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关注高考--解读《考试大纲》各科目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03/16 11:37  中国青年报

  2004年高考命题依据———《考试大纲》上周正式出版。这是首次将以往的《考试说明》更名为《考试大纲》。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变化,而是更加凸现了它在高考命题中的“权威性”。《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辅相成,《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细化,它明确界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具体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具体要求,同时对能力测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有助于教师和考生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效率。本刊特地组织了一组分析《考试大纲》各科目变
化的文章,仅供大家参考。———编者

  语文:稳中求变主观题考查力度加大

  济南市教研室 万福成

  2004年高考语文的《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较大的变化,只是做了个别调整。整个试卷的题量由原来的26个小题改成了25个小题,减掉了一个小题;主、客观试题的赋分也做了调整,第I卷客观题由原来的45分降为42分,第Ⅱ卷主观题由原来的105分增加到了108分。

  考点的调整:今年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列为考试内容;在“正确使用词语”的考点中增加了“熟语”;“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删去了一个3分值的选择题(由原来的5个降为4个),而将原来5分的翻译题增加到了8分。

  从这个调整,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变化:一是考点内容有所增加,二是加强了主观试题(即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力度。

  根据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及以往指导复习的体会和经验,笔者向广大师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今年变化的内容。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做一定量的练习,尤其是以前高考曾经考过的标点符号方面的试题。加大对“熟语”的关注程度,“熟语”是指固定的词组,不能拆开使用。它在汉语言的发展中曾经并将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汉语言更加凝练,语言高度概括,有着成语不能替代的作用。由于今年是第一次设立此项内容,广大考生应该进行一些专项训练,从而积累语料。文言文复习应加强翻译方面的训练,近几年来,文言文的翻译由于考查的目的和要求的约束多是限制在实词、虚词和句式方面,尤其是前两项的分量更重一些。因此,建议考生在训练翻译时以直译为好,将原文中的重要词语落实到译文中即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复习和巩固课本中的文言文为基础,尤其是课本第一、二、三册,突出对常用文言实词的复习,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等,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根本。

  二、第一大题共18分,今年将降低难度。去年第一大题考生平均得分9.31分,难度为0.517,总体难度偏大。教育部考试中心认为,今年此大题的难度“应该有所下降”,建议考生不要在偏、难、怪题上走弯路。

  三、现代文阅读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中规定的9条进行训练,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是高考取得高分的秘诀。建议考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做一做近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这里有恰当的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长度,可谓“五度”俱全。

  四、关于写作。从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组对2003年作文试题的评价和中学作文导向上来看,2004年的作文将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因为话题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让学生们各尽其才,各显其能”(《高考试题分析》新课程2004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第8页)。复习训练应在“发展等级”方面下功夫,抓住其中一点实现突破,多看近几年的高考优秀或满分作文,对指导考生写作会起到一定作用。

  历史:突出主干知识

  济南市教研室 段进生

  本文就2004年《考试大纲》(文科·新课程版)有关历史学科的变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考试范围看,变化只有两处: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改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相应地删去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增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将“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删去。这一调整,意味着《考试大纲》的修改服从于教学大纲的修订,凡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阅读的内容(包括楷体字、小字部分和带“★”号的课文,不带“★”的图、表)一概不列入《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这就要求广大考生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认真核对,弄清教材上的内容哪些在考试范围之内,哪些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中。这一调整删去了较难、较偏的内容,突出了主干知识,表明今年“繁题、偏题”将进一步减少,联系实际的“活题”会大量增加。这就要求广大考生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梳理教材史实,归纳时代特征,加强学科内体系的综合,在答题时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从题型示例和样卷看,示例不变,样卷略有改动。改动之处:样卷的第Ⅱ卷由6道大题变为5道。尽管变化不大,但也必须引起重视。因为,样卷展示了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能使我们对未来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有所了解。

  从《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看,课程标准更多地体现出当前的课程改革精神,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文综高考模式的设置,其目的之一就在于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命题专家在命题过程中参考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实际上,过去的命题中专家们已经这样做了,如去年高考文综中的“长城题”就是如此。因此,高三师生备考时,适当注意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结论,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地理:贴近教学内容概念准确科学

  济南市教研室 程菊

  2004年《考试大纲》的地理部分较之2003年的《考试说明》改动较多。基本原则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内容的描述上更加科学、准确。主要改动集中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和地图部分,共有5处改动。

  ①在“日地关系”部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之前,增加了“太阳系概况”几个字,把隐含的内容表述得更加明白;②将“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一句改为“太阳能量的来源”,使之更加符合教材内容;③删除了“宇宙环境”中的“宇宙环境保护”部分。因为目前人类还谈不上保护宇宙环境的问题,如果仅把大气高层说成是宇宙环境,则很不准确;④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部分中,删除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因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密不可分的;⑤在地质灾害部分中,以“主要地质灾害”取代了原来的分项表述,把考核内容放宽,以避免分项表述时造成的片面强调某几种灾害的倾向。

