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中考 > 正文

2004年中考备考:北京通州区语文试题精选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9 19:06  现代教育报-中考导刊

  一、积累与运用

  1.画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约翰·贝勒斯说得好:“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好逸恶劳。

  B.宋朝陈正之多年苦学,涉猎群书,但边读边忘,一事无成。

  涉猎:粗略学习。

  C.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青竹上烤出的水份。

  D.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而著名的学者。

  2.在文中空格处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 )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怀疑而思索,( )思索而辨别是非。

  A.不论都因因B.无论都因而因而

  C.不论就因因D.无论也因此因此

  3.在文中括号内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应该说,这些同志能够同国内及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正视现实,这一点是可取的。但是,光有这一点还很不全面。( )我们在横比时,还应该看到我们所具有的许多有利条件。

  A.我们就万事不如人吗?不是。

  B.难道我们就万事不如人吗?不是。

  C.我们真的万事不如人吗?不是。

  D.我们怎么万事不如人呢?

  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王老师的谈话里,说明了搞好复习的重要性。

  B.看了纪念碑,我仿佛看见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C.宇航员杨利伟是我国飞上太空的第一人。

  D.一个人在学习中,进步快慢,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二、阅读说明文,回答1-5题

  北京奥运会会徽

  ①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一经公布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宠爱。会徽(右图)包括三个部分:印形部分——中国印(上);“Bei jing 2008”字样(中);奥林匹克五环(下)。左下方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之印和签名。

  ②北京奥运会会徽有四层含义。

  ③一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④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⑤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⑥二是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划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 jing 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⑦三是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 jing 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部分独立命名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⑧四是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1.北京奥运会会徽主体是( ),它把( )字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 )形。

  2.阅读第⑤段,归纳“舞动的北京”的含义。

  答:①

    ②

  3.北京奥运会会徽有四层含义,考虑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是在第( )层里说明的;考虑法律保护是在第( )层中介绍的。

  4.本文采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5.谈谈第⑦段中加点词“近乎”的表达作用。(文/毛洪其)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现代教育报·中考导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