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专家一同释放不安 大学毕业前医心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3/10 14:50 北京娱乐信报 | |
虽说,在春天这样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日子里,所有人都应该为之动容,游山玩水一番。然而大学毕业生却没这心思,同学之间人情味儿淡了,伤感;要找工作了自己却没自信,焦虑;不知道该考研还是该工作,矛盾……除了找工作的烦恼,你也一定被这些千丝万缕的小心结纠缠着。如果可以,请你深吸一口清香,和心理专家一起,释放你惴惴不安的心…… 竞争 典型事件 小璇和薇薇关系特铁,可到大四总觉得哪不太对劲。学校推荐的实习公司,俩人一起去面试,两天后,小璇提议给公司打电话问问情况,薇薇说“着什么急啊,有信儿人家自然会通知”。一周过去了,小璇到公司询问,对方的答复是“面试完第二天薇薇打来电话,我们只要一个人,就决定用她了。”此后,小璇再没理过薇薇。 心灵支招 放开心胸,加强交流 梁大夫说,这是很正常的竞争心理,重要的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事实上,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关系再好也如是,你得允许人家有自己的空间,想想看,你也有私人空间,并不是什么事都往外说。尤其是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人都会首先为生存着想,这时无可非议要有容人之量,有一定距离的友谊才能维持得长久。 如果你两边都不愿舍弃,想把友谊和找工作平衡好,最好的办法不是和朋友疏远,而是加强交流。也许因为专业冲突你不愿跟同学沟通,可你知道吗?在你为找工作犯愁时,聊天中的信息交流兴许对你会有帮助。人和人之间是需要倾诉的,你不一定非要掏心,可以选择性地和朋友交流,千万不要怕自己的信息流失。因为在这种“流失”中,你会从朋友那里获得很多你不知道而对你有用的信息,这样的反复磨合是刚毕业的学生需要的。同时在这种磨合中,你的友谊也自然保住了。这很难,但你有必要做。 发泄 典型事件 大伟眼看要毕业了,学校天天追着问“工作找得怎么样了,抓紧啊”,烦!眼瞅着好哥们都要各奔东西了,烦!于是,大伟在烦恼和惆怅中学会了抽烟、喝酒,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和同学一块儿把桌椅弄坏了,连宿舍床上的螺丝都拧松了。他也不想这么干,可心里就是憋得慌。 心灵支招 安全发泄,别偏激 赵医师把“大伟现象”叫做“见诸行为不当”,说穿了就是生活压抑抒发途径不对。其实这也难怪,临毕业好朋友要分开、学校催着找工作,这种长期的压抑肯定会有一个爆发点,需要发泄出来,但是伤害到别人或是毁学校东西就有点偏激了。 宣泄的方法很多,重要的是找一种安全又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泄。女孩之间更愿意倾诉,男孩们大可以聚在一起畅聊几天几夜,语言是降低压抑情绪最好的方法。不愿意聊天,大可把这种情绪转化为能量,快跑、游泳、拳击、健身等剧烈运动都可以。再不成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叫、喊。 当然,如果你心里真的特别压抑,已经到了不吃不喝、整日烦恼的地步,就要请心理医生帮你忙了。 焦虑 典型事件 小悦是个性格很内向的女孩,平日里就很不自信,口头禅是“我行吗”,赶上毕业找工作就更没自信了,眼巴巴地看着周围的同学、朋友都找到了实习的地方,有的已经定下工作了,自己心里特不平衡,可急也没用,怎么办呢? 心灵支招 以平和心实现自己目标 赵医师说,如果别人都有工作了,自己还悬着,要是我我也着急。但是这种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可以作为促进自己努力的动力,这种紧迫感往往能激发自己的潜能。 自信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这和家长的言传身教、自身的学习修养是分不开的。如果临找工作现建立自信,是很被动的,其实这时候的自信应该是一种勇气。把心态放平和,找准自己的目标,努力就好。 如果只是单纯的心里没底儿,那不妨找朋友、家人聊聊,他们会给你适时的鼓励,你也会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别人没有的闪光点。如果这种勇气暂时缺乏,不妨从实际行动上建立起自信。比如,突出自己,在各种形式的聚会、面试中挑前面的位子坐,让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卑潜移默化变为自信;或者昂首挺胸走路、练习当众发言,都是建立自信的好办法。 矛盾 典型事件 阿哲茫然了,在就业和考研之间,他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一方面,他很想继续学,但觉得家里供他上这么多年学,再考研的话经济上承受不了;另一方面,学校催着他找工作,他琢磨着要不干脆找个工作算了,还能早点挣钱,可终究还是不甘心放下学业。在这样的矛盾中,阿哲迟迟做不出决定。 心灵支招 走自己的路 梁大夫说,这个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抉择很重要,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坚持就好。 在现在的社会,如果家里有条件,自己又想学,能学就尽量多学,一旦工作了,事业、感情、家庭责任都会一股脑儿压过来,再想学就很困难了,要花费相当大的经历。但同时,考研的人往往有个误区,认为读研就是一门心思学习,当然学习并没有错,但不要做书呆子,要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否则毕业的时候照样还得为找工作发愁。 像阿哲这样的情况,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的也大有人在。其实这并不难选择,现在社会上半工半读的机会很多,在职研究生也可以考,所以不必担心家里的经济问题,更不必担心学校的催促,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选择这条路,自己供自己读书。路有很多,如果你已经做好准备,那就走自己的路。 齐鸣 特邀专家:安定医院心理科大夫、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梁月竹 同仁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赵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