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高考语文备考注意的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03/12 16:00  武汉晨报

  黄冈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倪哲先(特级教师)

  今年高考语文命题仍会坚持“保持稳定,稳中有变”这一原则,变化肯定有,但不会非常大。“考试说明”还没有正式下发,但有关消息早就传扬开来。高考临近,考生们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必要投注太多的精力去打听这方面的消息,大家应该立足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掌握好了基础知识,培养好了基本能力,就能以不变
应万变。

  今年的语文高考题会有哪些变化?下边仅就我了解到的以及我认为在这些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词语】

  词语方面,以往的高考题都出了两道题,一道考虚词和普通实词的应用,一道专考成语的应用。今年估计仍然是两道题。今年与往年不同的一点是,“考试说明”在“正确使用词语”这一条目中,括号里将原来的“包括成语”改为“包括熟语”,就是说将考查的范围扩大了。因为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习惯语等等。这道题怎么考?一种可能是像以往一样,提供四个句子,有的句子里有成语,有的句子里有成语以外的熟语,问哪一个加点的词语用得对或错。另一种可能是提供若干个词语(有成语,也有其他熟语),问其中哪一个和哪一个能互换或不能互换。估计采用第一种形式的可能性大些,因为它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能考查出考生对其应用情况是否掌握。

  初次考成语之外的熟语,估计这成语之外的熟语会是常用的、大家都熟悉的,所以不必有太多的忧虑,但也要有所准备。

  【标点符号】

  大家可能都知道今年要考标点符号。1998年以后的这几年都没有考标点符号,今年又要考它。怎么考,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放在“语文基础知识”里头,取消去年“辨析新闻标题有无歧义”那道题,代之以标点符号题;第二种说法是放在文言文阅读里头,让考生在文言选段中加上标点符号;第三种说法是放在现代文阅读里,抽出几个句子来,让考生加上标点符号,或者设计出几种标点办法,让考生选择。我认为将放在“语文基础知识”里,代替去年“辨析新闻标题有无歧义”那道题;题型是选择题。不会放在文言文阅读里头。因为那不是考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而是考文言文断句、阅读的能力。再说,出标点符号题是要有针对性的,而文言文里使用较多的是顿号、逗号、句号等,标点几句文言文就很难考查出考生对标点符号掌握的情况。也不会放在现代文阅读里头。我认为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分析、理解现代文能力的,如果插进一个标点符号题,会分散考生分析、理解现代文的精力。

  既然要考标点符号,我们就要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全面的归纳、复习。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特别留心以下几种情况:

  1.顿号

  (1)概数内部不能用顿号。如:※这个小姑娘大约十二三岁。

  (2)句子内部并列的词、短语之间能用顿号,而句子与句子之间不能用顿号。如:

  ※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甚至还可以在网上购物,观光旅游。

  在这里,“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等都是句子而不是短语,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

  2.分号

  分号的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二、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用分号。这两种情况,第一种考的可能性大些。另外还要注意,若干个分句,只要其中有一个分句后面用了分号(分句内部有逗号),那么其他分句的后边也要用分号(尽管它们的内部没有逗号)。如: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3.冒号

  冒号的作用是提起下文和总结上文。大家要注意的是,冒号应管到它后面那个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末尾的不能用冒号。如: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冒号应删去或改为破折号。

  4.问号

  (1)在选择疑问句中,问号要打在末一个分句之后。如:

  ※这次旅游,你是去瞻仰故宫呢,还是去攀登泰山?

  (2)倒装句的问号打在句子的末尾。如:

  ※是不是肚子疼呀,小朋友?

  (3)句中虽然出现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如:

  ※我也不知道他明天会去哪儿。

  5.引号

  这里想强调的是在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引号的使用问题。引用别人的话,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两种情况。

  独立引用,末尾的标点要放在引号里边。非独立引用,如果被引用的话处在句子中间,引文后不加标点;如果被引用的话处在句子末尾,句末的标点要放在引号之外。如: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6.括号

  要分清是句内括还是句外括。如果是句内括,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补充的词语之后,括号内最末一个标点省去。(问号和叹号除外)如:

  ※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括号中的话是注释、补充整个句子的,这叫句外括。句外括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的标点符号不变。如: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

  上面说的几种情况,在过去的高考试题标点符号题里都出现过,要特别注意。

  【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选文可能仍遵循去年的思路,选一段有关的议论文字附在所选文段之后。

  今年这一块的变化是:减了一道选择题,增加了一个翻译的句子。所以今年的第Ⅰ卷将是42分,第Ⅱ卷将是108分。

  前面减的一道题很可能是将考查实词的题和考查虚词的题合并。估计是从文段中选两个实词、两个虚词,再从课本中选两个实词、两个虚词,组成四项,让考生选出其意义、作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怎样做好句子翻译

  第Ⅱ卷句子翻译由原来的两句增加到三句,分值由原来的5分增加到8分,加强了翻译能力的考查,所以下边就谈谈句子翻译的问题。

  要翻译好句子,前提是读懂文段,这是不言而喻的。要读懂文段,靠的是平时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但考场上也不是没有技巧可言的。这技巧就是充分利用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特别是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那道题,更应该充分利用。

  例题

  下边以2003年的文言文阅读为例,说说如何利用这道题来阅读文段。

  下边是所选文段: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蘦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蘦: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以日影计时的标竿。

  看完文段后先不要急着答题,那样做往往会事倍功半。应该是在看文段时,边看边留心哪些词、哪些句子不大懂,看完后,带着问题看看刚才说的这道题。

  2003年的第14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分析、概括了从开头到“顾问西方之事”的内容。)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分析、概括了从“帝幸东都”到“矩后从幸江都”的内容。)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分析、概括了从“及义兵入关”到“但悦媚取容而已”的内容,其中只有“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一句有问题,其他也是对的。)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劝谏,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分析、概述了文段余下的内容。)

  这四项把文段的基本内容按顺序叙述了一遍,尽管里面的分析、概括有不准确处,但那只是个别地方。(即使某一项说的全错,那也只占到四分之一。)这四项所述使我们对文段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比如,让我们知道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这个主要人物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等等。在看了这道题之后,再细读文段,然后再做题目,应该说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要求翻译的句子,命题人选的会是比较典型的。典型在哪里呢?一、可能有实词方面的。如某字可能是通假字;某词可能活用了;也可能是某词有多个义项,在这里该是哪个义项,得仔细琢磨。二、可能有虚词方面的。看考生是否知道某些虚词在句子里起的是什么作用。三、可能有句式方面的。某个句子句式特殊,看考生是否看得出来。考生在翻译时就要注意从这些方面去考虑。如2002年要求翻译“其李将军之谓也”,就是要考查考生知不知道“其”是表揣测语气的,考查考生知不知道这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再如2003年要求翻译“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要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恶”、“过”、“佞”等词在这里的意思。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平时的文言文复习,就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语言运用】

  高考题第六块即“语言运用”这一块过去出现的题型是扩写、缩写、仿写、改写等等,今年会不会出现新的题型?估计有这种可能。比如说提供一张图表,图表里显示出某个特点,让考生看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既能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们不妨作点准备,从报刊上选些图表,锻炼一下自己看图表并用文字加以概括说明的能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