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招聘会只“招”不“聘” 教你识破招聘会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4/03/09 12:02  21世纪人才报

  新学期伊始,举办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事业单位日益增多,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一次次的选择机会,各大高校2004届毕业生也真正进入了找工作的“生死时期”。但在这种非常时期,北京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张明还是遇到了怪事:参加3场招聘会,向13家企业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后,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馈信息。“石头扔到水中还要溅起个水花,我连石头都不如吗!”张明疑惑地告诉记者。

  如何对招聘信息辨别真假、使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们找到一份舒心的工作,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陷阱从何而来

  如何避开“陷阱”,就得知道“陷阱”是如何挖出来的。为什么企业没有招才纳贤的打算,还要组织招聘、面试?

  一些中小企业将招聘当形象宣传,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看似诱人的工作岗位实际是为给自己树招牌的广告行为。北京海淀人才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出了一些“门道”。

  众所周知,招聘会的规模与前来应聘人数存在着正比关系。承办展会的单位为了吸引人才前来与会,会通过许多“关系”找一些正规企业来当“托儿”装门面。更有甚者,一些组织单位向个别小公司承诺“返点”,他们在招聘会上的“任务”就是收集一大摞简历,却不招“一兵一卒”。

  如果说某些中小企业这种令人厌恶的做法还情有可原,那个别大型知名企业也来趟这“浑水”的原因又为何?记者从一家知名IT企业人力资源部了解到,这些招聘也是有其原因。

  作为一家大型的企业,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公司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建立。实际上公司即使对某位应聘者“中意”,也不会马上聘进来,而要等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内寻找人选;其次有些企业的岗位由于薪酬、岗位等原因,必须时刻了解人才市场的行情,人力资源部门就通过大量的招聘来掌握这些岗位的薪酬“行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苦笑。

  如何识破陷阱

  信息的不对称是学生在面对一些招聘单位时,经常被欺骗的主要原因。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军老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在递交简历之前,最好主动了解一些招聘会的相关信息。”

  学生尽量选择由校方或者是当地教委、人事局举办的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因为对于进校招聘学生的企业,校方对其资格都会进行考察。

  记者了解到,校方一般都会要求相关企业出示岗位位置需求、档案问题、是否有户口指标甚至是每一个位置的薪金范围等信息,同时一些相关的信息会在校园内公布。“对于一些存在诚信问题的企业,我们手头上有诚信黑名单可供本校学生查询,很多学校的相关部门也有类似的东西。”李军老师介绍道。

  主动出击辩真假

  在参加完招聘会,投送简历三四天后,如果没有得到回音,应主动根据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与招聘主管人员取得联系,摸清对方的“底牌”。真正具有招聘意图的企业一般会比较具体地告诉你面试的时间,或者其它的要求。如果对方出现推托的现象,应及时放手。

  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马主任提醒,应届学生求职要想避开这些虚假的信息“陷阱”,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也可以提供鉴别。

  首先要有选择地考查招聘信息、参加招聘会,认为适合自己的企业,可以先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

  对于被请来那些当托的企业,或者长期把招聘广告挂在网站以求广告效应的企业,从网上的招聘信息发布时间,就可以鉴别。先在其公司的网站上了解眼下的招聘信息,在其他一些求职网站上再搜寻一下3个月乃至半年前该公司的招聘信息,将两者对比,当招聘信息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就需要同学们多加考虑。因为这些虚假或是“广告”性质的招聘一般都是不会有改动的。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