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剑北大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3/12 15:48 新浪教育 | |||||||||
作者:吴计政(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不要被厚厚的一大堆参考书所吓倒,其实,考试就像煎中药,开始一大包,怎么吞得下呢?那就慢慢煎,越煎越浓,越煎越少。第一遍复习最细最慢,对需要重复记忆或加强理解的重点地方,做上标记;第二遍重点看标记之处……这样,书就会越看越薄,每复习一遍,就等于煎了一遍中药。
在某一科上所花时间和精力与其可能得的分值要相适应,不要只攻某一两科而轻视其他科。某一科有不会做的题目是正常的,一定要均衡发展,保证在单科都过线的情况下,以总分取胜。 “纲举目张”,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课本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既“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善于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连成线汇成面,随时从整体的角度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或许这是一种最笨而又最好的方法:只有将浮躁的心“沉”下去,才能在考试得分上“浮”上来。 京城五月初,没有往年的沙尘暴,却更不平静。随着“非典”肆虐,校园里的考研风潮也愈演愈烈。在万柳公寓闭门苦读,我仍时而会接到师弟师妹关于考研的咨询电话。话筒那边传来的殷切而渴望的声音,促使我写下了自己的考研经历,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哪怕仅仅是扫除考研路上一块小小的绊脚石。 凡最成功的捷径往往是从最平常的方法开始的.考研也是如此,我把自己考研的经验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明智选择篇 俗话说:“明智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我深以为然。在考研中,是否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具体学校和专业甚至是你能否考上的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整个复习是否有效。 大体上看,选择专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必要性,即对选择的目标要感兴趣,要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二是可能性,即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考上的愿望。 我是在大二下学期的3月份打算要考研的,但当时对报考具体学校和专业还没有很明确的目标。随大流想考金融专业,但复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数学一直是我最大的弱项,越看越头疼,想想还是放弃吧。6月底,我又想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专业课过一遍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又想想如果一辈子从事不喜欢的职业是多么可怕啊,于是我又放弃了。这时已经是大三上学期的10月份了。后来我了解到清华大学法学院刚招研究生不久,并且它还没有98级的本科生,我想可能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吧,来个避实击虚,可能考上的把握会大点。于是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北大、人大、清华法学院去旁听相关课程。到下学期3月中旬,97级考研分数下来,我校报考清华法学院的几位师兄师姐全部落马,我这才明白它并不像我当初想象的那么轻松,觉得压力很大,又忍痛放弃了。 那年的整个4月份,我都在为了前途殚精竭虑地探索与思考。我客观地分析了自身的处境,把考上作为第一目标,还想考个最好的学校,以弥补高考时的遗憾。当时得知法律硕士只允许本科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报考,大家都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很公平,并且是全国统一命题联考,既不用找导师,也不用担心某些学校命题的“内部黑幕”。法硕的竞争相对民商法等专业也没那么激烈,可以先考上法硕后再主攻民商法或别的专业方向。在尽可能提高自己目标的同时,又要争取有较大把握,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很关键,这是我后来能考上的重要保证。就这样,经过一年多“坎坷”的尝试,我最终在5月份才决定下来,这时已经心平气和了,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接下来就是一个字:“干!” 二、总体规划篇 正如工程师盖房前要先有蓝图一样,考研是一项系统工程,也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以确定什么时间段应当完成什么任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利用时间,这是从宏观层面来说的。当时我总结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所谓理论,主要是“煎中药理论”和“烧水论”。 “煎中药理论”(又称“浓缩理论”),即把书读薄。不要被厚厚的一大堆参考书所吓倒,其实,考试就像煎中药,开始一大包,怎么吞得下呢?那就慢慢煎,越煎越浓,越煎越少。