  人文地理部分共有8处改动。

  ①在“农业区位因素”部分,将“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替换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因为区位论对于分析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说服力,而对于片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则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因此,在农业问题中强调区位,有点“泛化”的味道,使本来简单明了的问题复杂和抽象化了;

  ②在“人口数量与环境”部分,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改为“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把“人口发展模型形成”替换为“人口数量增长”。这两处变动均是为使表述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③在“聚落的形成”中把“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替换为“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进行这种替换基于的事实是:人类社会诞生初期,聚落的形成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那个时期还基本没有“历史条件”可言。同时删除“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④在“城市的区位”部分,用“城市发展”替换了“城市区位”的提法;

  ⑤“城市化”一节将题目直接改为“城市化及其进程”,删除了“城市化的标志,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⑥“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原“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表述不顺畅,改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⑦在有关环境的表述中,将“环境问题及其发展”改为“环境问题的产生”,将“环保事业”替换为“环境保护”。这表明在中学地理教育中不可能讲解关于环保事业的全面内容,而只能讲解其中关于环境保护的部分;

  ⑧把“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改成“人地关系的演变”。因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涉及的仅仅是人地关系本身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人地关系思想的形成等学术发展方面的问题。

  除了以上两大部分的变化外,中国地理的“国土的整治与开发”部分也有两处主要的改动。①鉴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把强调正面意义为主的表述改为客观性表述,即将“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改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②有关商品农业的部分,除了文字的梳理外,将“发展方向”改为“发展趋势”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

  物理:适当增加推理题减少计算题

  河南许昌实验中学 从德周

  今年的物理(新课程版)《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理科综合试卷基本结构等作出了调整和说明,同时还对理科综合学科的题型示例作了相应的调整。

  2004年的《考试大纲》是依据现行教材,参照新《教学大纲》,在总结2003年高考命题经验和考试情况的基础上,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订的。笔者对“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发现有以下变化。

  一、教材内容的调整

  1.教材中属必学内容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不做要求的内容如下:

  (1)力矩和力矩平衡;(2)气体实验定律;(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4)电场中的导体(包括演示实验);(5)自感系数;(6)三相交流电;(7)玻尔模型;(8)电磁振荡;(9)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生实验)。

  以上所删去的内容对高考影响很大,它缩小了高考的复习范围,降低了难度,减轻了考生负担。例如“气体实验定律和状态方程”这部分内容比较多,前几年高考每年必考,试题不仅繁,而且难;“电场中的导体”、“玻尔模型”、“三相交流电”等内容抽象,难教难学;删去“力矩和力矩的平衡”自然让考生甩掉了一些有关“静力学”综合计算的包袱。

  2.教材中属必学,《教学大纲》做了要求,而《考试大纲》不做要求的内容如下:

  (1)自由落体运动;(2)重力加速度;(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几个知识点看似删去了,其实这些内容包括在其他有关内容之中。比如“自由落体运动”包含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重力加速度”包含在了“重力”、“加速度”、“重力势能”等有关内容中,“阿伏加德罗常数”在化学教材中属于很基本、很重要的内容,考生自然必须掌握。

  3.教材中属必学内容,《教学大纲》没做要求,但《考试大纲》却要求的内容如下:

  (1)机械运动;(2)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最大静摩擦力;(4)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这部分内容属于很简单很基本的知识,对高考不会产生影响。即使《教学大纲》不做要求,考生也是应该掌握的。

  4.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均没有,而《考试大纲》中增加的内容如下:

  (1)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2)绝对零度不能达到;(3)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4)光的本影和半影。这部分内容虽然增加了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外的几个知识点,但其实内容都很简单,对高考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比如“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只要求定性理解就行;“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机械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是类似的,“光的本影和半影”在复习“光的直线传播”时必然会涉及到。

  5.教材中的“选学”内容,《考试大纲》一概不做要求。

  比如“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固体和液体”、“感应电动机”、“静电的防止和应用”等选学内容,《考试大纲》明确不列为高考范围。

  二、试卷结构的调整(1)与2003年试卷相比,2004年三科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分数比例变为约42%∶58%。

  (2)试题的学科内容排列顺序为第一卷生物、化学、物理;第二卷物理、化学、生物。

  (3)试卷总题量由去年的34题减为31题,分配为:第一卷生物6题,化学7题,物理7题;第二卷物理4题,化学4题,生物2题。

  (4)理、化、生三科的分数比例为110∶110∶80。

  (5)理科综合考试的实验题比重将继续保持2003年的水平。

  (6)物理学科的难度将继续保持,适当地增加推理题的数量,减少计算题的数量。

  三、能力要求的调整

  理科综合试卷对考生有五种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2)推理能力;(3)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4)获取知识的能力;(5)分析综合能力。理科综合《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在学好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科内的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能适当联系实际,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问题。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0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