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高校企业职业顾问对话:要通才还是专才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2 11:58  人才市场报

  你想做通才,还是做专才?如果你是企业的HR经理,你希望招聘进来的员工是通才,还是专才?这两个问题,该如何作答呢?继上海交大、深圳大学等少数高校去年开始实行“通才”教育以来,“通才”教育正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找到知音。日前,记者请来了高校、企业界和职业顾问界的人士,围绕着“通才”好,还是“专才”棒的话题,一场小型圆桌会议开始了。

  4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04年本科生招生信息,在去年14个学院打破按专业招生、实行按学院招生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扩大了按学院招生、按大类培养的范围,全校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媒体与设计学院外,其余16个学院全部实行按学院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两年左右的基础教育再选择专业方向。

  作为交大推行“通才”教育的新举措,交大副校长叶取源指出,淡化专业招生,将更有利于开展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教育,也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普遍需求。按学院招生之后,一、二年级各个专业的教学打通,学生进校后,同一学院的学生将在一个教学大平台上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另外,按学院招生对考生也有好处,有利于学生克服高考时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两年后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不但提高了选择的科学性,而且增加了学生选择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事合适的专业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交大准备再过两三年,力求像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那样,不分专业和院系招生,或是像美国密西根大学那样,只分文、理、工学科进行学科大类招生。

  高校:“通才”教育是适应市场的选择

  嘉宾: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博导朱自强教授

  朱自强:我很赞同上海交大等一些高校目前实施的“通才”教育模式。尤其对工科类学校,我认为应该百分百地实行“通才”教育。这也是高校教育发展到今天,按照市场需求做出的必然选择。如今的就业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很快,学生当年填报志愿时选择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市场已经不需要了。“通才”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针对性加大,另外一方面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机会学到各个专业的知识,在毕业时能有更多的选择方向;况且,如今的本科教育早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甚至连硕士研究生也不能称之为高级人才,有了学历教育的背景,在就业市场上至多是赢得了个interview(面试)的机会,更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还是要到工作中去学。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与其限定在一个专业内,倒不如多学些通用性的知识,增加毕业后的求职机会。

  目前我们学院有三个专业,通讯、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软件,虽然暂时还没有实行“通才”模式,不过我打算在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先作调整,尽量朝着培养“通才”的方向努力。

  企业:

  “通才”或“专才”,好用才行

  嘉宾一:上海贝尔阿而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李一夫

  嘉宾二:上海贝尔阿而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与发展经理李海波

  李一夫: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我认为似乎以“通才”为主较好。但何为“通才”,何为“专才”,似乎需要有合理的定义。

  首先,语言能力(包括外文、中文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现在相当多大学生的中文能力令人不敢恭维)、计算机的运用能力等基础才能,不论“通才”还是“专才”都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通才”涉猎的范围要适度,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太杂,容易浅尝辄止,做不到出类拔萃。比如目前的管理类专业,本科阶段分设有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经济等专业,但都显得狭窄,所以建议不如成立广义的管理专业,涵盖财务、管理、投资、金融、人力资源、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是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但如果要求学管理的人同时学机械或是电子,对个案可能适用,要推广恐怕不易。

  再次,对于高校来说,“专才”和“通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我个人感觉还要尊重学科之间的关联程度,考虑市场的需求,当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天份”。

  李海波:我是交大毕业的,其实交大很早就开始往“通才”教育的方向发展了。先是按系招生(我读书时是按专业招生的),发展到现在连系也不分、按学院招生了。其实即使在分专业招生的年代,各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相差也并不是很大的,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物理、电工、机械制图等,比如交大管院的学生,也都要学习这些课程,而且难度和其他工科专业是一样的。到了大学三、四年级,才开始更多地学习专业课程。所以很难说如今这样就培养了“通才”,而以前培养的就是“专才”。

  从公司的角度,我们倾向于录用的学生知识面能宽一些,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在大学里是否培养了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很少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相关的基础还是需要的,比如数学、物理、计算机、通信等。这四项基础技能企业一般都很重视,当然还有英语,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了,它也属于基本能力的范畴。至于“专才”,我的理解是:在某一领域他研究得特别深。对于上海贝尔卡特而言,需要的“专才”是指通信、计算机或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如果是制药领域的“专才”,显然就不合适。

  其实在我们企业,注重的还不是“通才、专才”的问题,更重视的是人的基本素质,如适应能力、应对变革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是否正直等等。

  职业顾问:术业专攻更好

  嘉宾一:中华英才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杨朝晖

  嘉宾二:赫敦(上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姜晓芸

  杨朝晖:首先,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学校里学的是知识,而不是工作技能,或是社会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讲,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不过坦率地说,我认为“通才”得有个度,不能太过理想化。因为人的确可以有很广博的知识面,涉猎面宽,但在求职时最终起作用的,主要还是跟工作有关的那些技能。最近常常听说有企业出十几万元年薪招技工,年薪三四十万元招聘西餐总厨等等,从这个角度而言,“专才”又是非常有用和吃香的。所以我建议大学生,在低年级时可以涉猎面广一点,但到了大三大四还是应该确定一个专攻的方向,在专业方面多下些功夫。不光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加强锻炼,这样对将来的求职会很有用。

  “通才”的优势可能是什么都能做,但换个角度来看,“通才”可能只是个“万精油”。什么都能做,但什么又都出不了彩。当然选择的余地大,工作机会自然就多,但烦恼也许也会更多。这里干两年,觉得不顺,马上又换个行业,再从头开始,跳来跳去,最后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比较起来,那些认定一个方向,从底层干起,一步步积累经验的人,将来的职业发展可能更好。

  再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通才”和“专才”都是需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人搭配在一起,能够达到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不过具体到某个职位,我还是倾向于优先考虑“专才”,然后才是“通才”。因为专才可能一直在某个领域发展,无论是专业知识、职业的稳定性,还是工作的效率方面可能都更有优势,适应工作更快。

  姜晓芸:我觉得对于那些目前还处于职业发展初期的求职者来说,最好是慎提“通才”概念。这里首先要说明我的一个观点:职场中人,不论是“通才”还是“专才”,“才”字代表的都是一种技能,而非知识。

  那么,什么是技能呢?技能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熟练程度,它需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所以说,一个人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熟练地掌握好几种工作技能。因此,我觉得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最好不要涉猎太宽,而在具体技能上又缺乏深度,导致术业没有专攻,缺乏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不仅用人单位会感到迷惑,也可能会迷惑自己的发展方向。

  如今常听说复合型人才受欢迎,其实我认为,对于“通才”与“专才”,并不存在哪个会更成功的说法。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机遇不同,性格也不同,应当根据这些条件,来选择自己的成才道路,不论走哪一条道,只要用心,都可能获得事业成功。

  采访后记:

  “通才”也好,“专才”也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很难说谁更好,谁最棒。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都需要职场生存的技能,这种技能,有后天接受教育获得的,也包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人格魅力。本文所记录的,只是高校、企业和职业顾问的一些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想对职场中的人们,有一点点的启发。(薛亚芳)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