第一遍复习最细最慢,对需要重复记忆或加强理解的重点地方,做上标记;第二遍重点看标记之处……这样,书就会越看越薄,每复习一遍,就等于煎了一遍中药。 “烧水论”即搞强化训练。打个比方,一堆柴和一壶水,柴有限,也即学习的时间有限,你看着火烧水,随时添柴,心无旁鹜水很快就烧开了。还是这堆柴和这壶水,如果今天添两根,明天添两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柴都烧光了,水也烧不开。考研整个学习过程也是这样,其间每遇到小事、烦事影响学习,都先把它放到一边别理它,等考完再慢慢处理。 我正式定下目标离考试只有8个多月的时间,当时担心时间不够,因此我抓得比较紧,复习强度也比较大。分阶段复习是很有必要的,我把总体复习时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仅供大家参考: 1.第一阶段(5月初~6月底):主攻英语和专业课,两大块每天各复习6个小时左右。 英语: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项复习,背马德高的词汇手册,研读王若平的《阅读基本功——难句过关》,做朱泰祺的《新编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复习指导》,打好基础。 专业课:主要是通读教材。当时新的《指南》和《大纲》还没出版,我就找上一届考过的师兄借来旧的《指南》狂看,还把《大纲》中指定的几本参考书找来,分析对比以后,决定每科只看一本,即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那套“红皮书”。全面扫荡一遍以后,所有知识点一览无余。“细而全”的复习为以后的进一步提高阶段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7月中旬~8月底):主攻英语和专业课,开始复习政治。英语、政治、专业课每天投入的时间分别约为4、2、6个小时。 英语:针对题型进行专项训练,重点攻克阅读,使用石春祯的《220篇》、王若平的《阅读手记》和吴永麟的《精读100篇》。 政治:进行第一遍复习,上了辅导班;同时研读一遍岳华亭主编的《政治理论辅导讲义》。 专业课:精读了两遍新版的《指南》和《大纲》,并开始做总结、记笔记,把知识点按照内在逻辑规律整理好,并参照《大纲》突出重点与考点。 3.第三阶段(9月初~11月中旬):主攻专业课和英语,兼顾政治。英语、政治、专业课每天投入的时间分别约为4、2、6个小时。 英语:先分项复习一个月,国庆节以后开始做一些综合模拟题,如张锦芯的《阅读200篇》和《模拟考场》。 政治:进行第二遍复习,还速读了一遍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那五本示范教材,结合起来理解。 专业课:把《大纲》所附的样题及前两年的考题仔细分析了两遍,再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研究《大纲》样题及其答案,那上面给出了很多考试和答题的信息,万万不可忽视。 4.第四阶段(11月中旬~12月底):主攻专业课和政治,兼顾英语。英语、政治、专业课每天投入的复习时间分别约是3、3、6个小时。 英语:每隔一天做一份模拟题,另一天进行分项训练,如朱泰祺的《最后五套题》和王若平的《洞穿考研》;开始准备作文,背一些常用的短语、句型、模式,如王若平的《万能作文》。 政治:复习两遍,听考前串讲班,融会贯通,并开始大量做题和背诵。 专业课:开始背《指南》,并每天做一套模拟题,以熟悉题型和巩固知识点,从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我是先做单元练习,后做模拟试卷,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弱点,达到“看书——困惑——做题——发现弱点——提高——看书……”循环上升,逐步提高。 5.第五阶段(1月初~临考前):最后冲刺,主攻政治,兼顾专业课和英语。英语、政治、专业课每天投入时间分别约为2、8、4个小时。 英语:每两天一套模拟题;再强化作文的背记复习。 政治:狂背考点,并按辅导班老师押的题有重点地复习;开始背“形势与政策”;做模拟题,查漏补缺。 专业课:主要是找弱点、查漏洞,对模拟阶段的错题进行分析、归类;对知识点重新强化记忆,每天带动自己边听串讲磁带边巩固知识点,直到专业书背得滚瓜烂熟。 在整个考研备战过程中,我都严格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并随时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计划订好了,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坚持。 三、各科平衡篇 即英语、政治和专业课复习如何保持平衡,并获得最佳分数搭配的问题,这是从中观角度来说的。这方面也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主要是“木桶理论”和“分数饱和理论”。 “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能盛水的高度是由组成它的最短的木片决定。考研也有类似问题:有的同学总分很高,但如果有一门课没达到最低线,也不能录取,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这一理论要求要实施各科平衡发展的复习战略。 “分数饱和理论”:即考生对某一门学科的掌握就考试而言都是有极限的。比如,即使你天天只学英语,到考试时你也不可能把英语题目全部做对。所以,在某一科上所花时间和精力与其可能得的分值要相适应,不要只攻某一两科而轻视其他科。某一科有不会做的题目是正常的,一定要均衡发展,保证在单科都过线的情况下,以总分取胜。 考法硕过线的难点在于英语(很多人没考好就是栽在英语单科上),高分的关键则在于专业课。下面重点谈谈法律专业课的复习: 1.正确选择复习资料 了解命题范围对于专业课复习来说至关重要,法硕在这方面比较省心。考法硕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全国统一联考的指定教材,即命题范围和依据是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那本《指南》和《大纲》,单就应付考试而言,《指南》威力最大,精读的效果最好。 