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遭遇应试质疑(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4/02 19:23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 |
编者按: 中国研究生教育意想不到地成为本刊日前举办的“21世纪教育沙龙”讨论中的焦点,文雅的发言者甚至激动地出言不“逊”,参与者也一样情绪激昂。一个举座公认的问题是,中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应试倾向面临挑战、各界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战略问题还有相当不同的看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飞: 回顾百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黄金时代,还是近20年,但是面向未来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 一、我们国家的高级专门人才仍然面临着长期短缺的局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非常小,全国仅占3.2%。 二、研究生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首先因为发展太快,研究生师资严重缺乏,我们国家平均一个博士生导师指导七位博士生。其次经费严重短缺,政府给的经费只够研究生成本的1/4,或者是1/3,比如说北大培养一个研究生一年平均成本是五万,政府给的实际只有一万,剩下的全是靠学校自筹;还有学习和科研条件严重不足,北京大学现在招收博士生不是根据学科和导师的力量,而是根据学校能给博士生提供多少床位来招生。 三、政府行政权利过大,计划体制20多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四、从招生到培养的很多方面都急需改进,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研究生的创造力不够。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真正有创造力的,可能仅占1/4—1/3,在理论上或者实际应用当中确实有创新的,比例非常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实际上是把应试教育从小学延伸到中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博士生。有一批大学本科院校为了提高自己研究生的录取率,考研的学生到大三开始就不学其他的课程了,整个一年就是为研究生的考试做准备,应试教育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第五个大的挑战是目前国内四大研究生培养系统:国立系统、科学院系统、军队院校系统和党校系统各自封闭,资金严重浪费。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 我长期在研究生教育第一线工作,我和很多在第一线的研究生导师这几年的反思是,我们这几年研究生的发展战略有问题。有人肯定我们现在博士生的数量可以和国外持平等一连串的数据实际上不是我们的成绩,恰恰是一种灾难。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以每年增长20%—30%的速度扩招,研究生教育照例说应该是一个精英教育,但是现在已经搞成大学的继续教育,(先不说中国的博士生导师本身素质很差,普遍素质不高),现在中国需要这么多研究生吗?市场并不欢迎研究生,普遍觉得博士生不如硕士生,硕士生不如本科生。 陈教授讲了一个例子,他说很多大学大三开始考研究生,这在全国高校中是很平常的。 比如某师范大学校长在开学仪式上对学生讲:你们都是高考的失败者进了我们的学校,但是我告诉你们,我们是全国著名的考研基地,你们从今天开始目标是定在北大、人大,保证你们毕业以后统统送进这些名校。现在大量的研究生就是从这些考研基地进来的。像今天这样不顾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继续以30%的速度扩招,表面看上去好像我们真的变成了研究生的大国,但这是一个泡沫的大国,我感觉研究生中2/3的质量需要质疑。 市场不接受研究生,市场是正确的,谁错了?我们的教育战略问题,为什么要扩招研究生?这么快的速度有什么意义,现在搞成各个高校就是把研究生、博士生数量作为所谓的评估指标,根本没有资格、本科教育搞不定的学校,拼命通过公关搞硕士点、博士点,搞一窝蜂的教育,这些核心问题如果不解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果不改变发展战略,这个灾难以后会继续下去。这几年对高校的投资是很多的,这些投资花在什么地方了?这些钱如果投到基础教育,加强师范教育,也许更有效。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立平: 我不完全同意刚才许纪霖教授的观点,他说研究生教育应该是一个精英教育,包括不能把现在中国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增加看成是一个可以炫耀的政绩,我都同意,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为什么现在考研这么热?实际上本科的就业越来越困难,研究生教育这样迅速发展,对于延缓就业是有一定作用的,既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没有好的就业机会,现在能够在硕士阶段滞留三年时间,我觉得未必是一件坏事情。 我也不太同意徐教授说考上研究生的都是一些很差的学校的失败者,我在北大20年的时间里面,带头五届硕士生没有一个是北大的,说不好听的都是本科考不上北大的,但是现在这些学生要么是中国社会学科当中最优秀的新秀,要么是在美国读博士生,它的合理性在哪里呢?我们的制度一考定终身,他一考没有考好,给他们第二次能够把潜力发挥出来的机会,这个机会对整个社会精英选拔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