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特级教师辅导高考生物:从高考大纲看生物备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04/09 15:20  精华听课网


郑春和老师

  生物特级教师 精华听课网生物主讲教师 郑春和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终于同应届备考的学生、家长、教师见面了。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和认真分析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前言部分,对备考复
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1、难度会有所调整,但保持必要的区分度

  《考试大纲》指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通过考试须在全体考生的成绩中从高分到低分适当“拉开差距”,因此高考试卷有必要的区分度,但高考试题的水平(难度)随录取比例的增加将会有所调整。试题的难易不是凭着感觉走,而是以定量分析为准;试题偏难不能仅从题目难做来衡量,题目量大而繁琐,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不完或没有反思时间,也是试卷质量低而试题难的一种表现。抽样统计数据得知,2003年理科综合试题旧课程卷的难度系数为0.52,新课程卷难度系数仅0.48,如果说理科综合试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55–0.60为好,那么,2003年理科综合试题显然是难了。据此推测,2004年理科综合试题会比去年的试题容易些,但生物试题的质量和难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是争取高分数的关键

  《考试大纲》一再强调,高考在全面考查“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为此,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要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不要求单纯记忆;综合科要求在学好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科内的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能适当联系实际,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问题;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的考生选择的复习策略与考纲的上述要求不符,他们没有将时间和精力用于理解教材内容上,一味的收集和演练习题,希图通过题海战术达到预期复习效果,其结果会适得其反的。

  3、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有所充实和整合

  “酶的特性”中增加了‘酶要求适宜的条件’;“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中增加了‘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题中增加‘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课题中增加‘人体的营养与健康’。整合的内容有:选修本中的‘C3途径和C4途径’整合到必修本“光合作用”课题中;‘人与生物圈’整合到“生物与环境”课题。此外,全书共有36项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考纲要求复习其中的24项。

  4、生物学科对能力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

  生物学在考查考生“双基”的同时,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以实验设计题目作为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载体,较好地衡量考生能力的水平,此外,重视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日趋重要。

  高考的备考复习已经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综合复习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应是:

  ⑴适当的拓展和引申单元课题知识,进一步强化单元知识链,以便深入领会知识。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单元复习基础上,再进一步揭示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的途径,以及暗反应阶段同化CO2的不同途径,既有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又促使同学们从多角度思考在作物栽培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和措施。

  ⑵运用组织策略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整合,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点,构建其关系网络,以便深刻领会重组信息的意义,为提取和应用知识创造条件。

  例如,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网)是系统内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揭示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不仅有利于深刻认识各个功能类群在生物圈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全面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判断某项生态工程的可行性。

  ⑶将现代生物科技的热点与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适当的扩展知识面,为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例如,基因概念源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随着遗传学研究及发展,基因概念内涵逐步充实和完善。现代遗传学中的基因概念包含有6个要素,分散在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的相关章节中;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又进一步丰富了基因概念。

  ⑷从科学方法训练的角度,做好生物学实验内容的综合复习。《考试大纲》中要求复习24个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等内容。其中,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外,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循科学探究程序,参与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等。实验复习首先要弄懂实验的基本原理;技能性实验要重视操作程序和方法;验证性实验要规范化——证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结论要准确;探索性实验要认真补课,弄清生物探究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