那么,如何把握法硕考试的深度?诚然,法硕专业课较之法学相对易些,但也决非只看一两遍即可。如果你想在考试中有绝对的把握,想牢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要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复习效果,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考试内容基本上不会超过《指南》的范围,试题的答案大部分在其中,但这两年命题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从2002年、2003年法硕专业课分数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特别是综合课难度较大。 建议在备考时看以下资料即可(按重要性顺序排列): 第一,最重要的是精读《指南》和《大纲》。读透此两本书,扎实的基本功足以使你拿到约80%左右的分数,另外20%则有赖于你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了。提请注意:《指南》中如有说法与法条规定不一致的地方,答题时建议以法条规定为准,如民法部分就有两三处比较明显的错误。 第二,练习资料的选择。现在的法硕练习题多如牛毛,建议只买三本书即可:一本以历年真题分析为主的考题点及题型研究书籍,以便复习时对出题思路、命题规律、题型特点、每年必考点等考试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一本是和《指南》配套进行单元训练的习题集;一本高质量的全真模拟综合训练题,以便考前进行自我检测。推荐大家使用曾宪义主编的、人大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辅导指南》、《模拟题及解析》和《考试大串讲》三本书(为非官方用书,但其封面与《指南》几乎是一样的)。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做做一些辅导班编的内部资料。 第三,应有选择地阅读《大纲》后列出的参考书目。随着新大纲的修订,增加了考察能力所必须的理论和材料,主观大题的比重和分值都加大,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广博的知识面,所以欲拿高分者应选读该书目,尤其是法理、民法、刑法三科。但也要分清主次,毕竟这些“参考书目”只是辅助性的,不可喧宾夺主。建议看看那套比较权威的法学本科教材的相关科目,即由北大版和高教版联合出的“全国高等学科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即“红皮书”)。其他书遇到不懂问题时翻翻查找即可,不必细看。 第四,如果基础不好,或者想进一步提高,可以报一个辅导班。听课前,自己先把书看两三遍,一些概念要领基本把握好,也初步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这样听课时就很主动,能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 第五,买一本《法律硕士联考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以便于随时查找。要处理好《指南》、法条与做练习题之间的关系。刚复习时先别忙着做题、背法条,应先把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好,特别是刑法和民法。《指南》——法条——做练习是一个循环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 此外,如果还有时间也可以看看一些报纸,如《人民法院报》、《法律服务时报》,以了解最新立法动态,增强对法律的感觉。至于一些法学专著、学术论文等若无时间完全可以不必涉猎,还是等考上以后再慢慢研究吧。 2.分科复习,吃透课本 法硕专业课共有五科,分两门来考。复习时应针对不同科目实施不同的复习战略。总的目标是花大力气去吃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法律法规,再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培养实战能力。 (1)刑法:复习应从总则、分则两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总则:占分多、法理多、知识点深,要重点看《指南》与参考书,否则难以理解法条全部内涵。 第二,分则:只须看《指南》,不必看法条,《指南》中已包括罪名、特征、构成要件、近似罪名的比较、有关司法解释等考点。建议在对《指南》分则所有罪名有一个全面、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掌握常见和多发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其刑事责任。 第三,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对于必考点要掌握得深,如总则中的刑事责任年龄、共犯、犯罪停止状态(预备、未遂、中止)、数罪并罚等;分则中侵害财产权利类型的抢劫、盗窃,侵害人身权利类型的伤害、杀人、强奸,结果加重犯,转换型犯罪,特殊处罚类(如何时并罚,何时不并罚)。 (2)民法:复习应从理论体系与法律条文两方面入手。 第一,要把握民法的整个理论体系。表面看来,民法理论中的各项民事制度如同一盘散沙,缺乏系统性,但实质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的关键在于把握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构成的普遍性,以及民事法律事实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普遍性,这是贯穿各项民事法律制度的主线。 