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才大市场拓展“分号”达三十多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3/15 10:17 北京人才市场报 | |
本报讯 记者在重庆市采访时发现,重庆市高校系统、卫生系统、兵工系统等行业人才市场的门前均挂有“重庆人才大市场某某分部”的牌号,像这样“借壳上市”的人才中介机构在重庆市已有30多家。据了解,这是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无形资产和品牌优势折价作股,与各类人才中介合股经营形成的集团化发展模式。 “重庆人才大市场”的品牌优势体现在哪里呢?据了解,除了有信誉,有实力外, 人才交流机构“借壳上市”有什么好处呢?据了解,一些规模小的人才交流机构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认识到,靠自己关门经营、单打独斗,很难发展起来,他们希望借重庆市人才大市场的牌子,借市人才服务中心的经营思路和庞大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将自己做大做强。据重庆市某行业人才交流机构有关人员介绍,过去,行业人才交流中心只是作为行业系统内部人才分流的“蓄水池”,由于信息不畅,人才流到这里就“沉淀”下来了,根本流不出去。和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庞大的信息网络接通后,解决了人才“出口”问题,改变了过去人才“想进进不来,想出出不去”的状况,而且开始走上创收之路。 为了使百万三峡移民能“搬得出来,稳定下来,富得起来”,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三峡库区管理处合作建成了万洲区移民人才市场。市人才中心出资金、出思路、出经营办法,调查分析搬迁人员构成,围绕农村适用人才和搬迁企业技术人才做项目,采取市场化手段帮助移民人才有效实现岗位流动,解决就业出路,为政府分忧。 到目前为止,重庆市人才市场布局已形成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突破按行政区域设置人才市场的传统模式,围绕区域经济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他们以一家或几个人才机构为主干,探索资源共享、资产优化整合的新路子,实现集约化和集团化经营,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从1999年起,重庆人才大市场以无形资产和品牌优势折价作股,先后与全民计算机公司合作组建了“中国重庆网上人才市场”,与联信网络公司合作组建了“联英人才公司”和“广告公司”、与西南兵工局合作组建了“大坪分市场”,与重庆大学合作组建了“高校分市场”、与市卫生局合作组建了“卫生分部”、与鸿联声讯公司合作开通了“人才招聘电话热线”、“手机短信求职”,与高校系统合作建成“应届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与三峡库区管理处合作建成“万洲区移民人才市场”等服务项目,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