾莅刚到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工作时,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尽管就业中心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服务,但是学生们看起来并不信任他们。就业中心全天开放,金蕾莅全天坐在办公室,可大多数时候,除了政策咨询,没有一个学生来咨询职业规划的事情。“学生们认为就业中心还是一个行政机构。”金蕾莅有这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只是金蕾莅有,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都有同样的感触。在很多人看来,就业中心的工作什么人都能干。它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在计划经济年代,毕业生去哪里工作不用学校操心,到了市场经济年代,学校开始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机构更像一个信息提供部门。一位从事这项工作多年的老师感慨:“就业工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安排出去、就业率高,就代表工作做得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很丰富。”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国家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大了就业“内涵”方面的指导力度。1995年,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教材)》。2001年对北京市1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3.8%的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62.5%的学校以选修课方式安排课程,25.0%的学校面向全校学生组织教学,31.3%与25.0%的学校使用自编教材或者无教材授课,授课内容总体上以宣传相关政策(93.8%)、人才市场供需现状分析(81.3%)、求职技巧培训(81.3%)和职业价值观教育(68.8%)等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授课教师认为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低于教师的评价。2002年春季,清华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就业指导课只有30人左右报名,其中还是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不少高校的学生曾经向记者抱怨:就业指导课用处不大,政策、面试技巧、简历的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自学。“那是因为以前的课程更偏重技巧的介绍。”金蕾莅说。如今,清华致力于建立一种职业辅导体系。简单说,它希望通过专业人士的参与,让职业生涯规划变得专业起来。比如,金蕾莅的课堂上也教学生如何写简历,但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简历写作技巧,而是让他们通过写简历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些不足。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不知道如何下手。一次,金蕾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写出20个“我是谁”。一位同学这样写:我是女生,我是上海人,我是清华学生,而后不知该如何描述自己。“如果不了解自己,怎么进行职业规划呢?”金蕾莅说。 本学期开学后,金蕾莅的课程已经改名叫做“职业生涯规划”,从一个学期开课改为两个学期开课。她也开始变得繁忙,一周一次的预约改为一周两次,中心又引进一个心理学硕士与她一起从事这项工作。“这些只是技术手段。”金蕾莅说。在她看来,工作刚刚起步,在向专业化方面努力。与国外高校成熟的就业指导体系相比,还有一大段的差距。 一位就业指导专家建议:“提高专业化水平仅靠学校自身是不够的。建议由行业协会和教育部门牵头,为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应建立专业化标准并整合各方力量去尝试。”(本报记者 原春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