第二,要熟悉相应的民事法律条文,这样不但易于把握民事法律制度本身的完整体系,而且条文的具体规定内容本身就是考试的标准答案,熟悉条文有助于准确作答。 (3)综合课:复习注重的是基本概念和原理,考查理论法学。 第一,法理学以大题为主,是综合课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法理所考的论述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多看几遍《指南》,在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重在理解。 第二,宪法注意掌握条文及相应理论知识点即可。中国法制史要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重点法律制度和重要法律事件,形成自己的法制史学习框架,法制史复习的重点是各时期法律思想的内容、立法的时间和特点、具体法律和司法制度发展的内容和特征。 3.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法硕备考只有一本《指南》,如何搞透这本书,我有一些心得。 第一,齐头并进,交叉复习。 在安排看书时间上,有人喜欢一口气复习完一门课,有人觉得各门科目交叉复习比较好,既不会太枯燥,又不至于忘了哪一门课。我在第一阶段采用的是逐门清除法,即集中时间先复习完一科,再看另一科。第二阶段以后采用“齐头并进、交叉复习”的方法。“齐头并进”,即把每天复习的时间分为五部分,用于兼顾各门课的复习,弱势科目花的时间稍多一些。“交叉复习”,我喜欢在一个半天至少复习两门不同的课,这样交叉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二,纲举目张,尝试回忆。 “纲举目张”,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课本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既“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善于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连成线汇成面,随时从整体的角度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尝试回忆”,即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者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这样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一旦想不起时,即翻开教材看看这段知识,这种强烈的刺激使人容易记住。从总体到细节的记忆,不仅记得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第三,归纳总结,整理笔记。 第一阶段复习完以后,我对专业课大体上有了一个框架,在后来的复习中,我把书中内容的主体框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到笔记本上,逼着自己真正把书读懂,这样记忆也很方便,易于把握重点、难点和易混点。把做笔记和划书相结合,并列出每章的结构简图,不断浓缩知识点,把书由厚读薄。 总之,备考时只有在掌握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对考试的内容范围、分值分布、深度广度、题型特点等有清晰的认识和全面深刻的理解,才会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从而事半功倍。 四、勤奋努力篇 真正投入考研那段日子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恒心。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学习,我竟浑然不觉累,为了理想而全力以赴地拼搏,并最终一举成功。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对我而言是一个从炼狱到天堂的过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那段刻骨铭心的磨炼使我心理上迅速成熟起来,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所取得的考研成功,使我得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从容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当拿到410分的分数条的那一刻,我明白了:It’s telling the truth! “书山奋战不觉难,一刻光阴莫等闲。长路迢遥飞浩志,前尘洗却作泥丸。粗茶薄被心灯暖,明月清窗几案寒。欲待桂枝香万里,海天壮阔俱欢颜。”这是贴在我床头的一帧书法,也是当时学习生活的写照。是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相信勤能补拙,只要比别人多付出就一定能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上苍总会给那些勤奋的考生一个公正的结果;若慵懒倦沓,再好的脑筋、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没有哪一天在晚上12点以前睡过觉(当然也不会熬夜太晚),第二天早上6点半左右就起来了,中午只小睡半小时左右。数月如一日,无论是汗流浃背的酷夏,还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我都不敢稍为懈怠,只为心中的一个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大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豪迈气概。 我规定自己每天都几乎学习12个小时左右。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是勤奋的两大方面,学习时间是保障通过考试的关键,而学习效率则是在保证学习时间基础上的重中之重,所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十分重要。刚开始备考时,由于心情着急,时间搭配不好,晚上睡得晚,弄得效率比较低。后来吸取教训,重新调整时间,学习时要求自己学1个小时就要有1个小时的收获,只要是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头脑就要保持高度清醒,而且我总是提高警惕,不允许自己心不在焉,这样达到一种极高的学习境界。那时候睡眠质量也很高,记得每天晚上学到11点半左右,有点累了,体力如同“无边落木萧萧下”,经过一个夜晚哪怕仅有6个半小时左右的睡眠,第二天早上醒来到操场上跑步锻炼半个小时,体力恢复很快,似乎有“不尽长江滚滚来”之感,便精神抖擞地投入又一天的拼搏之中。就这样,在将近一年左右的复习时间里,我每天都在“萧萧下”和“滚滚来”的循环往复中度过,时间很紧凑,但觉得自己离目标一步步靠近。我心里感到这种没有鲜花和掌声的生活虽然有点枯燥,但很充实,很让人满足。奋斗着,也快乐着。 为了增强紧迫感,对每天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我就找来日历,做成倒计时牌,准备了日记本。每天早晨起来后就在日历上记上倒计时的天数,晚上睡觉前则在日记本上简记一天的学习情况,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还经常用各种名人名言来鼓励自己,进行良好的心理暗示,不断打气、加油,以耐得住情感和生活状态上的孤独和寂寞,用坚持不懈的勇气把这条路走到底!虽不能说“头悬梁,锥刺股”,也应该是做到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吧。随着一个个小计划的完成,整个计划也越来越有保证。 在紧张的复习期间,调整良好的心态极其重要。研究生考下来,我感受最深的是:考研不但是一场体力战、智力战,还是一场心理战,是考研人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我们不但要有决心指引、恒心坚持、信心支撑,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真正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看书。我经常要求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保持自信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努力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花开花谢,宠辱不惊”。或许这是一种最笨而又最好的方法:只有将浮躁的心“沉”下去,才能在考试得分上“浮”上来。 大学期间,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回过家,与亲人一别就是四载,直到毕业才回去看了看。现在回想起为理想、为前途而奋斗的大学四年,回想起那些为考研而拼搏的日子,恍如一梦,心中感慨不已。有天深夜,听到录音机里播出那首老歌《掌声响起来》,静静品味,不觉间竟已泪流满面!正所谓“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我的大学青春没有淹没于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中,而是以自己的力量为理想打开了广阔世界的大门,可以无怨无悔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考研成功让我体验到了那种别人永远也无法给予的东西——自信,强烈的自信,它让我有勇气去迎接未来人生路上的任何挑战。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回首考研路,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天道酬勤!那段日子教会了我怎样去面对困难和思考人生,培养了我不屈的性格,让我懂得成功需要不懈的努力。我很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运的深造机会,并以小诗一首以励志:“徘徊廿四春与秋,风雨奋进立中流。矢志攀折蟾宫桂,再鼓风帆争上游”。祝愿朋友们经过努力奋斗,明年“春天花会开”!(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2002级法律硕士) 作者小传 他是一个碧海青山的孩子,属羊,广东的家乡依山傍水,从小就胸无大志纵情山水,畅赏自然乐不思“书”。 他是一个好高骛远的学生,天资平平却不自弃,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到北大,笨鸟先飞暂栖燕园,再过三年如果还有幸攻读法学博士,那也是歪打正着。 他是一个好为人师的学长,曾应邀和一教授到北京、南京、西安、太原、昆明、合肥等各地的大学作过100场左右的考研讲座,不务正业,夸夸其谈,热心为学弟学妹传道解惑,乐此不疲。 他是一个独立自强的青年,大学四年一直打工,学以致用,犹恐误人子弟;赚点补贴,亦增生活经验。 他是一个热忱真挚的朋友,纵然顽固不化傻呵呵,却是认真负责靠得住;好交诤友,网名曰“剑胆琴心”。 性喜文史哲,粗通计算机。座右铭为“超越自我!”以为生命不过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既然轻描淡写是它,浓墨重彩也是它,那么又何必不让它绚烂多彩、熠熠生辉呢?又何必不让这有限的岁月划出一道最美丽的彩虹呢? 本文选自桑磊主编的《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丛书之《考研战略战术》,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任何媒体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